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36年7月,我考入临清乡村师范学校后,听说一级有位叫赵健民的学生是中共党员.在校住了一段时间就到济南一师去了。二级还有位叫孙林盘的同学也是党员,时间不长也走了。三级到我去的时候,就没有党组织了。我们几个人就组织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搞秘密活动,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习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因为找不到党组织.七七事变后.我们几个人又搞游击队,也没有搞起来。没有别的办法.就打算去延安.  相似文献   

2.
乡村平安谣     
郭群 《人民公安》2008,(24):44-46
夜渐深沉,人们也渐渐散去。复归平静的乡村夜晚,浸溶在银色月辉之下,看上去竟像一个朦胧的梦。  相似文献   

3.
我的夜晚     
我一直想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夜晚。从心灵深处开始宣泄,如果可以用情感动激荡的流水,就像月光洒下来,整个夜晚在完美的风里平铺开来……很多次了,我的夜晚就像中世纪的城堡,坚固不可摧。然而城门前总是云集了种种伤心、烦恼,它们好比精锐的骑兵部队,随时准备发起总功,而吹响号角的往往就是深夜里的一声鹧鸪,  相似文献   

4.
年关将至,街道上问或传来烟花爆竹的声音,这些大多是孩子们放的。孩子们在这种时候通常放一种叫摔炮的玩艺儿,当你走在街上,突然听到一声巨响,闻到一股硝烟的味儿,几个孩子大呼小叫着飞奔而去,接着又听到一声巨响。也有大人们放的,那是在夜晚,焰火从城市的夜空次第升起,炮声隆隆。  相似文献   

5.
混沌模糊的夜色里,顺着容中尔甲歌声的牵引,我降临在香格里拉,这片如梦似幻的土地。我从未像那些夜晚一样,离音乐那样的近,也从未像那些夜晚一样,体验到了  相似文献   

6.
《群众》1997,(12)
他走了,走得那样匆忙,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他走了,走得那样突然,身上还穿着洁白的手术衣。哀乐低回,泣声阵阵。自发汇聚而来的干部群众1000多人伫立在泗阳县计划生育指导站站长孙建华的灵前,久久不愿离去。泪眼模糊中,人们怀着深深的敬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警察与体育》2001,(2):46-48,27
深液。国道线上“恶虎”逞狂 闽北延城境内。2000年2月18日夜晚。对于福建厦门“味丹”食品公司驻厦门经销处负责人王从龙来说,这个夜晚似乎是个不祥的夜晚,因为,他感到从车窗外飘进的空气中.充斥着某种突兀不安的气息。“前面再拐个弯就快到达王台镇了。”也许是坐在司机身旁的王某想打破长时间的沉寂,侧过脸来对小邱说道。小邱没有答话,只是点了点头。就在这一瞬间,司机小邱发出了一声不高不低的惊呼:“嗨!你看前面。”王某被这一呼喊给弄得浑身神经一阵紧缩。他下意识地将眼光移向了前方,但见车灯照亮的前方公路弯道处.有几块巨石横亘在水泥路面上。  相似文献   

8.
从内地县城来到沿海城市,我大开了眼界。凭我的专业,我很快与一企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三千.报酬是内地的三倍。干了一年后,在一次同乡聚会上.我发现和我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同乡月工资都在五千以上。同乡们都劝我跳槽.立马走人,我的一位同乡同学为我选好了新的单位,并要我聚会后的第二天就过去。我有些犹豫,不提前向我所在的企业说一声,立马就走是不是有责任要承担。可我的同学说劳动合同法取消了违约责任,你又没有和企业签有竟业限制条款,企业也没有对你进行专业培训.你有啥责任要承担。请问,事情真的像我同学所说的那样吗?  相似文献   

9.
安妮 《今日广西》2010,(21):24-25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地一进门就喊:妞妞,妞妞,我回来了!他坐在沙发里发呆,我喊了他几声,他没有反应,我走过去一看,他神情黯然地委顿在沙发的一角,衣服上血迹斑斑。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0.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7,(18):50-51
“从小长在壮山坡,外婆教我唱山歌.清早唱得云雾散,夜晚唱得星星落,唱得画眉跟着走,飞到门前来做窝;壮人生来爱唱歌,山歌唱来天琴合,琴声引得百鸟唱,山歌飞过九重坡……”  相似文献   

