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大山区的落后说到底是工业经济的落后.中外历史告诉我们,经济要发展,历史要进步,依靠单纯的农业经济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以商业为纽带,以科技为依托,经济才能快速发展.沿海及平原发达地区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兴办工业开发区.而一些山区经济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山区县没有兴办工业小区或虽已兴办但未形成气候.所以落后的山区县市要赶上平原和沿海发达县市更加需要兴办工业小区.  相似文献   

2.
臧轶姝 《世纪桥》2006,(10):16-17
建国初。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尽快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恢复发展经济,我国政府决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于我国落后的工业基础,我国政府采取了在充分利用本国财力、物力、人力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争取外援的发展方针。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向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3.
手工业是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和服务业,是与机器大工业相对的一个概念。自古以来,手工业便与我国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活跃城乡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代以后,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启动和推进,手工业经历了自我革新,成为了机器大工业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奠基者之一,刘少奇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独特见解和重要思考,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榨、束缚和连续多年的破坏下,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工业尤其落后,现代工业极其贫乏。刘少奇在1948年9月写的《论新民主主义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分析新中国面临的不…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至1957),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宏伟纲领。在这个期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礼会变革同时并举,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满怀信心、朝气蓬勃、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和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五十年代初,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都在考虑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工业,日本、西德等战败国也已医治了战争的破坏,开始振兴经济、准备起飞。但是,我们的起点还较落后,不少条件十分艰难,因此,我们在此期间的建设成就比他  相似文献   

6.
刘廷兴 《支部生活》2004,(12):31-31
华坪作为一个土地面积只有2200平方公里、人口14.6万的山区小县,落后的县域经济制约了奔小康的进程。然而,华坪却具有发展工业的明显优势:一是资源富集。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有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总产量进入世界大工业国之列,已经从过去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这是我国工业继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知识,需要人才,而目前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据统计,全国干部中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有700多万,还有500多万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这迫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干部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我国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尚不发达,科学文化还很落后,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求学需要,人人进全日制高等院校学习是条件不许可的,广大干部也不可能离开现代化建设去脱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需要研究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问题。为了较清晰地反映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一转换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并具体分析每个时期的状况及其利弊。  一、产业资源配置的初始阶段及其利弊分析建国初期 ,我国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生产力水平过低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严重失衡。从经济结构看 ,我国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其他产业明显落后 ,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当时产业资源配置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如工业化程度极低…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政策和理论结构调整问题 西部经济贫困问题是个综合贫困问题。从本质上讲,主要表现为精神贫困、理论贫困、政策贫困、决策思路贫困问题。即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精神状态、经济理论体系、经济政策体系、经济思路和决策行动体系的贫乏。 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没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便不会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政策体系,自然也就不会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决策和行动体系以及符合西部反贫困所需要的那种精神状态的产生。也就是说,只有首先解决精神、理论、政策、决策思路贫困问题,西部反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这是西部反贫困的前提和关键。 相对全国讲,两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最初级阶段,是全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中的最落后地带,特殊性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基本上遵循国家普遍性的经济理论、政策、方针进行决策和行动,显然与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一句著名的至理名言:"落后就要挨打。"可是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看,对这句话似乎还有再思考的必要。因为这里指的"落后",应该主要是指1840年以后清朝在工业、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逐步落后,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的话,当时的清朝并不落后。  相似文献   

12.
对资改造     
《湘潮》1991,(11)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历史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发展,其特点是:商业多于工业,手工业多于现代工业,小型工业多于大中型工业,小商贩多于座商和行商,形成了行业多、分布广、人员多、资金少、技术设备落后的结构和布局。这种落后的私营工商业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共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国后,湖南逐渐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建议》指出 ,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仟务 ,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但在就业结构中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高达 50 1% ,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大量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 ,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电子化的水平还不高 ,工业技术进步需要补课 ,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没有完成。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的现代化 ,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今后我国工业化发展不可分割的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工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利用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安徽在我国较为落后,资金短缺十分突出,尤其当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需投入大量资金,更加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分析安徽利用外资情况,对促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利用外资发展本省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最大成果,是对我国的经济“家底”有了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了解。经此次经济普查结果修正后的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比年快报核算数多出2.3万亿元,在世界的位次从第7位变为第6位。但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所说,我国GDP总量调整后,2004年人均GDP仍排名世界百位之后,仍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另一个十分沉重而真实的数字是,到2004年底,城乡合计, 全国还有1.2亿人口生活困难,这个数字比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  相似文献   

16.
一、确立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工作的历史背景旧北平是一个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畸形消费城市,自身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依赖性很大。日本占领时期,经济掠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国民党接收北平后,所谓的经济复兴计划并没有真正实行。加上国内战争的影响,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1949年北平市工业总产值1郾7亿元,农业总产值1郾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郾8亿元,均落后于天津、上海。工业生产十分落后,难以为继。北京绝大多数工业原料、设备和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和外地运来,甚至连牙膏、香皂、钉子也不能生产。1949年底,登记的工业户有2郾1万家,其中8…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劳动者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但是,从工业社会建立之初到现在,就业矛盾就一直是困扰广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所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今后几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 400万人左右,然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我国每年只能供给1 0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决定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初始条件不同,而且影响着各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和经济未来发展的道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正确处理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地关系…  相似文献   

19.
昌宁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快昌宁县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因此,认清昌宁工业发展的基础,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对昌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上海跨世纪发展战略制定的历史背景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上海经济社会面临着困境。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历史原因。上海曾是全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集航运、外贸、金融、工业、信息、文化中心为一体,综合经济实力居于全国首位。建国后,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需要上海把有限的工业尽快建成国家可以依托的工业基地,生产消费品供应国内市场;积累资金发展内地生产;提供各种人才开发和建设边远地区和厂矿。曾几何时,上海在全国的经济比重中举足轻重:工业占到二分之一、贸易占到四分之一、财政占到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