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增速持续放缓。针对一些人关于经济下行的担心,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实现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林毅夫表示,对当前增速放缓,要客观看待,全面分析其内因、外因。7.4%的增速,与以往9%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的确是有所放  相似文献   

2.
刘剑利 《奋斗》2007,(1):32-33
嫩江县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嫩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渠道,对全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日益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正在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转变,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破旧立新,寻求构建新平衡,要求金融必须转变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贵州省金融产业必然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等实际困难。同时,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产证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6)
<正>调整产业结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重要结合点,是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那么,在这场"调结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而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又与中西部内陆省份发展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问题,即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否会必然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扩大?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并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对策。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到底什么…  相似文献   

6.
蔡昉 《学习月刊》2014,(5):56-56
该书阐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成功推动高速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二元经济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地获益于人口红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乍丫根本性变化,人口红利也开始迅速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作者根据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黄再胜 《前线》2015,(3):81-8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正从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顺利实现"双中高",就必须辩证地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新引擎,改造升级传统引擎,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新常态呼唤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超高速增长,演绎的"中国奇迹"举世瞩目!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正确地理解"新常态"和"三期叠加"的经济状态,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做  相似文献   

9.
当前,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中小企业也面临艰巨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福州市大中型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仍然有部分企业处于困难之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保本经营乃至亏损状况,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除要面对十五期间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的同时,还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困难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凝聚党心、人心,鼓舞斗志,勇闯难关。一、困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困难企业正是由于债务高、负担重,发展遇到重重困难,职工生活水平低,虽然困难企业的党组织和职工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奋力拼搏,体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正处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发展已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也为我们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常态提出新要求。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速度,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正确地理解"新常态"和"三期叠加"的经济状态,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做好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如何正确理解"新常态"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5,(8)
<正>宣传思想队伍建设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治国理政总方略,特别是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适应新常态的大环境,努力实现宣传思想队伍更加强悍。思想认识上理解新常态面对新常态,不能惊慌失措,要正确认识、理解和领会。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增长转变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逐渐回落到中高速增长区间。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利于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前几年治理整顿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也符合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此不要冷水,应该保持经济发展的这种态势。另一种意见认为,经济的这种急速发展是很不正常的,是  相似文献   

14.
正7月底,贵州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报告》认为,在国内经济增长回落背景下,贵州经济发展与全国和大部分省份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呈回落态势。尽管如此,贵州经济仍释放出较强增长潜力,延续了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较快增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及各大区域水平。"回落态势"与"较快增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从工业经济逐步走向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经济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全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经济发展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清河县,紧紧围绕"创新、强企、解难、惠民"主题,抓住产业、项目、招商等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全面提升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在创新创业中谋求新发展,在服务发展服务民  相似文献   

17.
徐守盛 《求是》2015,(2):15-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这一逻辑出发,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水平攀升。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核心任务是提质增效升级对于中国经济来讲,进入新常态决不仅仅意味着从"高速挡"切换到"中高速挡"的简单含义,而是有着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三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期,一批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对中国经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对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分歧。1992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认为,中国的收入差距仍很小,因此,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有好处。而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劳伦斯·克莱因教授却以墨西哥1994年1月吉巴斯地区爆发的起义为例,提醒中国的决策者应注意收入分配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墨西哥的情形正是由于经济发展很快而财富的公平问题没有处理好造成的。在国内,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中国目前收入差距虽然加大,…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实现充分就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就业矛盾十分突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一件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