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菌采集30份猫血样品,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抽提,用文献报道的方法筛选出感染猫血巴尔通氏体的样品。挑取2份阳性的DNA样品,用能扩增大多数真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大小为1456bp的核苷酸序列(登录号为AM74533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序列与猫血巴尔通氏体(DQ82544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按照新的分类命名应称之为CandidatusMycoplasma haemominutum,从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此种猫的血营养菌在广东省的存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在以往的分类中被归属于"附红细胞体属"和"血巴尔通氏体属"的病原体应归为同一个属,这类血营养菌在系统发生上与肺炎支原体最靠近,应归于支原体属,是一种血营养性支原体。  相似文献   

2.
辛硫磷为非内吸性杀虫剂,对昆虫具有强大的接触和胃毒作用,杀虫作用迅速,用量小,对人畜毒性低,而且药费低廉,药治平均每10只羊仅需七分多钱,是目前较好的杀外寄生虫新药。我们于1981年8月在玉树县应用辛硫磷乳油对自然感染羊虱、羊虱蝇的绵羊进行了小群药浴试验,结果如下: (一)药品 天津农药厂出品的50%辛硫磷乳油,一公斤装。 (二)动物 为玉树县巴塘公社三个大队36个畜群组的藏系绵羊,浴前经临床检查确认患有羊虱及羊虱蝇,且未检到羊螨,近六千只。  相似文献   

3.
蚊蝇粉是辽宁蚕药厂新近推出的以驱杀羊鼻蝇、牛皮蝇、马胃蝇等昆虫蚴为主的一种有机磷杀虫粉剂。该药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收作用,无残毒和公害,既能防成虫侵害,又能驱杀一、二期幼虫,是防治上述昆虫病的理想药物。但对于昆虫类的其他害虫有无驱杀作用以及对宿主机体有无不良影响未作介绍。为此,我们于1992年6~7月在本地师直属园艺公司养禽场进行了蚊蝇粉驱杀鸡羽虱  相似文献   

