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14,(1):34
周恩来总理是为民务实清廉最难得的典范,是破除"四风"最生动的教材,也是教育实践活动最亮的镜子。我们要以周总理为镜,往深处照、往细处照,照出真容、照出差距、照出方向、照出实效。以忠诚品质为镜,治信仰不坚的"软骨病"。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周总理的第一精神。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以周总理信仰  相似文献   

2.
杨杰 《党史博采》2005,(12):29-30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周总理约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来京晤谈.周总理说:"宗仁先生(李宗仁)另有信给济深先生,表示将回国定居.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3月1日,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将军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周恩来生前佩戴的"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语录章,并在捐赠仪式现场讲述了该章背后的故事。高振普1961年进入中南海西花厅,任周总理卫士,并伴随周总理夫妇走完生命最后的岁月,在1976年1月15日、1992年7月18日先后亲手洒掉周恩来骨灰、邓颖超骨灰,执行周总理夫妇遗嘱;在  相似文献   

4.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史、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达北京,与周总理举行秘密会谈.按尼克松的话说,是"探索同中国人民和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正当导演表示同意周总理提出的意见时,周总理突然说:"我谈的并不一定对。我看,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说了算,而不是由一两个领导决定。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不知不觉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0年了。但对于许多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来说,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是北京人艺的奠基人、创业者,他提议建立第一个"全国专业话剧院",并推荐曹禺当院长,还批准建设首都剧场……正如冰心所言:"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受到总理特别的  相似文献   

6.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事件.关于这场斗争,杨尚昆在<回忆高饶事件>一文中曾提到了"东北一党员"的上书.他写道:当政治局开会讨论周总理总结稿时,毛主席质问高岗:"你为什么不准上书的人写信给中央?东北的工作为什么就不能检查?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诞辰90周年时,李先念写过一篇怀念周总理的文章。文中引用林则徐的诗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然后指出:"恩来同志确实胸如海洋,容量极大。"这代表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对周总理博大胸怀的评价。从"文革"中过来的中国老百姓都知道,周总理是什么委屈都能受的,是有着"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我不进地狱谁进地狱"的奉献精神的。他们也都是敬佩周总理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都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关  相似文献   

9.
陈臻  康刘飞 《当代贵州》2009,(10):65-66
情牵"朝霞工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蒋行远为拍摄反映民俗文化的照片,就跑遍了六盘水的山山水水.多年的探索、追寻,让蒋行远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盘县彝族长约1米5的大筒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要手脚并用才能演奏的乐器;围着一口大锅跳苗族芦笙舞的张文友,上世纪60年代进京汇报演出时还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相似文献   

10.
突审真凶,窥见血腥谋杀内幕 王维国、陈励耘被押送到南京后,军区成立了专案组,由保卫部长担任专案组长,对他们进行审查.总政李德生主任传达了周总理的批示:"不许搞逼供信."许司令几次出面给王、陈讲形势,讲政策,显得很有耐心.  相似文献   

11.
陈云曾是国家财政的"大管家",经手钱财以亿兆计,但生活却十分简朴自律.一年11月10日,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他拥着棉被办公,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供暖气,陈云却坚辞道:"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相似文献   

12.
以民促官积极在"美国后院"打开缺口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针对地处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耐心等待、多做工作、广交朋友、以民促官"和"细水常流、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自1950年起的20多年中,周总理会见了150多批来华访问的拉美国家的客人,其中智利客人为数较多.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画家万徒勒里、社会活动家阿连德和贝德雷加尔等先后访华,均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8日,是全国人民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0周年的日子。在全国人民深切缅怀伟人的时刻,太原重型机器厂万余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永远忘不了周总理对太重的亲切关怀,更永远铭记周总理在全国军工会议上对太重的高度赞誉:"太重,太重,太重要了!"同意批准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谈起周总理对太重的关怀,让我们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说起吧。1950年5月,政务院重工业部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12,(1):4-7
她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先后13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叫她"申大姐",李鹏、朱基、薄一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前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她——就是申纪兰。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周恩来总理晚年最后一任秘书,从1968年直至老人家逝世,纪东陪伴了周总理8年时间,亲历了"文革"中后期的一些重大事件,见证了敬爱的周总理在非常年代殚精竭虑、苦撑危局的桩桩往事,也领略了周总理非凡的人格力量。近日,纪东将军接受《党建》杂志记者专访,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编者  相似文献   

16.
徐忠 《党史博采》2009,(10):36-38
新中国刚刚成立,周恩来即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受命组建政务院及其所属机构。周总理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殚精竭虑,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成首届"内阁"。在新中国初期,为政府顺利推行各项工作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考察长寿湖规划,正值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地打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并且还一再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这天饭菜异常简单,桌上最好的饭菜是工作人员到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调入新华社工作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在新华社对外部,主要负责周总理的外事活动的报道,因此和周总理接触比较多,有些事,犹如过眼云烟,很快就忘却了;但另一些事,却长存心底,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在世时,无论是开国务会议、常务会议以及招待外地来京的宾客,还是招待运动员、艺术家,都坚持“四莱一汤”的标准,从不铺张浪费.“四菜一汤”是周总理亲自定下来的,今天的中南海国务院仍然坚持这个制度.在接待来宾时,工作人员事先都讲这样一句话:“对不起同志们,到我们这里吃饭是‘四菜一汤’,这是周总理留下的规矩,现在还要坚持.许多外地来的客人,对此很惊讶.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笔者前几年曾受组织委托,与当年见过周总理的老领导谷正荣、张羽等老同志了解情况、收集史料,参与撰写鞍钢1948年—1985年史志.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面对壮阔.巍峨的鞍钢雄姿,缅怀周总理对鞍钢的殷切期望,对鞍钢工人阶级的亲切关怀,不由心潮起伏,深夜难寐,赶写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