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台湾政党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瑞添 《桂海论丛》2001,17(3):62-64
台湾政党制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蒋介石逃台后对国民党的“改造” ,蒋介石继续保持蒋家王朝的梦想 ;蒋经国时代的“政治革新” ,“小蒋”、“政治革新”的做法及其局限性 ;李登辉“宪政改革”的本质及对台湾政治局势的危害 ;民进党上台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今后台湾政局必然陷入一种动荡不安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台湾媒体市场发达,立场不一,成为岛内各种政治势力竞相控制的重要资源。2008年政党轮替后,台湾媒体有了新的变化,势将对岛内政局及选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4.
徐松涛 《台声》2004,(7):20-22
台湾“大选”虽己结束,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阿扁“一人独裁”、蓝绿高度对峙、政党面临重组、两岸高度紧张,既是选后“强震荡、大重整、高危险”的台湾局势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四年台湾局势的可能轨迹。  相似文献   

5.
台湾"九合一"选举已经过去了,但所暴露的问题实在太多。民进党的大胜和国民党的惨败,都是选前双方未曾预料到的。对于选后台湾政局和政党走向究竟应该怎么看?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估计。一、根本问题是国家认同。台湾本来就是中国领土,是经过8年浴血抗战,才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的;台湾人民本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也是毫无问题的。然而自日本侵占台湾以来,共经历了  相似文献   

6.
刘红 《统一论坛》2013,(1):11-14
过去的一年,台湾政局不平静。马英九连任成功,国民党掌握了岛内政局发展的主导权,但亦面临批评之声不断、执政成绩不明显、改革措施不力等诸多困境。民进党逐步走出败选阴霾,展现了最大在野党的雄厚实力,但重返执政仍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岛内政党格局仍然呈现国、民两党对决状态,第三势力发展不易。  相似文献   

7.
引言民进党是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以来所成立的政党中势力最大的在野党,其拥有的党员数和台湾政坛公职人员数居所有在野党之首,是仅次于国民党的台湾第二大政党,担负着与执政的国民党合法抗争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政党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或政治主张,借此将党员聚集在自己周围。政党的政治目标及政治主张,即具有一定社会思想和利益基础的治理国家的建议,有关国是的政治见解,最重要的是根本社会制度上的见解,是其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政党竞争日趋激烈,政治主张在政党争取社会政治资源和政坛地位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政治主张的走向对于政党而言,不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不容轻忽的。鉴于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台湾政局的演变,政党在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民进党在目前台湾政坛的地位,并考察多方面因素,可以认为民进党将发展成  相似文献   

8.
曾涛 《统一论坛》2002,(1):14-15
为岛内外所关注的台湾新一届“立委”及县市长选举经过朝野各政党之间的激烈角逐,已于去年12月1日尘埃落地。随着选举的结束,岛内政党实力开始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对于台湾政局的未来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将会进一步加快台湾政权本土化的进程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和李登辉支持的台湾团结联盟在这次  相似文献   

9.
选后百象     
一场“马拉松”式的选举,让台湾足足“热闹”了数月之久,结果揭晓,一家欢乐几家愁。此次选举结果在民众心中产生“变天”之感,直接导致了一些令人担心、忧心、痛心的“选举后遗症”。反对党推出的候选人当选,意味着长期执政和垄断台湾政经社会资源的国民党成了在野党,而民进党则成为执政党,这种结局对台湾政局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政治势力出现分化与重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重新分配,台湾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出现新的竞争局面,政局与社会将会在一个阶段内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评析民进党执政之后政党转型的两项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进党执政之后为了适应角色转换的需要 ,在推动政党转型的过程中 ,先后采取两项重大举措 :一是提升《台湾前途决议文》的位阶 ,作为该党现阶段处理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 ,力图解决“台独党纲”问题的困扰 ,改善政党形象 ;二是修改党章决定由陈水扁兼任党主席 ,实施党政合一 ,以此解决党政关系难于协调的问题 ,这两项举措对于民进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将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抛出使这两项举措的效应发生急剧的逆转。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新一轮政党轮替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发生变化,这将是未来改善两岸关系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在此形势下,两岸可经过协商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18日,台湾现任领导人陈水扁上台,主张“台独”的台湾民进党成为执政党,这对台湾政局、两岸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两年过去了,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以及围绕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怎么看待当前的台湾政局?如何判断当前的两岸关系形势?  相似文献   

13.
台湾“3·20大选”后,政局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形成严重对立,社会被撕裂,治安趋于恶化,社会风气日见败坏,民众生活痛苦指数不断提升。台湾学术界、舆论界纷纷质疑:台湾社会到底出了什么事?街头抗争激烈社会对立严重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街头抗争事件就频繁发生。仅以2002年为例,台湾的街头抗争活动有上百起,较大的有台湾劳动人权协会发动劳工游行示威,反对官方、资本家联手压迫劳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号召数十个“在野政党”次级团体、反“台独”的民众,共同举行“5·19反台独、救台湾万人大游行”;“八二…  相似文献   

14.
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虽然都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将运用政治变迁的理论框架对1992年6月“宪政改革”结束以来的台湾政局最新发展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新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两岸关系发展究竟有哪些新进展?如何才能让读者揭开台湾岛内政治波诡云谲的神秘面纱,一窥岛内政局变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王鸿志研究员的《台海观潮:从峰回路转到僵局危机(2008—2020)》以扎实的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2008年至2020年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为读者了解台湾政党政治和台湾问题演变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7.
辛旗 《两岸关系》2006,(1):25-29
2005年台湾政局复杂多变,朝野政党争斗激烈,各个政治势力合纵连横,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蓝绿阵营实力此消彼长,泛蓝阵营摆脱困境,重展生机,政治实力大幅上升;民进党施政无方,弊案丛生,内部矛盾加剧,面临严重的执政危机。两岸关系出现较大转机,我出台《反国家分裂法》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民进党当局处处阻碍两岸交流,但连宋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岸总体上朝缓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台湾政局是围绕选举而运转的,选举是台湾政治生活的中心。2010年台湾政局中最大的事件是年底的五都选举,五都选举关系着蓝绿阵营的力量变化,牵动着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政治布局。  相似文献   

19.
邵冰 《黄埔》2007,(1):4-11
2006年的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连串的弊案,引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波波“倒扁”浪潮,震撼了岛内政坛。临近岁末,“倒扁”阵营与陈水扁当局的较量更加激烈;“特别费”争议持续延烧,台湾官场进入大动荡期;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牵动台湾政局走向。这一时期岛内的政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20.
宋强  胡必松 《台声》2003,(12):4-7
台湾政局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陈杰:首先欢迎各位台商朋友参加“台湾问题高级论坛”。各位从岛内来到大陆创业,对两岸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今天主要是想请大家就目前的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随着明年选举的临近,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运用各种手段拉取选票,比如在“公投”、“制宪”等敏感问题上做文章,这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大家有何看法?陈国原:目前台湾的选举文化,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选举文化,只要有煽动性的议题,就能拉来选票。一些政党总是希望通过煽动性的议题来获得岛内民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