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11日,一场献给全国劳动者、尤其是离乡务工人员的新春晚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上演,这是由北京工友之家、朝阳区文化馆、农林卫视共同录制的“2014打工春晚”。细算起来,这已是“打工春晚”第三次举行了,这个活动如今在社会上也已经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2.
<正>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一函两书”制度的基本内涵、适用范围、工作主要目标,以及检察监督与“一函两书”衔接协作等内容,致力于以全面推行“一函两书”制度为抓手,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优势和工会在发现、排查劳动领域风险隐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落实“一函两书”制度,有助于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等要求;强化检察监督与“一函两书”衔接,可以协作检察机关就发现或掌握的劳动用工违法线索与工会及时会商,推动问题解决……您觉得“一函两书”制度,对于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会有哪些方面的助力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白莹  张晶  曹立栋 《工会博览》2023,(13):14-17
<正>74个集体、400名个人分获首都劳动奖状和奖章148个集体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28人获“北京大工匠”称号为深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4月27日上午,北京市总工会召开2023年“五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三位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代表和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代表分享了他们潜心创新创造、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23,(4):2-3
<正>为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由全国总工会指导,全总宣传教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年“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1月9日在中国职工之家举办首场示范活动——“致敬劳模工匠”专场。多位书法家为劳模工匠代表以及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一线职工书写春联和“福”字,表达新年的问候与祝福。  相似文献   

5.
《工会博览》2024,(9):20-25
<正>日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揭晓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下称“年度人物”)和40位提名人选。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是: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菲,哈电集团汽轮机厂公司数控铣工、特级技师董礼涛,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高级技师杨戌雷,  相似文献   

6.
王路曼 《工会博览》2014,(32):21-21
近日,2015年顺义职工春晚的节目海选活动在顺义区工人文化宫剧场拉开序幕。70支队伍400多名文艺爱好者参加了职工春晚选拔。经过激烈角逐,语言表演类的大双簧《巧辩》,乐器演奏、二重唱类的《渔舟唱晚》、《共筑中国梦》,歌曲类《圪梁梁》,舞蹈类《沙漠少女》等70个节目受到评委、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节目组将对评选出的优秀节目,进行重新组合、编排后,登台2015年顺义职工春晚演出。  相似文献   

7.
《工会博览》2023,(22):6-11
<正>从航天科工、重大装备,到古建文物、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的突出成就都离不开劳动者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人才是技能强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保障。7月28日至30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北京市总工会承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相似文献   

8.
正一、调查目的全总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劳模和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推动将"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作为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要把前述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劳模(工匠)的积极参与。劳模(工匠)对此项工作的看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工匠精神"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足见党中央的重视程度之高,足见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之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挑战赛"发现了"大工匠。任何一个大项目,任何一个新发明都需要不同的劳动予以完善,大技术、大项目需要工匠,看似不起眼的平凡工作同样需要工匠,工匠无处不在,只有劳动者处处发扬工匠精神,企业才能有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在首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从2016年10月,北京市总工会开展第一届“北京大工匠”选树工作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北京大工匠”选树工作,共68人荣获“北京大工匠”称号。相信未来,“北京大工匠”选树工作必将在推进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首都各行各业培育千千万万大工匠,从而更好传播“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理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1.
《工会博览》2023,(18):47-48
<正>2022年,北京公交集团在市总工会和市“产改”协调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一年来“产改”试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在岗位建功中打造产业工人队伍优质品牌北京公交集团着力打造更多更优职工建功立业平台,注重将劳动工匠荣誉品牌做强做大,以榜样力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踔厉奋发建新功。  相似文献   

12.
连景春 《工会博览》2008,(24):32-32
为迎接“12&#183;4”法制宣传日、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12月3日,全国总工会与北京市总工会共同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先后在地铁运营公司和公交414路车队为职工送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学习材料10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学习材料500本、劳动法律法规汇编200本以及《劳动合同法》挂图400套。  相似文献   

13.
冯仙惠 《工会博览》2023,(12):44-45
<正>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时进一步强调“三种精神”的意义与时代价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引领驱动”等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人才强国建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首都各级工会坚持把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工匠选树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现代社会"工匠"似乎正离我们远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九大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反复提及。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快消的时代,"挑战大工匠"让人们重燃起对"工匠精神"的那份崇敬之情。"挑战大工匠"不简单是职工技能大赛,也不单纯是技能竞赛、技术比拼,活  相似文献   

16.
正1月11日,一场献给全国劳动者、尤其是离乡务工人员的新春晚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上演,这是由北京工友之家、朝阳区文化馆、农林卫视共同录制的"2014打工春晚"。细算起来,这已是"打工春晚"第三次举行了,这个活动如今在社会上也已经颇有名气。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打工春晚"从策划、组织到实施,完全都是公益行为。演出场地由朝阳区文化馆免费提供,演员除了基本的交通费与食宿费,没有任何报酬,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义务参加了搭建舞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总工会按照“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在行业、企业、区、高职院校等开展不同类型市级“首都工匠学院”建设试点。“首都工匠学院”将引入劳模工匠作为“社会导师”,同时瞄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科学研究和管理创新等活动,为职工创新创造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如今,工匠学院已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匠名片”与“产改品牌”,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共和国大事记(1949-195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到达朝鲜前线  相似文献   

20.
《工会博览》2008,(1):26-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施行对于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中华全国总工会专门下发了通知,引导用人单位与职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部法律,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