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序  言在世界文学史上 ,不同时代或不同民族的文学 ,其内容、故事情节、结构形式、表现技巧等方面会具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可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结果 ,也有可能是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学上的反映。中国与朝鲜在其古典文学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已被认为是中朝两国密切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中朝两国的现代文学 ,① 虽然不曾有直接的影响 ,但也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探讨中朝两国现代文学的相似与差异 ,对于探索文学的普遍性以及深入理解中朝现代文学各自的特点都具有意义。茅盾与李箕永分别是中国和朝鲜现代…  相似文献   

2.
王明星 《当代韩国》2013,(2):120-124
近来,晚清中国对朝外交问题又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批新的论著相继问世,张礼恒教授所著《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1626~1894年的中朝关系》①就是其中之一。张著全书分六章,以传统与现代性理论为框架,对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朝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诚然,近代中朝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此前学术界已经出现过许多有价值的论著。但是,由于张教授从一个新的视角入手,使其在一些问题的论述上有了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如此,张著还借鉴了西方学术界现代化学派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并没完全拘泥于现代化学派的思维方式,而是在借鉴其思维方式的同时指出了现代化学派一些观点的不足:"毋庸讳言,中国社会走上近代化历  相似文献   

3.
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4,18(1):33-54
本文在对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演变和美朝关系变化进行扼要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小布什政府对朝政策调整的内容及其动因 ,分析了美对朝政策趋向和朝核危机前景。文章认为 ,小布什政府对朝新政策是美政府内部两种不同对朝政策主张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但更多反映了保守派的主张。“9·11”事件后 ,在保守派的推动下 ,布什政府又逐渐形成了“鹰派接触”的对朝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导致克林顿政府后期已逐渐缓和的美朝关系骤然紧张 ,并且成为朝核危机再次发生的原因。朝核危机发生后 ,布什政府对朝核政策在保持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做了策略性调整 ,但保守派主张的“鹰派接触”对朝战略意图仍没有改变 ,从而给朝核问题危机和平解决的前景带来较大的变数。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朝关系经历了对抗与危机时期、缓和与蜜月时期以及僵持时期三个阶段。在对抗与危机时期,美国对朝采取经济制裁、军事演习等极限施压举措;在缓和与蜜月时期,美国对朝采取首脑峰会、工作磋商的接触政策;在僵持时期,美国对朝"谈压并举"。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给美朝关系改善提供机会之窗。而贯穿始终的是美国对朝制裁毫不放松。特朗普本人及其幕僚对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十分不满,积极应对突飞猛进的朝鲜核导技术,掌握在东北亚地缘战略竞争中的主导权。这成为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动因。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推动了无核化谈判的展开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但美朝无核化谈判依然陷入梗阻。  相似文献   

5.
由中央民族大学朝文系金春仙副教授撰写的《韩国—朝鲜现代文学史》一书已由韩国月印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除前言外,共用四章篇幅对韩国、朝鲜当代文学进行了叙述:第一章论述了从1945年8月15日解放到1950年战争爆发之前的韩国、朝鲜文学。解放后由于民族内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导致文坛分化为左翼与右翼两个相对抗的文学阵营,因半岛文学家所处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南方和北方的  相似文献   