11.
这个家庭走了一个罪犯,来了一个警察小思琦住在北京市郊区一幢居民楼里,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今年刚好上小学五年级。在她刚满月的时候,爸爸就因为盗窃罪被判了刑,妈妈扔下她不知去向。她只有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腿脚也不太好。懂事的思琦心疼奶奶,也可怜自己,没有爸爸妈妈,就像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日子过得很难。有一天晚上,思琦刚钻进被窝就听见有人敲门。奶奶刚打开门,便一阵哆嗦,手里端着的一只碗“砰”的一声掉到地上。“奶奶,您怎么了?”思琦慌慌张张地钻出被窝,跑到门口,这时,她也…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乡土     
慧玮 《福建乡土》2010,(5):24-25
夜幕降临闽北的小山村,小河渐渐模糊了轮廓,只剩下若有若无的水声。我赶着两头吃饱喝足的牛,穿过空旷的河滩,往家里走。河滩上长满了不知道名字的草,我和牛走过的时候,脚下传出一些细碎的断裂声,留下了许多被踩折的草茎。如果在白天,我也许会把它拣起来,看一看它的伤口流的是怎样一种汁液,是像牛奶一样粘稠,  相似文献   

13.
丹风(五)     
一个流水淙淙的乡村,因为是夏天,村子里树特别浓绿,远远望去颇像一座小型森林,葱郁得看不到一丝屋角人家。然而当清晨中午傍晚一缕一缕青烟从树梢飘出混合成一幅图画,午后一声一声捣衣声从田野流荡着自然音乐和流水伴奏时,是常会令远客称赞农村的静美,诗人高唱返归自然的。当然对村子内部,他们是不会关心也不可能认识的。他们的眼里是书是诗。  相似文献   

14.
最后的夕阳     
北京人常为噪声所苦,尤其是住在繁华地区高层建筑里的人,尤其是写作的人。马路上的车队像是一支永无休止的庞大军队,发动机、汽笛组成了轰然作响、不绝于耳的“炮火”声……即使夜晚醒来,汽车马达声也像机关枪一般扫向窗口,声音在室内墙上来回撞击,躲,无处可躲,藏,无处可藏。用枕头堵住敏感的耳朵,如同战争中疲惫的难民。  相似文献   

15.
《大连干部学刊》2013,(6):62-62
一是内涵模糊。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现在是“地”城市化了,但是“人”没有城市化。二是格局模糊。优先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专家们仍争论不休。三是路径模糊。靠行政推动还是靠市场推动,这个问题也没有弄清楚,现在主要是行政在推动,所以各地出现了一些鬼城、  相似文献   

16.
春末夏初,万物欣欣,这似乎是一个更适宜称贺的季节。然而柏杨走了.一片云彩遮掩了明媚。一个指责中国人丑陋却也反被指责的中国人.一个没有一本文凭、结过五次婚的89岁的男人.一个“十年小说、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的作家.一个“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独立批评者走了。  相似文献   

17.
最新一期《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文明的层次》,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感觉到却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叫顾土.原文发表于《新民晚报》。顾先生走了许多地方,将中国人与美国人、日本人和俄罗斯人作了比较,发现了差距。顾先生说,几年前去美国,天天坐一辆大巴,司机是美国人。这位美国司机对顾先生一行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先是“老皱眉头”,“后来又像拨浪鼓似的总摇头”,直到“最后分手时才改成笑容满面”。  相似文献   

18.
我去过很多次清水河,但从来没有深入过,仔细地了解过。沿河两岸是哈萨克的泥屋和毡房。有许多人家还没有电灯。在夜晚,因为有山的拥抱,会觉得那里的夜色更深浓,因而,灯光和星辰几乎没有区别。清水河是一个沉静的世界,因为哈萨克在那里坚持。当然,也有许多的年轻人渴望走出去,之后再不回来,而我,希望在这里工作,直到退休。这个秋天,我又来到清水河。河水还是像往常一样,从天山深处款款地走来,清冽冰凉,在石头间闪着光,像女人的媚眼,只是在你的心头轻轻地一颤。这时候的她倒像一条小溪,是水家族里的小家碧玉,看到她走在壁立千仞的谷里,两侧直…  相似文献   

19.
我叫周月华,是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偏远小山村的乡村医生。以前我们村的人看病走着到镇上,要走20多里地,来回要走好几个小时。因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很多能预防的病没有预防,有的小病拖成大病。我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人生烦恼无数。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层出不穷。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