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常说,21世纪是一个视觉时代。男士们追求衣着光鲜,美女们追求高回头率。生活在中国600多座大大小小城市中的人,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社区生活者亦渴望他们日夜居住的城市能强烈为人关注。于是,城市包装时代开始了。有人认为,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城市也不例外。有人认为,包装就等于在树立不朽的品牌。有人认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好的包装,高明的包装能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有人认为,我们的城市是要好好地包装,但也别忘了城市应有的品质:并不刻意掩饰,并不刻意虚假城市的品质应该是内生的,让阳光照耀每个角落。城市包装的真谛是域市化——让我们和谐地、有技巧地包装城市。  相似文献   

2.
《科学人生观》上册课文中提出了“劳动是立身的基石”。这个命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教师在实验班讲到这个命题时,却遇到了学生的疑问。有的学生认为,在今天,不一定非劳动才能立身。有的人不用劳动,却可以靠别的手段过上优裕的生活。比如靠乞讨可以成为万元户;靠钻空子、当“倒爷”也可腰缠万贯;靠权势地位也能坐享富贵生活。而辛辛苦苦老老实实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人,往往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有的学生据此对“劳动是立身的基石”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对学生的问题不可轻视,因为对劳动问题的认识,关系到青少  相似文献   

3.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人称"天堂".有引人折腰的秀美湖山,有让人留恋的文化积淀,也有令人向往的富足生活.在这座占尽了世上风光的城市,人们正在协力打造品质生活,决定把他们的城市变成"品质生活之城".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标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有人有意无意忽视轻视商标的价值,有人不惜违法犯罪假冒伪劣侵害商标,有人刻意抢注商标攫取暴利… 中国商标举步艰难。然而,中国商标却依然在执著前行,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5.
李国华 《探索与争鸣》2023,(8):164-176+180
在《蚀》三部曲中,茅盾为上海赋形的基本逻辑是多重的:首先是通过武汉发现上海,武汉的“政治生活”创伤造成其在为上海赋形时总是试图把上海内景化;其次是上海经验在“政治生活”中苏醒,在武汉和上海的“政治生活”之外触及更混沌而厚重的难以赋形的日常生活;三是漫不经心写下的丰富的上海都市生活细节却意外写出了上海的一种精气神。对于革命景象的刻意描写反衬出茅盾对于上海的稔熟,那些丰富的细节里藏着真正的上海。这些书写既然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就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座城与一个人的关系:表面上是一个人在为城市赋形,实际上是一座城在为人赋形。以日常上海经验应对和消化大革命的剧烈撞击和震荡或许暗示着,上海是一座具有足够弹性的城市,能孕育和生产一些激烈的生活组织形式,譬如工人运动,也能孕育和生产相应的克服剂,譬如令人依恋的都市生活,从而为生活在上海的人赋予革命和安稳交错的双重形貌。  相似文献   

6.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人称“天堂”。有引人折腰的秀美湖山,有让人留恋的文化积淀,也有令人向往的富足生活。在这座占尽了世上风光的城市,人们正在协力打造品质生活,决定把他们的城市变成“品质生活之城”。  相似文献   

7.
人要长寿,企业也要“长寿”。企业“长寿”之本是依赖企业文化的铸造。 一、企业“长寿文化”靠的是追求真、善、美的目标,绝不是靠耍小聪明的“点子”,也不是靠走过场走形式的口号“包装”,靠的是实打实地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达  相似文献   

8.
品味休闲     
有人说,杭州是一座风花)月、儿女情长外带舞文弄墨的城市,很多人到了这座城市里来,都会感受到灵秀飘逸和堆积如山的亲切感。然而,这却是一座吹拂着艺术之风的城市,是一座需要人们耐心去阅读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让人领略休闲的城市……杭州的休闲,透着怀旧与时尚,动感和雅趣,交  相似文献   

9.
在一座雄心勃勃、充满活力的城市中生活,呼和浩特的老百姓显然更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给他们带来的日新月异。当生活的改善不断提速,由此引发的种种感受也将不断升温。而这些感受,足以给人向上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2l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世纪,人们追求的是更精致的生活和全面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到艺术氛围,希望城市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因而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探讨和建设已经不是个别人的呼吁,而是时代的要求。一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既新鲜而又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词,与我们的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领略到。(一)公共环境艺术公共环境艺术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具有自身规律和特性。它走出艺术的“阁楼”,与“公共环境”、整座城市、人的生…  相似文献   

11.
这是深圳人平凡一天的真实写照,塑像人物的姓名和职业都是真实的,看起来,这些人都是如此平凡,与街上行色匆匆擦肩而过的人们没有什么不同。但当你走进这所城市,接触到这些人时,却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渗透在他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鼓荡着这个城市的脉搏。从城市表象透视深圳人的文化追求,会让人品味到,这座在平凡中创造着伟业的城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座不断长高的渔村……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3,(11)
每座城市里的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尽管在选择顺序上有所差异,但人们追求的路径其实并无二致,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则略有不同,它可以清晰地映照出这个时代的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13.
纽约,是一座生者和死者相互守望的城市。在这座城市的闹市区,几乎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墓地。在学校、教堂、图书馆、商店、酒楼、咖啡馆,以及民宅的隔壁,可能就是一家殡仪馆。在这里,生和死并没有刻意被区分,它们是那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这样的城市布局超出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一座城市的闹市区里,殡仪馆和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每一座城市是一首正在演奏的乐章,是人类文明传承与进步的载体.俗话说,一座完美的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这为城市治理发展方向提供了前进指针,也为现代城市的管理工作明确了顶层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川 《重庆行政》2016,(2):44-48
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我国城市化全面推进,城镇急速扩展。在这高速的发展之后回过头来,发现很多地方城市空间品质并不如意,主要表现在城市要素之间不够协调,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没有充分表现,城市难以给人留下印象。我国的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交通、生态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对优化城市环境却显得力不从心。规划与工程设计(建筑、景观和市政交通)之间存在着一段很大的真空。当城市建设从追求数量到进入追求质量(或质量、数量并重)的阶段,人们越来越多开始关注整体形态的完善、环境品质的优化、城市活力的提升和特色的塑造,城市设计也逐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环境承载着发展与文明,寄托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一座城市的品质和精神,体现城市管理者的品位和追求。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科学、严格、规范、精细的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品质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别人的城市。每每打量自己与城市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也是自己的。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觉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因此,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  相似文献   

18.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19.
正古都洛阳,底蕴深厚,端庄大气。背街小巷,青砖黛瓦;条条道路,五彩霓裳;座座楼宇,灿烂生辉;小桥、流水、垂柳……有古都的秀美,也有现代文明城市的繁华。而这一切源自精细的管理艺术——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本质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居住在城市。""十三五"以来,洛阳被赋予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带动河南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川 《重庆行政》2016,(4):44-48
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我国城市化全面推进,城镇急速扩展.在这高速的发展之后回过头来,发现很多地方城市空间品质并不如意,主要表现在城市要素之间不够协调,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没有充分表现,城市难以给人留下印象.我国的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交通、生态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对优化城市环境却显得力不从心.规划与工程设计(建筑、景观和市政交通)之间存在着一段很大的真空.当城市建设从追求数量到进入追求质量(或质量、数量并重)的阶段,人们越来越多开始关注整体形态的完善、环境品质的优化、城市活力的提升和特色的塑造,城市设计也逐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