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荣扎海 《江淮法治》2010,(13):18-1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六安市裕安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深情关爱老年群体,今年又把五保供养、农村低保作为监督重点,促使全区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2.
薛晨 《江淮法治》2009,(21):12-13
铜陵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为月平均290元,名列全省首位;芜湖市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镇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今年该市将边缘户救助范围扩大到农村,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临时救助制度;安庆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该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聋儿康复试点市;马鞍山市于200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分类施保,对特殊困难家庭和人员,给予低保的重点照顾和政策倾斜;池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决定》,成为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坚强的制度保障……这些我省各地有关城乡低保、五保供养、  相似文献   

3.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3):7-7
我国春节前向8600多万困难人员发现金补贴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1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春节前,按照城市低保对象每人150元.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每人100元.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落实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近日邢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驻县市人大代表,对邢台县政府的农村低保救助工作进行了视察,并就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救助工作提出14条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邢台县共救助2508户4506人,发放低保救助金53.6万元。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2,(1):109
2011年,甘泉县民政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民生救助保障为主线,"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在民生保障、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全县民政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一)民生保障能力有了新增强。全年共将525户998人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发放城市低保金261万元。将1242户2647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发放农村低保金272万元。全县新增低保对象17户31人,取消低保对象16户28人。建立了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理监控系统,7月1日起实现对各类救助信息的网络实时监控。全年到位农村五保供养资金47.68万元,实现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35人,集中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 《政府法制》2011,(25):32-32
成都市民吴敏近日发现自己的低保账户里多了一笔收入:135元。这是成都市日前首次启动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为其发放的4至6月价格补贴。与吴敏一样,成都市约30万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  相似文献   

7.
农村五保供养和五保敬老院建设工作近年来被列入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农村五保敬老院建设及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水平,大力实施农村五保对象免费就医制度,使得五保对象的居住、生活及医疗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一直关注农村五保人员这个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曾为此专门进行过多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我发现,就各地目前状况来看,仍存在五保供养水平过低、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及敬老院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3,(12):7-9
1997年中国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3年到2005年先后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系列制度,在改革中国都已建立,加之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全国范围已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7400多万人的基本生活。2012年,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社会救助资金的总量,达到了13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9.
新闻     
《中国审判》2010,(4):4-5
广东新政:农村五保户医疗由政府保障 3月1日,《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新政将给予农村五保户吃、穿、住、医、葬等全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规定》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五保对象的医疗将全部由政府保障,而且义务教育阶段扩大到高中;二是强调了社会各界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媒体报道称"南京民政部门将启动老人的评估工作,‘五类老人’(包括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和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百岁老人)可以申请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如果其子女、儿媳愿意在家照顾这五类老人,从被聘用上岗担当养护任务起,每月可领取政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国务院对(侬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与修订前的条例相比,最大的变动在于,五保供养资金来源由“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改为“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和“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用老百姓的话说,“五保户从由村民供养改为吃皇粮”。修订后的条例体现的是国家对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职责,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将着重结合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及农村养老服务来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并提出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4,(5):94-94
正2013年,全国各级安置帮教机构共衔接刑满释放人员60余万人,其中安置54万人,安置率为90%;帮教57.6万人,帮教率为96%。为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各级安置帮教机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刑满释放人员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救助政策。协调人社部门,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政策的刑满释放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落实保障待遇;对不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条件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采取临时救助措施,给予必要帮扶。2013年,全国共有21571名刑满释放人员获得一次性救济。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对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11,(11):F0003-F0003
四月,春风送暖,风劲湖涌。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创先”画面正展现在行唐县广大人民群众面前:行唐县中医院的医疗小分队活跃在农村,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医送药送温暖,他们帮扶弱势群体,为乡村低保、五保、残疾等贫困群众提供救助式医疗服务;为敬老院、低保户、残疾群众等进行义诊;对乡村的慢性病患者做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公布机关]国务院[文(令)号]第456号令[公布日期]2006.1.21[类别]社会.社会救济[施行日期]2006.3.1[同时废止法规]1994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当中,农村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心和帮助。从2006年3月1日起《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始施行。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五保对象的财产所有权是处分权受到法律、法规限制的所有权,其在末退出五保并清偿供养其生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开支前,无权处分自己的财产。供养五保对象生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五保对象的财产只有代管权,并无处分权。因此,五保对象的财产所有权实质上是一种处分权被“冻结”的财产所有权,这也是以所有权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所产生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五保供养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应当界定为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救济,而非政府组织应当是替代政府组织保障五保供养的中坚力量,"新社会契约"理论、"信托"理论和"社团"理论为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左菁 《河北法学》2007,25(7):57-62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反贫困"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农村低保的试点工作,但各地农村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巾遇到了诸多障碍,很多地区的农村低保工作都处于基本停滞状态.我国各地地方政府应拓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科学划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合理选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不断完善本地区的相关制度,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鹿红英 《中国监察》2008,(18):48-48
目前,全国已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维护农村长期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及相关部门正按照国家农村低保相关政策认真实施,并抓好落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由于对政策界定把握不准、指标较少的限制、实际调查不深入等因素,导致一些低保对象没有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