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访谈人员和资料的选择、文风、史实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电视教育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该片总的基调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断章取义,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它在解读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方面,误导观众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1991年12月25日,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黯然降下,一个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出辉煌业绩的社会主义苏联,最后落得个亡党亡国的悲惨下场,这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大悲剧。一瞬间,苏联灭亡已经10年,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苏共一手酿造了这杯苦酒,不少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学者都在探索其间的原因和教训。本期刊发的著名苏联史专家叶书宗教授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不会忘记,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总结苏联亡党亡国亡社的教训,对于我们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尤为重要。1988年10月本文作者赴苏留学,和苏联人一起经历了那场剧变。1993年6月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世  相似文献   

4.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以苏联继承者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与此同时,俄罗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联邦体制和外交政策都发生了重大变迁.其中,俄罗斯第二位总统普京执政时期的联邦制度改革对俄罗斯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逐步理顺.统一的国家垂直政权体系已经形成:俄罗斯政治秩序逐步恢复,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8月,俄格冲突中俄罗斯以坚决的立场、迅速的行动回击了格鲁吉亚及其支持者美国.俄罗斯如此坚决的态度显示了综合国力提升后重返大国俱乐部的信心和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普京联邦制度改革在俄罗斯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将变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官僚特权阶层:苏联解体的致命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头搞垮苏共和苏联的,就是这些逐步形成的官僚特权阶层。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正是官僚特权阶层与亲西方社会精英联合行动的结果,是官僚特权阶层—社会精英的一次集体背叛  相似文献   

6.
杨承新 《创造》2014,(4):58-59
正群众观点,是执政党和党的干部对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就是干部说话、做事是否站在群众立场上。群众观点,是执政党和党的干部对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就是干部说话、做事是否站在群众立场上。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二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的核心就是群众观,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 ,江泽民站在时代的高度 ,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主体、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怎样处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六个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认识 ,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首先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  相似文献   

9.
●部分科研机构企业化。●所有科研机构产权明晰化。●科学院和高等学校以及其它重要科研机构不实行私有化。●承认并在制度上保证科技产出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研究与发展投入多元化、竞争化。●军事科研集团化、鼓励军事科研成果民用化。在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俄罗斯的科技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俄罗斯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对象是苏联计划体制下的科研体制。在苏联解体前,苏联科技体制在组织上,是由国家计划控制的大而全的科研管理系统;在经费上,是百分之百的由国家预算划拨科研经费。从苏联解体(1991)到目前约15年间,俄罗…  相似文献   

10.
王云霞 《思想战线》2012,38(2):50-54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这些批评有来自科学阵营内部的,有来自科学阵营外部的;有来自科学主义者的,也有来自人文主义者的.近3个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影响着人的经验、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命运.人文主义正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科学技术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今天,在人被严重异化的年代,在人被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无情吞噬的年代,300年来人文主义反技术决定论的人道呼声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和反思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2011年11月2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了"苏联解体20周年"理论座谈会。会议由上海市政治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就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以及俄罗斯、东欧当今的社会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成的两极世界坚冰方释,从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传出了奥林战略研究所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耸人听闻的杞忧———人类将步入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亨氏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提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从理论上诠释后冷战时代乃至未来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张珺尹  莫雅兰 《传承》2013,(8):116-117,119
俄罗斯的哲学一直在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下发展。苏联解体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三个时期分析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及在此种社会语境对俄罗斯哲学的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学界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珺尹  莫雅兰 《传承》2013,(10):116-117,119
俄罗斯的哲学一直在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下发展。苏联解体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三个时期分析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及在此种社会语境对俄罗斯哲学的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学界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史华慈从反思人性出发,站在批判现代思维方式的立场上,重新思考了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方法论背后的哲学预设。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种政治史和思想史结合的动态研究路径,通过权力、民族主义和共产党迷思构成分析框架,透视了毛泽东时代的中苏关系。在双方关系尚处微妙之际,就明确指出中国不可能继苏联之后成为共产主义阵营中的新领导者,共产主义阵营终将趋于瓦解。这一洞见背后的方法论预设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曾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发展一度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成就了几百年来俄罗斯民族的强国主义目标然而,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上,苏联的崛起只是一种"短时段"现象,如果从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世界大国算起,仅40多年,苏联就终结了"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一年,在战胜了外国武装干涉和结束国内战争之后,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托洛茨基利用党的政策转变的时机,向党发起了进攻。而党内另一机会主义派别的首领布哈林则站在折中主义立场上,说什么列宁是“从政治上”看问题,托洛茨基是“从经济上”看问题,“从经济上”看问题和“从政治上”看问题有同等价值。他把自己说成是“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的,要把“双方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由于现实结果与其初衷相差甚远,私有化成为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社会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普京执政前8年,对私有化政策进行了调整。2012年5月,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已20年,俄罗斯这个在苏联的废墟上站立起来的国家,历经20年的转型,从动荡、衰退和低迷中走了出来,有了今天的增长和稳定。上世纪的十年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前面十年的一些标志性场景:1991年苏联解体的那个秋天,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老百姓为面包、肉、盐、糖和火柴排起长队。1992年,在"休克疗法"之下全年消费价格上涨25.1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4.5%。1992—1994年大规模私有化缔造了私有者阶层,却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铸造了成百上千的亿万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