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问责制之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实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晖 《长白学刊》2006,(2):26-27
2003年启动的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是中国行政改革的新亮点。它有助于建设责任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干部制度改革。但是,官员问责制度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存在官员权责不清、问责主体缺位、问责法律不健全、问责范围狭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2008年适逢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中国改革也到了攻坚阶段,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于农村下一步改革究竟何去何从的争论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三十年前的改革启航相比,社会精英阶层对当今如何深化改革的共识分化、信心不足、合力趋减。如何才能增进深化改革的共识、重拾改革的信心、凝聚改革的合力呢?我们认为,社会精英阶层应该更多地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因为他们才是我们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也是改革的最大推动力量和受益者。那么,  相似文献   

3.
"官本位"观念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颗"毒瘤",至今还在毒害着中国的国民尤其是官员。它是制约当前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也是妨碍党群关系改善的最大祸患。从思想理论上解剖"官本位"观念的形成、危害与影响,对于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履职新常态     
《公民导刊》2015,(2):8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启动,革故鼎新之举风起云涌,改革大潮犹如千帆竞发、鲲鹏翱翔。一年来,国家经济、社会、法治、反腐……都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常态。中央经济政策不再以传统方式刺激增长,更多体现为观念、政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高、大、快、上"不再是地方铁腕官员的光鲜标签;依法治国要求"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简政放权,规范决策程序,强化行政问责。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不仅要求"一府两院"官员时刻紧绷这根弦,也要求人大代表履职要顺应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开始,我们与新世纪同行,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奋斗历程。山东机关事务工作,在困难与成绩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的情况下,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重新定位职能2000年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山东省局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这次改革最大的成果是将机关事务管理局重新确定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从副厅级建制升格为正厅级。但是,改革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职能问题。这主要是:原有职能太分散,新增职能不到位,强势职能被划转。几项比较重要的管理职能如车辆管理、房产管理,不仅分属于局属事业单位,而且有的还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说它是核心和重点,是说只有政府的职能转变了,才能推动适应这种职能转变的管理方式、机构、体制、机制的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机构、体制、机制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同样,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了政府的领导者——政府官员的职能也必须随之转变,没有政府官员职能的转变,或转变得不好,政府职能的转变势必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财政制度不仅是经济制度,也是政治制度,财政体制中的问题还是要从政治体制中找原因。在对行政权力缺乏“硬约束”的情况下实施预算改革,无异于要政府及其官员“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石学峰 《中国人大》2010,(23):48-49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年仅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登基伊始,不仅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而且还极其不满于朝廷及各地州县官员的精神萎靡不振,他热切地渴望通过朝纲改革,使得北宋王朝能够早日革除积弊,进而强兵雪耻,  相似文献   

9.
赵丰 《人民论坛》2012,(16):24-26
官员作秀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而是官员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国家官员作秀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而我们这里的官员作秀则是做给上司看的在虚伪作秀泛滥的当下,对于官员作秀,公众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如何使合理"政治秀"取信于民,消弥公众的误  相似文献   

10.
期刊选粹     
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4期生活作风不仅是个人问题随着公务透明化,官员必然成为公众人物,对于普通公民和公务员该受保护的个人隐私,官员有义务按照党纪要求,实现个人隐私和公权之间的连带关系。北京市前不久通过的《〈关于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实施办法》,将官员生活细节的关注层级“下调”到副处级。  相似文献   

11.
财产申报:悬于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点没有人可以怀疑。但有些改革的艰难令人匪夷所思,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2.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4,(10):30-31
近一段时期,许多地方出现了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培训的热潮。据了解,每年国家外专局审批受训官员名额就有4万名。2002年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清华大学三方签署合作协议,确定中国官员将成批到哈佛接受培训。根据这项被称为是针对中国官员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培训计划”,三方将在5年内,共同持续开办针对中国政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善于对官员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导有方。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他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唐太宗又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14.
李田香  谭顺清 《传承》2010,(9):116-117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制度设计、配套措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仅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反腐败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官员问责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蕴涵着极为深刻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念。它的推行,不仅有其现实的原因,而且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证。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社会契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公共行政原则,这些都可以作为对官员进行问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4,(3):42-43
汪全胜、张艽在《法学评论》2014年第1期撰文《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认为,我国进彳亍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不仅必要,还具有制度紧迫性,是遵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法的需要,又为严峻的反腐形势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宇彤 《小康》2012,(11):100
只要官员财产是一本糊涂账,他们就总有瞒天过海的条件、机会和动力。因此,实施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同时还要尽快从道德层面过渡到法律层面  相似文献   

18.
刁仁德在《经济学消息报》2009年11月27日撰文指出:怀念朱元璋的反腐力度似乎不属捕风捉影。朱皇帝执政伊始,不仅严禁官员下乡,并允许农民抓捕下乡搜刮的官员押解送京城(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制度设计、配套措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仅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反腐败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唐初贞观时期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治理天下二十余年,开创了“贞观之治”,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居当时世界前列,成为当时各国竞相学习的楷模。唐太宗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善于建立“制度纲纪之法”,唐朝近三百年中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大都是在他统治时期确立的,不仅在当时,甚至在唐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这些制度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贞观时期的官员管理制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本文试就唐太宗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作些探讨,希望能对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