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劳动债权人的债权人会议参与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债权人应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只有通过债权人会议,劳动债权人的利益实现才能得到确保.从劳动债权的特点和性质出发,劳动债权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表决权代理制度来实现;现行<破产法>也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前提.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制度设计涉及到谁能成为代理人,如何成为代理人,以及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2.
开展车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因大额赔付享有的代位追偿权应于何时确认为追偿款收入,各公司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一。本文结合车贷保证保险的特点、车贷保证保险追偿的现状和新会计准则关于应收代位追偿款确认的条件,对车贷险追偿款收入会计确认的时间及其税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企业股份制的试行中,人们比较注意产权关系变化问题,但是往往忽略了协调劳动关系的意义。从发展和整体来看,协调产权关系的基础仍然是协调劳动关系。工会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地位是双重的——实现职工股东权的中介组织和实现职工劳动权的代表组织。这种地位要求工会协调好两种关系,并使二者互相关联。一由协调劳动关系到协调产权关系1.产权关系内部化、分散化、社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协调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权是“虚置”的,没有落实到具体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中,人们通过实行股份制,使产权关系内部化、分散化、社会化,以解决上述问题。这种产权关系的变化对职工群众产生的影响在于,他们不仅是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而且成为企业财产关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生成,既得益于《民法典》的颁行,又源于网络化时代劳动者私生活安 宁权益保护的迫切需求。从权利性质上看,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然而,在当下 其权利实现却面临诸多困难,表现为与雇主监督管理权的矛盾及冲突,《民法典》隐私权保护框架的不周延性 以及劳动法保护规范的滞后性。研究建议,就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实现路径来看,一是要对《民法典》的保 护路径予以细化和调整,二是要在劳动法中创制新的制度与规则对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与此同时,应遵循 “两 步走”策略,以协调《民法典》保护与劳动法保护之关系,从而充分实现劳动者的私生活安宁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由劳动保险制度演变而来,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关系带有明显的劳动关系之痕迹,社会保险权具有较强的私权利性质,不属于基本权。根据我国宪法以及所签署的国际公约之规定,可将社会保险权设计为基本权,因现阶段缺乏违宪审查制度,故需从基本法律入手强化社会保险权的公权利性质,以矫正国家责任缺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必须协调好的基本关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本质上就是如何处理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21世纪初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放权和让权,即政府放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与此同时,政府与市场关系却出现了某种失衡,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力量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在整体上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就需要从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消解之道。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涉及劳动者地位的若干问题冯同庆一、理顺产权关系应当注重劳动者的地位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产权明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权在其外部由国家享有,没有落实到其它具体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企业以及企业劳动者也没有享有具体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尚不能完全实现保障劳动者经济安全的基本目标,亟须拓展规范空间。在传统失业保险制度中引入预防失业功能,是进一步实现劳动者经济安全保障的可选路径。劳动法上的解雇保护制度和传统失业保险制度中部分失业救济的缺失构成引入预防失业功能的现实需求;社会连带和外部性理论构成其理论基础;《宪法》规定的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条款为其立法依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失业保险引入预防失业功能,当下应采取部分失业补贴为主、职业技能补贴为辅的形式,将来则可考虑进一步引进行业经验费率制度。在此基础上,要确立以维护劳动者人性尊严为核心的立法理念,以辅助性和非核心性作为定位规则,并加强相关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权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就业权益的保障和实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旧体制的制约,有的甚至还存在法律的盲区。深入探讨农民工就业权的法理依据,透析我国农民工就业权的保护现状,进而寻求促进和保障实现农民工就业权的对策,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保障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新就业形 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条件权和劳动救济权 4 类,并可以细分为 13 项权利。 本研究以外卖骑手为代表,进一步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中的社会保 障权的现状。研究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相比该群体劳动者的平均 情况都得到了改善。研究认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需要更复杂的策略行动,包括继续发 挥好市场作用、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平台企业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11.
