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中国当代社会史是国史(即中国当代史)的分支史,是与国史中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部分相并列的社会方面的历史,是国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专史,它不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分析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视角和方法,可以开阔当代史研究的新视角,真正做到"眼睛向下看历史";可以扩大当代社会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拓展史料来源、丰富研究方法。由此亦可凸显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社会史》,是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静如先生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发行。从2006年5月提纲的草拟到如今出版.6年的辛勤劳作和努力终结硕果,皇皇五卷著作.180多万字.凝聚了北京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多家单位学者共同的心血与智慧,其含量之丰、形态之美为学术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共历史研究逐步开启科学化、规范化和学术化的路径.为深化党史研究,张静如率先将社会史理论引入中共历史研究中.这样,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研究,就成为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张静如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与考察.可以为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必须以妇女解放和发展为尺度,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的封建文化的国家,更必须把促进妇女的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7.
王晓玲 《世纪桥》2012,(3):74-75
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其蕴涵的优秀思想对于现代人仍然深具启发性。本文简略阐释中华道德之丰富内涵,诸如:仁爱思想、以义为上、道德践行等,而后,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与社会急剧变迁对中华传统道德形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研究国人道德冷漠之原因。探寻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于大力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全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代中国道德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仍然处在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急剧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也日趋多样化.与此相应,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规范都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因此,社会交往中的主要道德问题和道德要求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们必须根据上述变化了的时代特征来思考这个问题,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5)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以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地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并在新时期新阶段适时地富有创造性地制定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规划,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事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战略性问题作出了富有智慧的回答,这是继中国共产党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探索政治发展、社会建设新模式后,又一个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与繁荣。这种动力和信息不仅源于我们的意愿,更来自于我们脚踏实地的微观践行。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应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代中国利益表达均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带来了社会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失衡,引发两者关系僵化,矛盾突出,成为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障碍。利益表达均衡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利益综合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保障"最少受益者"的表达权具有重要意义。强势与弱势群体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悬殊,利益表达权利、机会和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利益表达失衡。生成利益表达失衡的具体原因在于强势和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权低度均衡;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低;强势群体的非规范利益表达可获得超额利益。要促进利益表达均衡,可通过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加快社会群体的组织化建设;加强利益表达的法律制度规范等主要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迅猛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问题。近日读徐艳玲博士新著《整合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济南出版社1998年9月版),深感其视野开阔、考察深入、论证系统,其中阐发了许多新见解,从不同角度开拓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首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三农"问题和国家现代化的关注,中国的乡村治理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成果。起步于20世纪初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在研究范围上呈现逐步拓展的趋势;研究范式上注重制度分析,同时也开始注意对有关乡村治理事件的过程分析;研究方法上宏观的理论分析与具体的实证研究兼有,研究视角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由于学科限制等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还不够重视,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等也需要改进和调整,这些都为当前乡村治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16.
《探索》2015,(4)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体现中国现时代精神价值、充分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和反映中国国家软实力灵魂的价值观体系,包含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等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等内容。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凝练,而中国梦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通俗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理念,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想支撑,是型塑当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总抓手。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对外传播,首先要强化内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还要加快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凝练、具象化和活化性阐释。在传播策略方面,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注重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展现当代中国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传播、接受层面的大众化,也包括创新、发展层面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干扰;要坚定不移地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进展突出地表现在研究的论题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 ,研究的内容由表象的陈述 ,转向对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变迁等深层次的探讨。以下就大家讨论较多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简单的介绍。一、关于社会结构研究关于社会结构的研究 ,是近年来社会史研究中的热点。江沛分析了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他指出 ,民国时期的华北农村社会 ,处于新旧交替碰撞时期 ,其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颇具规模的人口流动 ,日益弱化的宗族形态 ,家庭范式的趋于小型 ,农村阶层变动剧烈 ,秘密结…  相似文献   

19.
任何伟大的理论均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具有适应中国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科学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该而且必然具有普遍性,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与彻底解放具有普遍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坚持这种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我们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的发展经验,有助于不断总结和提炼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有助于开展中外交流与和平对话,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和谐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伴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国家职能也经历了30多年的综合变革和系统性建设。在经历了国家职能的重建,混乱,调整,改革,完善等阶段之后,我国的国家职能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本文试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系统思维和系统本身的特点,尝试对当代中国的国家职能进行系统论解读,目的在于对我国的国家职能有科学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我国国家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