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爷爷,王振义,在外人的眼中是一位名医、一位科学家,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更是一位和蔼可亲、血浓于水的亲人。他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他关爱病人,更关心家人,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我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我作为一名老农工党员,对为创建和发展我党的老一辈领导人,以及牺牲的革命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思。  黄琪翔同志是我党创党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我曾有幸跟随他工作过五、六年,他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我人生的导师。今年也恰恰是他逝世30周年纪念日。对琪翔同志,我无限地怀念他。一、“首先我们是同志”  在我没有在琪翔同志身边工作之前,便听张云川同志及其他同志谈到过他,因此对他景仰已久。而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则是在北京解放以后。  琪翔同志从香港辗转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3.
安妮 《今日广西》2010,(21):24-25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地一进门就喊:妞妞,妞妞,我回来了!他坐在沙发里发呆,我喊了他几声,他没有反应,我走过去一看,他神情黯然地委顿在沙发的一角,衣服上血迹斑斑。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4.
金克木先生谢世一年 了。回想去年四月的一天上午,我去看望他,他精神还挺好。只说拔了一颗牙,镶了新牙,还不太习惯,没听他说有其他不适。那里知道那次别后,竟成永诀。 金克木先生是我的老上司。我们相识于一九四九年夏季。是年,南京解放。我那时在南京国立东方语专任教。七月,语专与北大东语系合并,我随校来北大。我和金先生在同一个组。他是我们组的领导。从那时起一直到文革他一直是我的领导。他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课,但是我平日受他教益,获益匪浅。他的为人,他的学问,都是我所钦佩的。他为人正派,道德高尚。他学贯中西,治…  相似文献   

5.
我的岳父     
张耀辉 《黄埔》2010,(2):23-24
我的岳父王映新,是一位黄埔人,今年93岁了。他虽中等身材有些清瘦,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高大的。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戎马生涯充满传奇;和平时期,他严于律己、勤奋耕耘、为人师表;逆境中,他耐住委屈、豁达乐观、高风亮节。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情操,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浅释庄主     
正式见到吕中明是在邻县公安局看守所的审讯室里,他被刑事拘留了,因为案情复杂,专案组对他实行异地关押。审讯室的中央有一道铁栅栏。我在栅栏这边,他在栅栏那边。我是从看守所办公室的旁门走进审讯室的,我的这边有审讯用的台子和椅子。他由看守所的民警押着,直接从号子里面走进审讯室的,他那边只有一张椅子。他在椅子上坐下,押他的民警用一副手铐将他连在椅子上,他很听话,一言不发地承受着。看守所的民警退出后,他便向栅栏这边打量,目光是忽闪的。他想认真地盯我一会儿但又不敢,他缺乏直视人的勇气,目光从我脸上一掠而过,又…  相似文献   

7.
秋天的枫叶     
在时间过程中,最能让人惊叹不已的便是人的文化嬗变和精神飞跃了。我认识王平,是在27年前,他正是翩翩少年,在一所高中读书,我是他的语文教师。他修长的身材显得有些瘦弱,也有一种那个年代少有的雅致,一双弯弯的笑眼,犹如女孩子般的柔和,然而我却发现在他柔和而又晶莹的目光中,却流动着调皮和散淡,也深藏着独立思考和超越流俗。他很内敛,表面上很守纪律,只有年轻的教师,只有像我这样不守绳墨的年轻教师才会发现他的棱角和个性。后来他参军了,在东海舰队当了一名海军战士,大约是惺惺相惜的缘故,他从遥远的大海上给我写信,…  相似文献   

8.
心香一瓣寄哀思———悼张纯之同志纯之同志走了。我随着告别的人群走进了他的灵堂。在他生前半个月,我们还见过一次面,通过一次电话。未想到他很快住进了医院,没有多久即匆匆离开人世远走了,永远地远走了!在他住院期间,我去看望他,见他精神还好。他让我靠近他坐在...  相似文献   

9.
悄悄话每当我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穿梭在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之中。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我不能不感谢我的丈夫,感谢他给我的另一片天地。感谢他用那一颗善良而诚挚的心灵,给我温暖和幸福。感谢他为我努力地营造心灵的避风港。我永远把那爱的港湾当作一畦不变的“世外桃源”,我用一颗永远不变的心固守那一片爱的宁静,乐于在其中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不尽的耕耘与收获。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有气无力地回家时,他象一股暖意融融的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灵;在一个个万籁俱寂的无眠黑夜,他哄小孩般地给我讲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有…  相似文献   

10.
我接近这样一个人,与他牵手…… 这个人一脸的忧郁,在茫茫人海中,慢慢而焦灼地抬起目光四处寻觅,他的目光是尖锐的,充满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他的一生似乎注定要承受痛苦和沉重,接近他,就像接近一种厚实的人生。 我感激这样一个人,牵着他的手…… 在我面对夕阳的光芒时,在我陷入伤心的往事之中,在我举头渴望另一双眼睛接住时,这个人沉默着递过来一束含苞待放的鲜花,像一种未来的前程。因了这束无言的花,我在暗夜的行走突然有了许多光亮的映射。 我渴望与这样的人悄然对坐,握着他的手。 我们坐着,在微微的灯光下,彼此能听…  相似文献   

11.
张健 《人大建设》2010,(4):56-56
编辑同志:我表哥在我家寄住.他原来借了朋友一笔钱。今年他去外地打工后,他朋友拿着借条来找他要钱。他朋友我也熟识,因为人家急用钱,我也碍于情面,就替表哥把钱还了,借条我收回。现在,我找表哥要钱,他却不乐意还。请问.我能不能要回这笔钱?  相似文献   