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张国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清晰。这些关系,需要一整套法律制度加以调整。由企业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过协商谈判签订集...  相似文献   

12.
道德建设是企业振兴的金钥匙──浅谈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韩定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正在悄悄地发生嬗变,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将随着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13.
集体合同是增进劳资双方的理解,防范劳资冲突,并在劳资争议出现之后对其予以解决的基本依据。我国不少人对集体合同制度有不正确的认识,观念陈旧;政府在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中未转变职能;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法规远远滞后于调节劳动关系的实际需求,缺乏操作性。我们应从强化工会的独立性与代表性,确立集体谈判是工会与企业的法定义务,制定《集体合同法》或《集体合同条例》等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对于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确认的理论瓶颈在于我国当前的标准劳动关系模式与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用工实际不符。以非标准劳动关系理论为突破口多元化劳动关系认定模式是解决上述瓶颈的出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理论下,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确认的标准简化为业务从属标准,在具体判断上需要确立三项基本原则:中间自然人不阻碍劳动关系原则;劳动关系不突破民事合同关系原则;基于法律技术考量的连带责任原则;同时,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体系应着重确立三种特殊规则:口头劳动合同+不实否认劳动关系的双倍工资支付规则;灵活工时制+法定、行业工资基准规则;劳动者自由离职+用人单位结清待遇无因解除规则。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以来,我国按照“两权”分离的思路改革了国家和全民企业的关系。改革使企业独立经营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仍然相距甚远。实践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两权”分离的实质,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找出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一、“两权”分离的实质是改变了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具有十分复杂的内涵。所有权的核心是所有者对其财产的支配权。所有者可以排他地支配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对其财产拥有占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灵活用工模式的出现,外卖骑手的医疗、工伤、养老等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关注。本研究基于对互联网外卖平台灵活用工治理有关主体的实证调研,提出了解决互联网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之困的完善路径。研究认为,骑手权益保障不足的根源在于外部制度的供给不足,表现在:有关骑手的法律关系、劳动基准等基础性立法供给模糊导致的制度衔接困难,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未建立导致的制度执行困难,骑手点状分布与群体组织化管理之间矛盾导致的制度下沉困难,政府治理的地方性与平台治理的全域性之间矛盾导致的制度普及困难。为增加骑手权益保障制度的有效供给,研究建议:需要运用总体性思维打破内外制约,从明确法律关系、建立行业标准、提升基层组织功效、厘清层级立法等方面完善制度的接续自洽、公平自洽、层级自洽和全域自洽。  相似文献   

17.
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权的重点是要维护职工在劳动关系中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和劳动经济权益。工会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推动职工权益的实现。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中职代会建设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存在不规范、简单化及缺乏实效、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依法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及拓展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推动行业、工种(岗位)工资标准的制定,落实职工经济收入权,实现体面劳动,最终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身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工会,其主体性特质的确立需要明确它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中,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工会组织,对于社会管理体系的重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力量,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所代表的职工群众利益的表达和实现,也影响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启了社会管理的新局面,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目标取向与侧重也应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在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成员要能够参与社会生产并获得相对应的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和人生存发展条件与劳动力价值补偿密切相关,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困境在于劳动力生产耗费补偿不足、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力价值不匹配以及劳动力价值构成界定不科学。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把劳动力生产成本纳入社会生产成本并通过劳动报酬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结合经济发展变化扩展劳动力价值构成,确立家庭保障需求满足作为劳动力价值补偿的标准,完善制度安排,规制资本作用边界和劳动力价值在社会生产与分配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律体系的建构,应以劳权本位作为理论出发点,应以劳权的实现和保障为其基点和核心.本文所提出的劳权概念,是指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应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益.劳权即劳工权益应是劳动法律的基本范畴和劳动立法起始概念.本文提出和论证了劳动者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应为受雇于他人的以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直接生产者.本文还提出了劳权关系的概念,认为劳权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本质体现,这一关系是相对于产权关系和经营权关系而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权利结构是由产权、经营权和劳权的三权关系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