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合先 《工会论坛》2008,14(4):153-154
务实外交作为一种基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以中美关系解冻为例,在务实外交中需注重国际格局、国际游戏规则、国家的围际角色定位、国家利益与理论指导等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5,(4):124-136
"政党外交",是指一国之合法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主体上的合法性、功能目的上的国家政府属性,可谓政党外交概念内涵的核心。"政党外交"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术语,主要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作为一种以政党为行为主体的外交形式,这种现象早已存在。政党外交主要起源于无产阶级政党国际联合和社会主义国家党际交往,二战后扩大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各类政党。中共政党外交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政党外交"这一概念的使用,体现和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共对外工作的重大转型,可以用作概括描述党的对外工作的最主要用语。  相似文献   

3.
国际投资法中的外交保护是指本国国民在国外遭受损害,依该外国国内法程序得不到救济时,本国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向该国要求适当的救济。外交保护作为一项传统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曾是一种主要的解决投资争端的方法,但是随着国际投资争端法律解决机制的完善,外交保护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并且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甚至在卡尔沃条款出现之后一度引发了其效力的争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刑法中普遍管辖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管辖原则,是指对于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威胁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不论犯罪地点是否在本国领域内,不论犯罪人是否本国公民,也不论其行为是否直接侵害了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各有关义务国均可对其行使刑事管辖权。普遍管辖原则是国际社会在同国际犯罪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夫人外交是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的重要实现形式。建国以来,中国的夫人外交历经了打开局面、遭到中止、再度开局、渐趋常态化等发展过程,它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展现国内社会状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外交效能。全球化时代,中国开展夫人外交既是顺国际外交潮流的应时之举,又是应国内发展的现实之需。  相似文献   

6.
民商事域外取证中的障碍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民事诉讼领域,各国障碍立法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美国单方面域外证据开示的对抗。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所规定的证据开示极为广泛。同时,美国法院还经常单方面地获取域外证据。美国法院的这种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很多国家认为美国证据开示制度是对本国司法主权的侵犯。在早期,许多国家对美国的证据开示命令只要采取外交抗议的方式。其后,一些国家为了对抗单方面的美国域外证据开示,纷纷制定障碍立法,禁止或限制在特定领域向美国法院提供证据。而美国法院为了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冲突,也先后采取了礼让分析、平衡原则、善意原则等来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冲突。研究其他国家的障碍立法也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智 《外交评论》2009,26(5):106-116
美国约翰逊政府对“六天战争”前阿以危机的处理结果是导致“六天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最初采取谨慎克制的政策,阻止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协商沟通,并试图通过联合国和多方参与的外交手段化解危机。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海权国家宣言》和“红海赛舟”计划流产,美国转而采取模糊政策处理阿以危机,默许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通过本案可以得出:国际调解在于抑制诉诸武力,避免采取过激行为,以和平手段化解危机;国际调解应坚持寻求国际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消除危机;协调国对危机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以来,国际社会就围绕CO2减排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在京都谈判和后京都谈判两个阶段,中国积极开展多边气候外交,为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越来越重的减排压力,中国应根据新形势调整国际气候谈判立场和策略,维护和拓展本国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高飞 《外交评论》2009,26(6):143-14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揭开了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崭新的一页。60年来,新中国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外交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主场外交是在一国境内举行的多边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其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当前全球治理面临民主赤字、效力不足、领导乏力等问题,要求中国等新兴国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国际社会也期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需要创造更多的平台与机会来促进国际共识和共同行动。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大力举办和开展主场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国际制度的参与和塑造、优化国际形象和增加国际贡献,增强了自身的战略能力,促进大国实力更有效地转化为国际影响力,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从博鳌亚洲论坛到G20杭州峰会,从塑造国际共识到促进共同行动,中国的主场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存在国内协调、政策落实、长效机制、成本优化等问题,需要在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聚合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制度效能、增加透明度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青年外交是国际交往中存在的青年现象,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外交是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间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外交活动走向多元化的重要标志。青年外交日渐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由补充走向主流、由双边走向多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外交观念及其变革,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转变密切相关。这种观念变革展现社会主义原则,承袭中华文化的理念和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国内动因和国际背景。这种观念变革,从世界观和自我观两个层面系统反映我国外交行为的内在逻辑。新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确定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和价值,指明其外交行为的主旨、意义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外交的国际定位,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对自身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或位置的基本看法和评估。历史、国内、国际、个人等层次都是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定位的形成与嬗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将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纳入对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定位衍变的诠释中,并以此将整个1949年后的中国外交历史贯穿起来,可以总结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定位的变化特点是:历史上的大国情结与现实物质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始终存在;由结盟外交转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由体系外革命性国家转向体系内现状性国家;强意识形态转向弱意识形态;理想化、传统化转向务实化、国家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权力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问题开始备受关注,但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从经济权力的一般运用方式来看,经济权力可以分为吸引性权力和强制性权力。相对于中国的其他外交手段,经济权力可依托中国丰富且不断增长的经济资源和实力,其运用方式多样且效果显著。相对于强制性经济权力,吸引性经济权力更符合中国和平与发展的外交理念,既能促进国际合作又能维护国家利益。吸引性经济权力是指国家或者国家联合体使用激励的方式,通过利用存量利益格局中其他国际行为体对本国的经济依赖,以及通过允诺或实际给予其增量经济利益或者撤回利益允诺来发挥影响力的一种权力形式。吸引性经济权力有四种运用方式:结构型经济激励、扩散型经济激励、指向型经济激励、施压型经济激励。它们起着相辅相成的组合作用。吸引性经济权力是中国一种理想和有效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全球性的大国而言,外交不单只是外交,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内政,反之亦然.外交能力指的是大国统筹国内国际大局,综合调整和动员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物质权力与规范网络等资源,达到国内进步与国际体系稳定相互促进所必备的统合能力.本文按照国家-市场-社会的逻辑,从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权力与规范以及国内与国际统筹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外交能力建设中所要面对的一些议题.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所制定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既属于对外交保护领域习惯国际法规则的编纂,又在很多方面属于对国际法的创新和发展。整份草案,突出了对人权的保护,强调了国家在特定情势下对本国国民行使外交保护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胡文涛 《外交评论》2007,82(3):50-58
文化外交是促进国家间、人民间相互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外交形式。相互性、长期性和诚实性,构成文化外交的主要属性。文化外交源于文化关系而“高”过之;突出双向交流与相互沟通,而异于公共外交那种单向信息输出和强行价值灌输的特征。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和研究在不断升温,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实际地位的确定仍需不断深化。对文化外交的解读,旨在警惕文化外交冷战模式的再现,尽力使之回归本质,为推动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用,为建构一个和谐的世界而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主流电影工业——好莱坞,已经同美国的形象、文化、价值观念形成某种直接联系,成为美国的代名词。源自美国的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及其委托的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通过输出本国文化,在国际社会塑造本国正面形象、影响外国公众,进而产生文化认同和获取经济利益。好莱坞电影参与美国的公共外交,忠实地执行美国的对外文化扩张战略,是其"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范畴和若干主题、 国家间关系的一般准则、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此组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