12.
寂寞的芬芳     
有一种芬芳只和寂寞有关。脉脉的,涓涓的,在我们的怀念里萦绕着黑夜的无眠。一个人远去了,他的灵魂在水上漂泊,他的传说年年让我们在一个叫“端午”的特殊日子里沿河而下,举着烛光,把饕餮的鱼儿呼唤。我们说:让他的生命安息,别惊扰他的梦,让他在我们的祈祷里漂得远一些,再远一些……我在一首诗里写下:没有人能认出我,因为我蓬头垢面。我走过一座座城市和村庄,和每一双被艾草熏染得星星般清纯的眼睛交谈,你一下子就认出了我,你凄楚的呼唤让我热泪潸然。故国何在?道路何其修远!人们啊,我爱你们。我的热爱更多源于帝王对我的伤…  相似文献   

13.
肖湘 《中国减灾》2013,(4):54-54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 我的师傅姓唐,早年是市公安局的侦察科长。后来市国家安全局成立,他转到市国家安全局反间谍侦察科,仍当科长。之后,年龄大了,就不当科长了,改任副处级调研员。于是局里的人不再称他唐科长,也不称他老唐,而是戏称为“唐调研”。 唐调研的儿子湘南和我共事多年,都曾在公安局工作,又一起转到国家安全局。但不久,局里让他去秘密担任一项特殊任务,独自在外边办公,有自己的小轿车,局里的人都以为他辞职下海了。 2000年8月的一天中午,我走出办公楼的大门正要去吃饭,突然看见湘南的车停在门口。湘南在车里向我打招呼,我走过去拉开车门,湘南说:“我老子想见你。” “就这事还用得着你来喊我,他老人家打个电话我就去了。” “他不在家而是在医院里。” “何不早说!”我立刻上车,直奔医院。 在车上,湘南说他老子得的是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时间不多了。唐调研得肺癌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抽烟太凶。在10年前我第一次认识唐调研就是在医院里。他因抽烟过多,再加上劳累过度,咳嗽不止,引起肺部出血。当时,我刚调入公安局工作,报到没几天,我便到医院去看望了他。 他身材单薄削瘦,一米七的个子,但长相神态却令人生奇。脑袋小,耳朵却硕大,黝黑的皮肤刀削般的脸...  相似文献   

15.
在狱中高呼:“我救过毛主席”1982年4月23日,傍晚时分,一辆轿车悄然驶进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停在一个四合院前。这个四合院以前的主人是黄炎培先生,现在,住着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周扬。从轿车里走出一位年近七旬的清瘦老人。他就是曾经显赫一时、后来身陷囹圄的陈伯达。此时的陈伯达,仍处于保外就医状态,并未刑满释放.所以“陪同”他前去周扬住宅的除了司机,还有两位公安人员。根据陈伯达儿子陈晓农的回忆,陈伯达与周扬的交谈长达4个多小时。在交谈中,陈伯达讲述了当年拯救毛泽东的事情:1948年春天,国民党飞机轰炸阜平,那天早上我听到飞机响,赶紧跑到毛主席那里,他正在犹豫,我说飞机就在头顶上,要赶快走,他听我一说,就走了。他绕过一道墙,听警卫员说我还未走,回头喊了我,我催他快走。看到他已到安全地方,我赶快离开,刚跑到院子外,炸弹就已经投下来了,正好炸在院子当中,房子玻璃全被弹片打碎了。如果晚一步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铁窗内的抢劫犯罪嫌疑人刘建锋听说我是公安记者,显得稍轻松一些。我递上一支中华烟,帮他点着,说:“随便聊聊。”他贪婪地吸了两口,睁大双眼望着我,我读出了他眼中的迷惑,说:“就谈谈抓你的那个人吧。”   抓他的那个人名叫易东古,是个下岗工人,被刘建锋用砖头砸成重伤,如今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当然,这些情况刘建锋并不清楚。   “我很佩服他,同时更感激他。”他的语调很缓慢、很低沉,也很真诚。这点,我信。   “他比我矮一大截,也比我瘦弱许多,我手中还有刀,可他就是什么也不怕。当时,他见我正在抢一名…  相似文献   

17.
垂钓人生     
我喜欢看别人钓鱼,常常偷闲 去湖边,凑到垂钓者身边,去分享垂钓者的欢乐。 一位老者,总是兴致勃勃地坐在湖边的一角钓鱼,显得乐观而自信。他拥有三根带支架的鱼竿,长长的鱼竿伸向湖中。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等待鱼儿上钩,往往是很久很久才钓到一条小鱼,只有两三寸长。他非常娴熟地收竿、摘下鱼嘴里的钩,把鱼放在浸没在水中的网兜里,然后又把鱼竿甩出去,再耐心地等待。在我看来,这老者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凭我的感觉,他一天也只不过一斤鱼的收获。一次,我瞧着他网兜中那几条又小又瘦的鱼说:你老钓这样的小鱼有啥意思?他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18.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在乡下的老家,去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翻杂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詹蒙 《今日广西》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 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一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亲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菇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合资股份制公司开始了我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我历来是个自信心很强的女孩,把尊严、个性看得非常重要。虽然我是个美丽的女子,追求者如云,但我都以一种理智的态度拒绝了,他们不符合我的审美。我一直以为,在感情方面,我与风言风语无关。在这里,我认识了他,一个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男人,也是我懂得爱情以后遇到的第一个让我情不自禁的男人。他当时30岁,两年前从美国休斯敦大学MBA硕士毕业,担任公司董事局董事、营销总监。在我上班后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我见到了他,他是那种既有魄力又温和,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