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鸿 《长白学刊》2003,(3):46-49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的理论变化:“本体论的历史观”、“认识论的历史观”、“实践论的历史观”和“生存论的历史观”,四种理论范式是逐次超越的关系。“生存论的历史观”是目前中国哲学界具有前瞻性的学达到的最高理论形态,但是生存论作为现当代哲学的共同趋向,并不能由此凸现马克思历史观的超越性和革命性,只有从现实生活的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寻找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践生存论基础,才能说明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理论常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静 《前沿》2013,(9):186-188
作为马克思.韦伯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理想类型"在学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就历史学而言,这一概念工具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结合主客观的认识论,通过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现象的抽象以及事件的具体行动等类型的分析,探讨历史因果关系,进而理解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谭勇 《求索》2023,(6):89-97
与康德将先验要素、先验逻辑以及先验结构等视为人类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先验认识论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先验的对象均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起源。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中,不仅揭示了商品形式是一种“先验形式”,而且阐明了商品抽象、交换抽象是一种“先验抽象”,由此与康德先验认识论建立了联系。通过将商品形式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共同体尽头”,同时将商品抽象、价值抽象以及交换抽象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超越,从而彻底且完整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历史哲学包括两种,即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倾向于本体论上的指认,后者倾向于认识论上的审察。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作为历史哲学思维中逻辑上更为高级和成熟的形态,既不同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也不同于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它的理论立足点是人类实践活动,并以人的自由解放活动为价值尺度,解蔽历史真义,催发历史的生成,做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马克思把握和批判意识形态的基本场域。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的思想"萌芽性"和"转折性"地位日臻显现。其中实践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萌芽,成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生长点。马克思通过揭批思辨哲学,加速了意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历史思维转向;通过探索历史诞生地,开启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缝合;通过洞察历史本质,切近了"彻底批判"意识形态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群众观厘清了唯心主义在群众问题上的偏见,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创生过程,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赋予群众观新的内涵,并指出了过去唯心主义针对"群众"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错误。揭示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逻辑,不仅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群众观的逻辑性、整体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军 《岭南学刊》2011,(1):117-121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表现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文本中寻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据,通过个案来论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普遍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探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认识论是从"贫乏的人类本性依存于物的外在性"这一基本设定出发,将人置于必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历史过程中而展开的.其中,历史的实践及其结果的劳动产品既构成了现实世界又构成了对它的认识,认识在连接主客体的历史实践中得以确立、展开和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这一判断集中表现为群众路线。作为认识论,群众路线反映党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历史作用以及党同群众关系问题的基  相似文献   

11.
管淑侠 《思想战线》2007,33(3):136-140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09,25(3):7-11
国外现代化模式选择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并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及其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计划权威型现代化模式、自由市场型现代化模式以及后现代化模式等相继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历史影响,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7,23(1):2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深刻总结国际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和党的历史经验 ;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及党的建设实际 ;顺应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时代要求 ;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的历史条件下 ,党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曲三强 《思想战线》2007,3(1):27-35
从表面上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不十分关注财产制度,但实质上,历史唯物主义并非与知识产权无关;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把握和理解财产权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知识产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发展哲学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探索我国现代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坚持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对于坚持和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代发展哲学的人本性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化提供了途径,找到了重要的现实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理论界从内涵、重要性、路径、历史进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直面时代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全方位予以综述解读,理论结合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黄骏 《桂海论丛》2011,27(2):12-16
中越两国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本国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中,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对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利于在理论上拓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研究视野,促进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也有利于正确认识并更好地应对当前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正确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