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两课”是我们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两课”教学的得失成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关键性影响。在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当从分析“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入手,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在“两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主渠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2.
改进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是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它是关系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已经确定下来。这样,教学方法不适应的问题,就更加突现出来。本文仅从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爱国主义”这一部分内容出发,作初步探讨。一、改进“爱国主义”课堂教学方法的原则“两课”在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多次强调,要使“两课”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政治课进行改革。新课程方案体现在课目和教材的变化上,将“九八方案”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且每门课程只编一本教材,实行全国“一本通”。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两课”改革,打牢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指出了任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两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作为一名长期在高职院校从事“两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深切地体会到,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提高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切实发挥“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凯 《公安教育》2004,(10):47-49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两课”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特别在公安院校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机器”的合格“螺丝钉”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专业课程都无法替代的。胡锦涛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  相似文献   

6.
苏智先  杨祖恩 《半月谈》2004,(22):72-7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两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反映,“两课”教学往往演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且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很远。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使“两课”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作为公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公安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公安干警应具备素质的要求。我校一直坚持开设《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公安伦理学》等四门课程,在选修课中还开设了《国际政治学》等专题讲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两课”改革,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思想重视,措施有力,努力为“两课”建设创造条件第一,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和加强对“两课”的政治领导。校党委坚持从公安工作特殊性出发,明确把“两课”教育作为确保学生…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两课”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可以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两课”教育中进行创新,就要在“两课”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大胆探索,充分实现“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雅兴 《前沿》2005,16(7):15-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是指它既继承、发展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第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活力的源泉;第三,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第四,开放性品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机制,将使它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刘申忠 《传承》2007,(5):52-53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提出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坚持“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和定位,指出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这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思想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 ,高校“两课”教学的主流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普遍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两课”教学其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不能够较好地呈现出来 ,“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着重从思想认识与教学投入两个方面和高校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与解决的对策 ,这对于推动“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经中宣部和国家教委批准,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从1996年9月开始,共同组织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了评选百名“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活动。在历时一年...  相似文献   

14.
首届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名单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百名“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共101名,现...  相似文献   

15.
陈菲  蒋德毅 《辽宁警专学报》2005,(5):F0003-F0003
辽宁警专“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教学和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两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加强。多年来,承担“两课”教学任务的马列教研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政治建警”的原则,把“两课”教学始终作为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对“两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三观”教育中,举办了《不灭的警魂》、《我为警徽添光彩》、《大学生辩论会》等演讲、辩论活动;为使理想、信念、诚信和公安英模教育生动感人,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两课”教师素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对“两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社会实践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两课”教师的现状,还不能满足这种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正确措施,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以达到教学的效果,完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友放 《前沿》2005,(2):86-8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高校的“两课”(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 教学应该而且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将“与时俱进”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积极推进“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工作中 ,重要的问题是把“三个代表”思想同邓小平理论一起列入“两课”建设 ,并充分利用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等形式 ,加大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的力度 ,这也是落实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议高校“两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当代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改进两课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两课教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 ,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 ,提出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认识到 ,在当代中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是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工作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