6.
文在寅上台后,韩美在对朝政策上出现了明显分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韩美同盟对朝政策的差异,以及双方在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主要纷争议题。韩美同盟在对朝政策上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地缘政治结构、分裂体制和民族主义等因素对同盟合作造成的解构性影响。韩美同盟对朝政策协调在解决朝核问题和改善韩朝关系上存在局限性,由此造成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朝核安全困境、和平统一困境和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顺利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和彻底解决朝核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调整韩美关系和重建朝鲜半岛和平体制。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凯利访问平壤,美朝之间围绕朝鲜核开发计划的争执逐步升级,在朝鲜半岛上爆发了核危机.受其冲击,本来激情跃进的日朝关系正常化进程也受到了影响.日本借核危机之机提升军力、迈向"普通国家"给双边关系带来了巨大影响,加之其它诸多因素的作用,日朝关系正常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新阶段中朝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及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经历一段磨合出现的新变化使中朝经贸合作呈现出新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朝经贸合作特点及朝鲜本国经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深化中朝经贸务实合作的思路:依托中朝两国和国际社会持久的努力,以非市场机制手段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调节,通过两国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优势互补,推动朝鲜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中朝经贸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9.
周荣 《当代亚太》2001,(3):50-54
2000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了重要变化.区内形势总体稳定,缓和因素在增长.有关大国与朝鲜的关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朝韩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但是,美日军事同盟及美在东北亚构建TMD仍是威胁该地区稳定的因素.今后朝韩、朝美关系能否得到实质性改善,将是东北亚地区稳定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美朝条约的签署及最终换文于1882~1883年完成,美国成为第一个打开朝鲜国门的西方国家.美国在汉城设置驻朝使馆,福久以使馆武官和代理公使身份积极推动美朝关系的发展,在拓展美国在朝商业利益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为维护美国商业公司合同权益与朝鲜官方进行交涉、支持美国商人在朝鲜开矿建厂、为美商能够顺利开展商贸活动积极建言美国政府在济务浦等地设置领事以及为美商争取朝鲜近海珍珠贝商机等,这些都是福久扩大美国在朝商业利益的表现.福久的上述努力多具事倍功半之特点,其主观意图是通过这些加强美国在朝影响,但其做法与美国对朝政策及美国东亚政策的总体方向不吻合,加之清政府的阻挠等外部因素,最终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福久未能完全如愿.福久的活动不同程度地维护了美国商人及商业公司的利益,客观上也丰富了早期美朝关系的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侧面加深对同期东亚国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白书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了日本经济景气状况,包括景气恢复中的物价变动、金融财政政策和金融资产市场;第二章分析了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企业的行为变化,特别对日本式经营的特点、变化趋势以及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章分析了家庭环境的变化及其提高综合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因朝核危机的反复而不断引起世界的关注,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陷入紧张—缓和—紧张的怪异循环.本文先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搭建分析框架,然后结合历史分析美朝敌人意象的来源,之后通过考察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美朝双方的互动,验证了在敌人身份下,美朝双方在危机中的政策、行为和言语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敌意.正是这种不断加深和反复强化的敌意导致朝核危机一再反复,朝核问题至今无法妥善解决.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化解美朝间的敌人意象尤其是美国对朝鲜的敌人意向极为重要.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美朝两国化解敌意实现真正的和平,而韩朝关系的实质性改善可以推动消除美朝之间的敌人意象,不过这将考验韩朝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将是朝鲜半岛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2018年1月1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通过新年贺词表达了改善南北关系的意愿,更借平昌冬奥会打破半岛局势僵局。之后,朝鲜不断释放友善信号、积极采取行动,主动改善中朝、朝美、朝韩关系,中朝、韩朝、美朝领导人会晤相继成功举行,半岛局势出现新态势。在此背景下,6月23~25日,以"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与朝鲜半岛局势的转圜"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  相似文献   

14.
布什政府执政八年,美国对朝政策有重大调整。布什在两届任期内奉行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战略模式,从而直接造成了东北亚安全的动荡与朝核危机的升级。总结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演变过程并对之进行战略评估,将可以揭示出美国在新形势下处理敌对国家关系,以及解决国际危机的战略构想与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一 "朝核以后"的东北亚新秩序 冷战以来,东北亚国际关系的相当部分与韩半岛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由于目前所有的参与国都希望把解决朝核问题与韩半岛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能通过多方国家之间的磋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话,包括缓和美朝关系、朝日关系和南北关系,将会给东北亚国家关系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仍深受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是"朝鲜威胁论"的重要内涵,也是影响美朝关系改善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美国对朝政策中,存在着接触与遏制两种主张.克林顿政府后期,接触占主导地位;布什政府上台后,遏制的成分大为增加.接触加遏制是美对朝政策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7.
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和朝鲜显著增强战略互动的频次和范围,并提出构建“全方位”关系的目标。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的驱动力包括秩序认同、战略契合和角色定位三重逻辑。在秩序认同方面,两国具有相似的孤立环境和国家安全威胁感知。在战略契合方面,俄罗斯的“东向南下”战略布局与朝鲜的反霸权、反干涉斗争政策轨迹相互交叉。在角色定位方面,俄朝存在互为支点、安全协同与需求互嵌的自我定位。从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的外溢效应来看,两国间更为积极和全面的战略合作,可能强化东北亚地区现有安全困境的复合性,导致域外国家制造的“冷战叙事”加速回归,并进一步增加解决朝核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注意的是,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仍面临互惠关系的脆弱性、利益纽带的单一性以及追求“三角联动”的路径陷阱等结构性短板,导致其在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概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远 《德国研究》2003,18(2):54-59
中国学者对中德文学关系的系统研究 ,在 2 0世纪 30年代由陈铨先生开其先河 ,80至 90年代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卫茂平的中德文学关系史的系统研究、杨武能的歌德与中国的研究 ,以及许多学者对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 ,中德文学关系中的基本史实得到梳理 ,中德文学各自的民族特色在比较中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6月12日,举世瞩目的金特会在新加坡顺利举行,在近年来朝鲜半岛安全局势因朝核问题发酵而持续紧张并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此次美朝元首会晤从客观上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点在金特会后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因此,笔者将首先对金特会以及会后发布的美朝联合声明进行简要评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调整的主要动因及其对美朝关系以及东北亚安全局势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不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到帮助朝鲜进行战争准备。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明显希望中国参战,不断敦促中国出兵,其战略意图在于扩大苏联对远东的影响,加深中朝对苏联的依赖。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加强了中苏朝的结盟关系,也加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恶化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