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是北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头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起,到次年正月十五"灯节"止,春节才算过完。老北京民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扣房子、  相似文献   

2.
李盛 《工会博览》2014,(3):22-22
北京表面上是现代大都会,但内心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天坛、天安门广场、八达岭、南锣鼓巷、雍和宫……厚重的宫墙内、纵横交错的胡同间,到处都是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传说。除了老北京,还可以带爸妈体味一下当下北京的律动,在中央电视塔看夜景、去鸟巢回顾北京奥运、到前门大街买点年货,此外,参加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寻梦人:周卫法职业:编辑我在北京工作好几年了,爸妈也没有来过北京,一直觉得北京太挤了提不起兴致。由于今年除夕才放假,火车票又不好买,跟父母商量后决定他们来北京过年。趁着春节北京相对人少点儿,带父母在北京逛逛,预计利用大年初一到初五,5天的时间游玩儿,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排能尽点孝心,希望能给我推荐一下。  相似文献   

4.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  相似文献   

5.
那天,看到一个摊位,有个老人在捏泥人,周围很多人都看得津津乐道,成了街景一角,听这位老人说这门手艺还是早先他爷爷教给他的,年轻时他曾经以此为生过,看着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面人感觉那样亲切和熟悉,勾起我很多小时候的回忆.捏泥人也称捏面人,是我小时候在北京胡同里经常看到的一种文化景象,一般捏泥人的都是挑个担子走街串巷,找个院落门口台阶就开始招呼小孩,然后把面塑在手中熟练地捏、搓、揉、掀,先成基本形态后再用小竹刀灵巧地在面塑上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最后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便脱手而成,小孩子爱不释手,买回家可以摆放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6.
正老北京有句俗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来了,北京的气温也爆表了,地表温度甚至高达40多摄氏度,这时候也就到了北京人常说的暑伏。三伏天常出现在小暑与大暑的节令期间,是一年中最热又潮湿的日子。老北京三伏天的吃食在进入暑伏之后,老北京在吃食上也传承着很多食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过去夏至、暑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老北京伏天天气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做一些简单少油而又清淡爽口的美食,由此衍生出伏天吃饺子、  相似文献   

7.
游宝 《工会博览》2008,(4):43-44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的住房问题,素来为人们所关注.北京自古以来是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多,故而解决住房问题,尤其是廉价房、廉租房一直是难题.如在清末时,京城人口巨增,原来的住房难以满足居民要求,为解决人满为患,清廷在北京城内外盖了一些官房出租给买不起房的人.这种房可算是古代的廉租房.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建筑材料以砖瓦灰石等行业发展最早,相传明朝修建北京城时所用砖的就是由48家官窑生产的。当时这些窑厂的规模较大,分布于四郊,主要生产手工  相似文献   

10.
庙会源于庙宇。 北京城内最早的庙宇,现存者为建于辽代寿昌二年(1069年)的白塔寺。又有说西便门外的白云观为唐代开元年间所建之天长观旧址。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还有说右安门外草桥有唐代万福寺旧址。果如所说,则唐代北京已有庙宇当可确定。唐代以前是否还有宗庙社稷,  相似文献   

11.
当铺在古代也称“质肆”、“解库”,是以“通有无、济缓急”为号召的一种商业。在彼时我国各省各市,无论是通商大埠,还是繁华集镇,到处可见当铺的存在。旧京的当铺,在明代中期,多为徽州商人所开,到了清代又为山西客商把持。清末民初,北京人在典当业中渐渐盘踞。当业一行,在旧京商业中颇具势力,在前清时代,例须  相似文献   

12.
老北京所谓的饽饽,即现在所说的糕点,故饽饽铺亦可称糕点铺或点心铺。旧京中市民有崇尚礼仪的风俗,亲友馈赠以及节日庆贺无不以饽饽铺之糕点为交谊礼品。即使平时度日,凡家道小康,也均按节令的不同购  相似文献   

13.
在辽、金、元代,北京人口稀少,城市中的粪便处理还不成为问题。及至明代,城中人口增多,粪便处理日益困难。于是来北京做苦工的山东农民多到各住户去义务掏粪,把粪卖给城外的农民以维持生计,在城四郊逐  相似文献   

14.
15.
正烤肉这个美食在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北京的著名烤肉饭庄有烤肉季和烤肉宛,它们用来烤肉的餐具是铛。西来顺饭庄也经营着烤肉,它们使用的餐具则是勺,菜品名称为老北京烤肉。最精于制作这道菜肴的,是西来顺饭庄厨师长李为民。近日,49岁的李为民向记者介绍了他坎坷的从事厨艺的经历。李为民初中毕业后,父亲劝他:你到我们厂先干临时工吧!母亲也劝道:这是国营大  相似文献   

16.
过年     
正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年也是如此。年根将近,朋友圈里张灯结彩,瞬间喜庆。扫尘祭祖、迎来送往、热闹欢喜,大概各地差别是不大的。梁实秋笔下的北平年景算是比较极致的吧: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儿时好几个年都是在外婆家里过的。老家过年的习俗很多,最让人惦记的当然是吃。萍  相似文献   

17.
不少外地来京的人士以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显然这是受了一首流行歌曲的影响.因为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去喝大碗茶的.北京人饮茶习惯与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欢喝茉莉花茶,而红茶、绿茶、普洱等很少有北京人问津.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欢喝物美价廉的茶叶末.茶叶末又称高末,沏出茶末的味道并不亚于茉莉花茶.当年,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壶茶,并一边喝茶一边吃早点,百十年来很少有改变,而提笼架岛的八旗子弟和谋事由(找工作的人)喜欢到茶馆里喝茶,或聊天或谈事,但绝对没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壶或是来个盖碗茶.  相似文献   

18.
我从报社退休老领导的电话里得知:郭庆瑞——郭老——走了.不知为什么,听到这个噩耗之后我的第一反应竟然不相信这是真的:郭老,走啦?怎么可能?他身体那么好……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他还写诗发给我,说这是参观园博园后的一点儿感悟,那天在电话那头,他显得很急,问我能不能发?什么时候发?印象中,郭老从来没有这样过,他这是怎么了?老实说,要是换了别人,我也许根本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至少也会把话题岔开,但对郭老,我只能破例.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5,(20)
<正>当朋友圈不断地被李嘉诚跑了这样的文字刷频,我本能地站了起来,盯着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看了很久。那种感觉,好像自己是一个纵横世界资本市场的投资组合经理。为什么跑了?有解读称:李嘉诚靠地产发家,地产富豪损害了普通香港人的利益。现在,中央和特区政府越来越关注香港的民生问题,地产富豪阶层可能受到影响。比如,香港政府突然开闸土地供给,压低房价——这仅是评论界的揣测,跑  相似文献   

20.
著名漫画家李滨声,退休后比上班时更忙:办画展、出画册、票京戏、上影视……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要出一本《老北京的生活》,李滨声接了画插图的任务,一个夏天,他送去了100多张反映老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