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坚持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握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方式选择。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中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历史思维明确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必然性;以战略思维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辩证思维解决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重要问题;以创新思维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活力;以底线思维筑牢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安全防线。这些科学思维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新观点,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新论断,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新论述,“中国式现代化”亦有着新的教育意蕴。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方法论。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的系列新论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全新的时代意涵,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新高度,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新部署,充分把握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核心价值和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全新的战略需求,要从带来的新机遇、提出的新要求、创设的新课题、指明的新方向、开辟的新道路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要通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来完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大历史观来审视和定义中共党史,形成了其独具理论特色的“大党史观”。习近平党史观有其内在的理论渊源、文化底蕴与现实指向。从理论渊源上看,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是其最深厚的理论基石,中共历届领导人党史观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从历史文化底蕴上看,它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求真”“通变”“经世致用”的优秀史学文化。从现实指向上看,它是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大变化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思索,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如何把握好贯彻好“三个第一”,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奋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中国石油东方物探立足建设全球物探行业领先企业实践,围绕“三个第一”进行了深入思考,紧紧把握“三个第一”的内在联系和时代要求,探索了物探企业深化落实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新实践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基石,是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统一和相互支撑以及党和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充分发挥多方的合力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为切实推进伟大事业、顺利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思想引领、有力支撑和充足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百余年,可以按照为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一梯度式演进特点,划分成四个时期,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化化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新局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尊重农民利益;坚持立足国情农情进行改革创新;树立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去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形象关乎党、国家、民族的命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是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政党认同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汇聚民族复兴伟力的现实要求,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党的形象主要从人民公仆形象、清正廉洁形象、勤政务实形象、民族脊梁形象、时代先锋形象、世界大党形象六个方面铺陈展现。新时代加强党的形象建设,必须提升执政实绩,夯实党的形象的物质基础;恪守人民立场,坚持党的形象的价值取向;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形象的动力支撑;树立大历史观,厚植党的形象的历史根基;创新传播载体,提升党的形象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参议院2021年通过的《无尽前沿法案》是对76年前《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中科技创新精神的传承,也象征着美国新科技战略理念的重要转变。法案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科技生产资源上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重新布局,其举措呈现科技创新战略由“市场主导”转向“全政府”动员、“技术国际化”转向“技术民族主义”、“技术商业化”转向“技术安全化”的特征。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美国科技战略的重大调整对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使命担当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轨迹,也是现实担当。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和建设史。在目前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当从以下几方面推进:践行“发展是硬道理”,强化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赋予人民幸福更持久的体验;维护公平正义,拓展人民幸福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与“三大法宝”的横向比较和“三个法宝”的纵向比较不同,“克敌制胜”和“执政兴国”两个法宝的提出,兼顾历史和现实,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统一战线本质要求和战略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和实现途径。克敌制胜和执政兴国是接续、并存、互为的辩证统一,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正确把握机遇与挑战、团结与斗争、守正与创新、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中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两个法宝”作用。克敌制胜和执政兴国都是党的全局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运用系统思维,坚持解近忧与谋远虑、治标与治本、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和社会化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全球竞争的主战场,国有企业在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中,必须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科研创新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锚定世界一流目标,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战略体系、科研攻关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推进市场导向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建设,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建设科技强国、能源强国贡献物探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为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价值维度上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于国家、人民及世界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影响;从历史维度上看,回望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的演进历程,是新时代深化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从实践维度上看,通过多种举措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可以使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展现新的气象、实现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是以有力支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对能源领域未来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安排。新时代新征程上,云南将加快构建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坚持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塑云南能源新优势,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强基固本以实现"四个伟大"新征程的重要理论。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原则基础上,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步伐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首位,维护党的统一;坚持思想建党,筑牢信仰根基;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夯实组织基础;坚持以党章为根本,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固本培元抓党风,立破并举转作风;坚持铁腕反腐零容忍,标本兼治反腐败。因此,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开辟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的现实需要,同时有助于增强党领导一切的工作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云南省从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成效显著。深化科教融合,把科教资源充分融入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加快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推动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其充分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当是一个比较富裕、相对平衡、更加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南京应当认真实施“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坚持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8.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的鲜活话语,探索自我革命的实现路径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逻辑必然。百余年来,党的建设目标经由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发展演进,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自我革命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时代,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好群众路线,保持党的清正廉洁,构建与目标体系相匹配的自我革命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民观"就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民思想,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人民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升华和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核心。"人民观"的价值体现在:尊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伟大事业胜利的前提;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一以贯之的使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开创新局面,“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充分说明了科技、人才以及创新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展,促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