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见”是行政机关非正式常用公文,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公文文种。如何认识和评价“意见”在现行文种构成中的地位、作用,确立它在公文中应有位置,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 无可怀疑,“意见”是现实行文中常用公文文种之一。几年前,就有文章指出:“意见”在现有文种构成  相似文献   

2.
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对信息的传递传播必须向内对外同时展开,内部运行公文以实现上传下达,外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以实现社会动员。现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及政府官员深谙内部公文的组织运行,但如何处理发布面向公众的信息还很不成熟,有的甚至从内容组织到语言表达全盘照搬内部公文,深陷被公众称之为“官腔”的话语团境之中,造成社会舆论的负影响。新闻发布实际是政府面向公众的另类“报告”,这个“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比机关内部运行的报告更要严谨、慎重,对政府公信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重要的公文,如果文字枯涩干瘪,缺乏情感,令人难以卒读,其工具作用就很难得到充分发挥。魏晋时李密的《陈情表》在中国文学史上既是一篇优美的骈体文,从公文写作的角度来看,同时也是一篇“事、情、理、文”合谐统一的公文。笔者认为“事、情、理、文”应是构成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报告”是国家行政机关使用频率较高的公文之一。虽然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其性质和适用范围等都作了规范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写作和运用“报告”发生差错的现象时有所见。发生这种现象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因此 ,必须重视公文写作 ,提高公文写作者自身素质 ,用好、写好“报告”。  相似文献   

5.
<正> 一、行政公文的新体制行政公文,即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公务的有规范体式的应用文.据考证,中国最原始的公文形式,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书.它十分简短,一般是记事的,有一部分是记公事的,是战争报告之类的文件.中国第一部公文集是先秦的《尚书》,它是上古的史书,是夏商周政府公文和政治论文的选编,集中了那几个朝代的典、谟、誓、诰、训、命等公文.而最早出现“公文”这个  相似文献   

6.
公安文书的语言以公文语体为主,法律语体和日常应用语体为辅,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受文书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准确、朴实、庄重、简练和得体。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公文制度的改革杨永华一、公文制度改革的提出和试点我国的公文,从商代开始至南京临时共和政府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历代的沿革,无论种类和名称,还是内容与形式,都有很大发展。在中国公文制度的历史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共和政府,占...  相似文献   

8.
公文写作大有规律可循,既有具体规律又有制约着这些具体规律的基本规律,而对立与统一可以说是公文写作的一条根本性的规律.对立、统一是宇宙间的一条客观规律.作为党和国家表达意志、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的公文,在其写作过程中,不能不受这一规律的制约与支配.只有严格遵守这条  相似文献   

9.
公文是党政机关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着公文写作和处理时思维僵化的现象:格式不统一、滥用文种、照搬结构模式等等,主要原因在于文风不端正、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改变思维僵化现象的主要做法是学习公文新法规、新标准,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公文质量,充分发挥公文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10.
请示是中、下级机关常用的公文文种。“请示”是在我国公文种类的演变过程中,从“报告”中演变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种的。“请示”作为独立的文种,在实践中应解决写作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这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新《办法》中关于公文文种及其适用范围的变化所体现的意义以及我们从中能够得到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政府公文文种及其适用范围的变化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二 )政府公文文种及其适用范围的变化适应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行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行政公文已进入一个成熟和规范的时期 ,公文的形式美在国家行政公文中已充分地表现出来。我国现行行政公文文面的形式美是公文形式美的重要内容 ,而对称和参差则又是构成我国现行行政公文文面形式美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现行行政公文文面上 ,对称的美和参差的美都是由有关的公文要素规范标识后形成的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共同构成我国现行行政公文文面形式美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衍生的优势和弊端。这种弊端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交互作用,使某些传统的行政道德趋于解体,而新的行政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同时我国的法制建设又不尽完善,于是在公文中便出现了理性精神缺失的现象。公文的理性精神蕴含求是精神、人本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重塑公文的理性精神,需要以德治“文”,加强行政人员的公共行政道德建设;以法治“文”,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请示写作谈     
请示,作为上行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它的用途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目前,在使用请示这种公文时,普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把请示与报告这两种公文混合使用,或是在标题上就表明为“请示报告”,或在行文时,报告的内容和请示的内容同时并存,带来不应有的混乱。其二:虽然准确地使用了请示的文种。但行文时:请示的关键问题,即请示的理由没有写得充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明确:“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公文这一定义,充分说明,准确性是公文诸特点当中最为突出之点。公文的准确性是从文字规范、表达恰当、修辞讲究  相似文献   

16.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问题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即“其他规范性文件” ,存在概念、名称、制定主体资格、制定程序等的不规范。在国家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没有出台以前 ,最便捷、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现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进行修改 ,尽早明确和统一其他规范性文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表现形式、行文规则和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公文是政务输出的主体 ,是国家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公文在政治文明的建设中负有重任。它肩负着政务的输出之任 ;肩负着社会公众依法行使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之任 ;肩负着为社会公众服务之任。为此 ,公文工作者必须进行理念创新 ;公文处理系统必须进行电子技术创新和公文文体创新 ;公文面临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公文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材料甲骨文、金文、石文等,就是用来记录殷周五朝占卜、祭礼、打仗、赏赐、惩诫等活动,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我国第一部散文(对韵文而言)集《尚书》,其中的文章从内容性质讲,也是“誓”、“命”、“训”、“诰”等官方文告.这种商周“下行公文”已有不少论者作了较多的研究和论述,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仅就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公文写作的借鉴意义作一些探讨,谈些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和方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推行和完善,作为培训的主体——各级行政院校和培训的客体——各级各类公务员,对于公务员培训主要课程之一的公文写作的教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培训主客体的需要,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教学质量,这是位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理论的严谨性和例证的贴切性相统一 公文写作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理论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公文的开头常出现一些问题,损害了公文的表达,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在制作时要从“直接入题”、“紧扣全文”、“概括凝练”等方面加以努力,避免我们所说的“戴高帽”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