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所构筑的社会经济新秩序中,传统的产权框架面对消解了民族国家的世界秩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其带来的新问题。当知识产权在新秩序中将自身权利通过登记制度和国际贸易扩散到全球,登记制度也就蜕变成了一种“霸权”力量。对于货币产权的霸权,比特币的兴起及其提出的金融“去中心化”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应。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产权确立的机理延伸到知识产权的领域,也就呼唤了知识产权的“去中心化”,以超越登记制度所建立起的知识产权确立框架,从而回应新秩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数字支付工具兴起,经济、金融等行政法律体系对比特币虚拟商品、非货币的属性定位及形式上比特币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切割,导致货币、外汇、证券、期货、税务、财产、融资等领域的经济刑法规范面临结构性失灵与适用性紊乱风险。比特币法律与经济分析从发行与交易机制"去中心化"与治理结构、资源分配、利益实现中心化等实质特征出发,深度解构比特币经济机理,能够揭示比特币货币与金融投资、投机功能,确立比特币的货币、金融商品法律属性实质解释原理,从而引入经济刑法规范调整、司法规则与执法机制优化、货币体系反思等解决经济刑法困局、控制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谢杰 《人民检察》2017,(8):63-66
比特币与各国法定货币之间能够进行低成本兑换,并可藉此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间接跨境兑换,对我国外汇犯罪刑法规制实践产生实质的冲击。利用比特币交易实施的骗购外汇、逃汇、非法经营外汇业务、隐瞒境外存款等外汇犯罪行为,在既有的货币监管规则与刑法规范解释框架下难以认定为犯罪。金融刑法有必要在立法、司法与执法层面进行全维度的制度优化,以应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等"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工具对外汇犯罪刑事法律体系的冲击,从而有效维护我国的货币与外汇市场安全。  相似文献   

4.
事件回放比特币因其"去中心化"、发行总量固定、流通无界限、涨跌幅无限制的特点,最近两年开始普及甚至被过度炒作。然而最近,比特币的交易似乎遭遇了尴尬。据媒体报道,一家名为Flexcoin的网站遭遇攻击并导致存储在该网站在线"热钱包"的所有比特币被盗一空。随即,这家网站宣布关闭,一位蒙受巨额损失的比特币用户已经发起诉讼。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涉网络虚拟财产案件日渐增多。比特币去中心化、类货币的特征使其成为当前极具影响力的网络虚拟财产,并有演化为国际虚拟货币的态势,已成为网络空间的新宠,甚至频频被诈骗、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洗钱等犯罪利用为载体,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为此,我国不得不对其作出禁止与法定货币兑付、交易的规定。但我国法律并未禁止比特币生产、持有和合法流转,在首例比特币仲裁案及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比特币案的审理中,比特币作为网络虚拟财产均被认可。但在当前国家对比特币禁止与法定货币兑付、交易的限制性规定下,涉比特币的案件如何执行,法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从真实案例导入,描述了新型网络虚拟财产一比特币执行面临的司法困境,对比特币执行进行了法律适用辨析,厘清了比特币作为虚拟财产属性流转的执行申请和变相要求比特币与法定货币兑付、交易执行申请的区别,确立了比特币执行尊重、善意、审慎原则,探索了比特币执行类型化处置的程序规则,期冀能为涉比特币执行程序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房产权登记的首要价值在于对农民在宅基地上合法的住房进行确权,使其产生公示公信力。进而实现对农民权益的保障。目前,农房产权登记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物权法》及《房屋登记办法》,但由于农房产权登记方面的复杂性,为使依据法律所建立的农房产权登记的制度价值得以实现,就不得不明确我国农房产权登记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对农房产权登记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本文从农房产权登记应遵循的原则、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具体法律规范的完善等方面对于农房产权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房产制度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和管理制度,这三种制度都依靠登记制度的确立。我国现代房产登记有一定的民事因素,但实质上属于行政范畴。一、学术界对我国房产转移登记的观点和国外不动产登记立法取向我国房产转移登记是政府管理房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明确产权关系,保证交易安全,均衡当事人的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有关民事著作看,学术界对房屋产权转移登记在房屋买卖中的效力问题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产权转移登记是房屋买卖合同成立的要件,不进行产权转移登记,合同就不能有效地成立,即“实质要…  相似文献   

8.
谢杰 《犯罪研究》2015,(2):52-59,67
比特币等"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工具兴起,行政法律体系对比特币虚拟商品、非货币的属性定位及规范上比特币市场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切割,导致货币、外汇、证券、期货、税务、财产、融资等领域经济刑法规范面临结构性失灵与适用性紊乱风险。证券期货犯罪条款应适度拓展"证券"范围从而将比特币金融管制与投资者权益纳入刑事保障体系,以随之恢复定量功能的数额认定标准盘活财产、职务、税务、融资犯罪等刑法规范对比特币关联犯罪行为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跨越两百年才得以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先后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众多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入世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相继作了与TRIPS协议相一致的修改,在形式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建立了司法和行政执法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体系。但是由于受到了西方军事霸权、经济霸权以及我国急于发展对外贸易和知识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烙上了"外来强制,形式输入"的特点,并没有真正地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对知识产权文化"本土化"建设的探讨,来构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黄汇 《知识产权》2007,17(1):11-18
知识产权制度正日益呈现出一种去“智力化”的倾向,越来越多不体现人类创造性的客体进入了知识产权的范围,以致很多学者开始惊呼知识产权在向所有权蜕变,但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本文基于一种本体主义的阅读进路,对知识产权语言中“知识”和“产权”之本质展开了解读。“知识产权机制”并非是人类智力成果的权利集合,而恰是一类产权构建技术的集合,是一类产权建构技术的代名词;知识产权机制与其说是统帅“智力成果”的范式类型,倒毋宁说是统帅“信息成果”的范式集合;知识产权制度去“智力化”之倾向并不是知识产权机制变异的表现,而恰恰是制度本身的一种良性回归。尽管如此,修改知识产权概念,使其内涵引向信息财产乃消解知识产权机制事实与规范之间的紧张对抗并非为最优安排;相反,构建一个更加上位的信息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机制向信息产权制度演进则乃人类面临未来信息时代的最优选择。这既有利于知识产权机制的正本清源,也有利于人类社会未来的信息繁荣。  相似文献   