4.
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对采自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3只亚成体大熊猫的粪便细菌总DNA进行了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中主带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季节不同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不同季节同一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受季节影响;大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的优势细菌。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从内蒙古骆驼生活环境中采集到的24种蝇进行普通生物学剖检,并进一步用斯氏副柔线虫特异性引物ST1、ST2对蝇体内检获的幼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筛选与确定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传播媒介。结果显示,在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体内均发现了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感染强度为1~22条/个,雌蝇与雄蝇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幼虫长度为1.033~1.934mm;雄蝇的感染率为43.8%~48.0%,雌蝇的感染率为35.7%~46.2%。扩增得到的部分ITS序列(包括5.8S)与GenBank中登录的斯氏副柔线虫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3%。基本确定了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为斯氏副柔线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
中华皮蝇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至1982年我们在青海省海北地区收集了寄生于牦牛的皮蝇三龄老熟幼虫进行人工羽化,将羽化出的成虫进行详细鉴定,发现雌虫中有与所记载的中华皮蝇雌虫(1900年在青海省布尔汗布达山峡谷采得的一雌和1901年在祁连山、南大通山采得的一雌及1945年在东帕米尔山谷地带采得的一雌)基本相似,但他们均未记载雄虫,也不明其幼虫、宿主和生物学特性。这是我们第一次将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 pl.)雄虫和幼虫等作了详细的描述以补其不足。我们对该蝇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某些观察(见本刊1982年第6期)。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 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家兔呼吸道疫病主要细菌性病原检测的可靠性和标准化,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Kmt基因与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Fla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双重TaqMan qPCR方法,并初步用于检测家兔肺脏及鼻拭子临床样本。结果显示,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在标准品浓度为2.35×10~6~2.35 copies/μ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均为2.35 copies/μL;批内、批间重复性检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检测70份临床样本DNA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率为50.0%,支气管败血波氏菌阳性率为42.9%,混合感染率为21.4%,该方法与细菌分离培养和常规PCR符合率分别为80.0%、 92.0%。以上数据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TaqMan q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需病原菌的培养即可用于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产后荷斯坦奶牛18头,以产后第21天的黏液性状评分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基础,将其分为健康组9头,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组3头和临床子宫内膜炎组6头。通过对黏液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测序,检测产后奶牛不同时间、不同子宫状态下子宫黏液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并分析了细菌种类、数量与产后时间及黏液性状的关系。试验表明,在健康组和患病组奶牛子宫内共分离到407株纯菌,经测序后发现其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的25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和希瓦菌的分离率较高,分别为44.14%、19.31%、6.21%和4.83%;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只出现在健康牛子宫,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志贺菌、肾棒状杆菌、绵羊创伤球菌只出现在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黏稠且不透明黏液中的分离菌数为98株,显著多于分离菌为37株的半透明、白色脓性黏液及分离菌为10株的透明、偶带白丝的黏液;其中产后第35天菌株分离数量和黏稠黏液数量最多,在黏稠型黏液中共分离出41株纯菌,占细菌分离总数的74.56%,绵羊创伤球菌、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只从黏稠型黏液中分离到;产后第49~56天,细菌分离数量及黏稠型黏液数量较产后第35天逐渐减少。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感染产后奶牛子宫的主要微生物,奶牛产后子宫感染细菌数量越多黏液脓性越高,并且奶牛产生子宫内膜炎及脓性黏液可能与不动杆菌、绵羊创伤球菌、志贺菌等病原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对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菌群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采集20头自然饲喂猪的小肠集合淋巴结回肠黏膜段,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rDNA测序鉴定菌种。结果发现,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中共分离到43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90.00%;枯草芽胞杆菌次之,为35.00%;蜡样芽胞杆菌为15.00%,地衣芽胞杆菌、巴氏杆菌均为10.00%,短小芽胞杆菌等为5.00%。而其他肠黏膜处的菌群则有所不同,回肠黏膜段共分离到8株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71.43%)、克雷伯菌(42.85%)、猪链球菌(28.57%)、奇异变形杆菌(14.28%)、嗜水气单胞菌(14.28%)等。此外,地衣芽胞杆菌仅在小肠集合淋巴结中被检出,检出率为14.28%。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优势菌群,枯草芽胞杆菌在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大量存在,地衣芽胞杆菌仅存在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中,三者可作为靶向小肠集合淋巴结细菌活载体口服疫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 F41 单因子血清 IgG 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F41黏附素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经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能被F41单因子血清特异性地抑制,且不与 ETEC K88、ETEC K99、ETEC 987P、致仔猪水肿病大肠埃希氏菌 O138、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链球菌2型菌液出现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甘露糖抵抗血凝反应(MRHA)至少高 25 倍。结果表明,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及调节作用,选择9头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g/(d·头)溶菌酶;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g/(d·头)溶菌酶。分别在产前第21、14、7天,产犊日,产后第7、14、21天采集直肠粪便,对各组奶牛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找出主要条带,克隆回收,使用HinfⅠ和Hha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对主要的OTU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奶牛直肠菌群结构的相似性相近,与试验Ⅲ组的相似性较低;3组奶牛直肠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的直肠菌群多样性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改变直肠菌群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3.
新疆马、骡胃蝇蛆病流行严重,其病原有:肠胃蝇、兽胃蝇、红尾胃蝇、烦扰胃蝇等四种。并对其幼虫、成虫、卵的形态作了详细观察。这四种胃蝇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塔城、哈蜜、喀什、和田等地,总感染率为100%,最高感染强度为1400条。四种马胃蝇中以兽胃蝇及烦扰胃蝇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对2个鱼场的5尾病(死)鱼的肠内容物及肝进行细菌学检验,在其中2尾病死鱼及1尾病鱼的肝中发现形态特征一致的细菌,并分离到菌落特征基本一致的细菌;在5尾鱼的肠内容物中均发现并分离到几乎纯一的与肝中相同的细菌。经对24株纯培养菌理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分离菌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及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占优势。回归试验表明,分离鉴定的3种气单胞菌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将 3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染对照组 (A)、感染治疗组 (B)和健康对照组 (C)。B组感染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 (CFU为 5× 10 12 /L) 1.5mL ,2次 /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群和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显示 :①感染后第 3d ,A、B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39%和 15 % (P=0 .0 0 4 0 ) ,第 5d时分别为 31%和 7% (P =0 .0 0 2 0 ) ;感染后第 1d ,A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组。②A组回盲部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仅为C组的 1/ 10~ 1/ 6 0 ,B组双歧杆菌量明显增多 ;A组大肠埃希氏菌量在第 1~ 3d时增加约 2 0~ 30倍 ,但第 3d后B组大肠埃希氏菌量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③回肠黏膜损伤以第 1~ 3d最为明显 ,A组感染后第 5d损伤评分仍明显高于C组(P <0 .0 5 ) ;B组第 3d时已明显修复 ,第 5d时已与C组无明显差异。提示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能促进感染后受损肠黏膜屏障和生物屏障修复 ,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6.
从进口的 17批饲料用鱼粉、肉骨粉样品中分离得到 4株细菌 ,采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 ,提取其DNA ,用细菌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PCR扩增产物测序 ,将测定的 16SrR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 ,确证为沙门菌 ,其中样品 2、8与鼠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 99% ,样品 10、11与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 99%。由此可以认定样品 2、8为鼠伤寒沙门菌 ,样品 10、11为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7.
由绵羊痒螨(Psoroptes ovis)引起的绵羊疥癣病对养羊业危害十分严重,国内曾采用有机氯和有机磷制剂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瑞士生产的有机磷杀虫剂螨净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螨药,我国已引进该药,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药的稳定性较差。本试验就桔皮有效成分与螨净的稳定性及离体杀绵羊痒螨效力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80~1988年在新疆石河子等地进行绵羊寄生虫调查检获的食道口属线虫标本中,除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外,另发现一种食道口线虫。其感染率较高,为当地该属线虫的优势种。经对120条雌、雄虫标本鉴定,与文献记载的本属其他种皆不相同,故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新疆食道口线虫,新种Oesophagostomumsinkiangesis,sp.nov。  相似文献   

19.
国内对鸡肠道菌群的研究,多侧重于需氧菌及弯曲杆菌。本实验中,通过对九类细菌的检查,以了解鸡后肠道正常菌群的一些情况。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采取 1983年7~8月,以棉拭法采取鸡新鲜粪便,置无菌试管中,在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检查。鸡为80日龄肉用鸡。又从新宰的3月龄肉用鸡、摘取盲肠,对内容物进行检查。共取粪便标本13份、盲肠内容物标本6份。 (二)培养基 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观察了在SLB 090-1株Y·e活菌液以不同 途径人工感染后,以及该菌内 毒素和经化学处理菌液接种动物后,它们所致病理变化和体内菌分布。 (一)材料与方法 1.菌株:系本研究组分离自某牧场自然患病羊的生物3型(NB_3)绵羊肠耶新氏菌,菌株代号SLB 090-1。菌种保存于血清马丁琼脂斜面,使用前经羊体传代3代。SLB 090-1株菌对兔、羊的最小致死量(MLD)分别为2亿活菌和10亿活菌(限于条件未作进一步稀释求出LD_(50))。将计量的SLB090-1菌株菌液分为3份,一份作活菌(RD)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