11.
从"Idea—IP—IPRs"框架看,知识产权(IPRs)的本质属性既体现为作为知识产权客体之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也体现为知识产品所蕴含思想观念的信息性。上述本质属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拥有一种不同于物权的权利属性——二阶性(second-order)。此种二阶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请求权在知识产权侵权救济制度中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21,(4):66-76
理论上很少有人关注讨论国企产权登记的法律意义,一些规范性文件与法院案例认为,国企产权登记是依法确认企业产权关系的法律凭证,具有法律效力。可是,这种法律凭证到底是何种凭证,其与物权法及公司法有关物权/股权凭证之间是何种关系依然不清晰。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之行为,在其本质上主要是对国有资产进行"财务式管理"的方式,产权登记证没有物权法意义上确认产权归属的效力,最多对定性企业性质有帮助。如此产权登记将丧失独立存在的意义。因此,应当逐步废除目前独立存在的国企产权登记制度。如欲继续维持国企产权登记制度之现状,不如建立国企产权/国有资本信息披露公共平台,将国企产权登记制度转换为"国企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提升国企监管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信息的财产化对于信息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作为对非物质性财产提供保护的主要制度形式——知识产权理论却因其客体理论本身的限制,难以实现从知识产权到信息产权的跨越。从作为权利客体的“信息”之限定、正当性证成、质疑与回应等几个角度具体展开论证,努力发展更加明确可行并更具说服力的信恩产权理论。基本观点为:能够作为财产权客体的信息应至少在形式上具有可描述、可再现的符号形态;在内容上能够表达某种可被理解的意义,并能够符合价值正当性衡量。界定信息产权客体还应考虑信息的经济价值与可交易性。信息的共享性、对信息垄断的担忧和可行性问题不能成为阻碍信息产权设置的实质障碍。信息产权能够被理解为知识产权的延伸和补充,能够给予知识产权法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广阔的制度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特性新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是指客体知识财产的无形,知识财产就像知识产权的"树根",由于"深埋地下看不到"而变得无形;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有形产权的专有性在渊源、排他度和派生权上不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由其"特许权"本质决定的,不同国家对同一知识财产的保护依据的是各自独立的知识产权,此外知识产权法的若干分支制度还人为设定了分项知识产权的地域范围;知识产权既非伴随着知识问世"同生",也非伴随着知识永久共存续,它会随着法定时间届满失效而进入公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是影响数据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借助功能主义方法,在消除理论分歧的同时,还有助于实现二者的概念统合与功能重构。而以信息产权统摄知识产权,则构建起数据与信息产权的连接桥梁。信息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的善,维护这种普遍的善需要构建起有效的数据公共领域制度。数据公共领域制度既是对数据公平利用的价值实现,也是数字技术创新培育的现实所需。数据公共领域的功能实现应当确立起以登记为主的数据公示制度,以数据访问权为主的合理使用制度,以不可撤回规则为主的数据保留制度,在保护与利用的双重面向上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数据公共领域机制,由此充分实现数据价值的有效分配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在洛克"劳动财产权理论"和康德"意志论"的语境中探讨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并通过与有形财产权的比较,揭示了知识产权在法哲学上的正当性根据;其次,依据法经济学原理对知识产权进行法理分析,阐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背后的经济原因,回应了几种不认同"知识财产权"形式的观点,从而证成了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与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重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生态文明的倡导使得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两个互为独立的体系发生耦合。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应注重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环境的影响利弊并存。为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的环保功能,应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其中。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积极回应,亦存在不足。应从确立授予专利权环境性标准、基于环境保护的强制许可、知识产权成果的环境影响评价、侵权判断和救济的环境因素考量以及推行生态专利共享模式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加以生态化重构。  相似文献   

18.
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经营者集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垄断法的框架下分析涉及知识产权的限制竞争行为,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采用的做法.具体到经营者集中当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取得问题,美国和欧盟已经各自发展出一套相应的规制制度.然而在我国,这仍是一个全新的前沿课题,本文拟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就经营者集中当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海征 《法学杂志》2022,43(3):99-109
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已经明确提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知识产权信用的宏观体系和法律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在立法、司法、行政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知识产权信用体系法律框架下的具体规则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系统性建设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原则的指导下,信用收集制度应合理限制收录范围,信用公开制度应明确分级标准,信用评价制度应动态分级管理,信用异议制度应灵活有效。在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确保其基本要素“信用信息”的合法性、公正性、准确性、相关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形成史并不是纯粹的经济史,它还是一定制度条件下的产物。近代在英国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产权、市场、公共财政的确立构成了其制度变迁关键环节。在英国自中世纪以来所坚守的宪政传统有利于私人产权保障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早期,英国国王"特许权"的废除标志着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在英国的确立。市场经济需要私人产权和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但同时也需要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交换无法提供公共服务的不足,17世纪末英国通过代议制民主完成了公共财政建构。作为英国市场经济形成的基本线索,英国通过宪政传统保障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适度分离,通过代议制民主促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必要合作;而两者相互平衡互补所形成的宪政民主制,构成了支撑近代英国市场经济生成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