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湘潮》1990,(12)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党长期以来遵循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之风能够在党内广泛兴起,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是同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环境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着的,他的调查研究理论有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发展过程。早期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早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注重社会调查。他怀着救国救民的热忱和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大志,一方面博览群书,另一方面坚持走出书斋,向社会学习,向民众学习,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去读“无字天  相似文献   

2.
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实际活动,都是以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为前提的。调查研究作为主客体的中间环节,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级领导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实施科学的决策,不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需要确保自己的调查研究翔实、准确。笔者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毛泽东社会调查研究思想,是在本人的实践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经验的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指导我党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展,从而帮助人们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超过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探讨毛泽东社会调查研究思想和社会调查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我党调查研究工作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调查研究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思想,这需要我们认真继承和发扬。一、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毛泽东历来重视对中国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国农村情况的调查。早在1920年3月,他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就曾经发挥了这样的思想: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研究。在他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更是把这种调查和研究当作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中心环节来实践。他最早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党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他认为,社会调查研究无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还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抑或是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亲自调查研究和长期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毛泽东最常使用和论述最多的是典型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同时熟练运用“综合—分析—综合”“历史—现状—未来”的分析研究方法。毛泽东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6.
虞文华  熊时升 《求实》2003,3(12):12-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早年深入中国的农村、工矿 ,对中国社会作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写下了许多不朽著作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是我国在应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时代之问时作出的中国回答,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是研究重点,也是理解人类社会普遍关切的逻辑起点。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辩证发展关系,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正>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伟人毛泽东始终身体力行在调查研究第一线,早在青年时代便以参军、游学、开展勤工俭学等方式,深入基层社会,关注民生疾苦,探求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行伍生活是他开展调研的初步尝试1902年,9岁的毛泽东进入私塾读书,随后8年时间辗转于韶山冲的6所私塾,接受中国传统“四书五经”启蒙教育。然而,少年毛泽东却更钟情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为其中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在不断扩展的阅读世界中,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内从事社会实际调查的开拓者和光辉典范。他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内容之广、效果之著,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空前的、极其光辉的。毛泽东同志所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特别是大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调查,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科学理论。个人认为,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①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贯穿其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精神。毛泽东不仅将此作为调查研究实践的出发点,也将此体现在调查研究的理论中,最终又通过调查研究来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调查研究充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桥梁。这种桥梁作用,首先在于,它促成了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毛泽东思想。其实,毛泽东从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使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即毛泽东思想的萌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社会实际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深入而周密的调查,深刻而严谨的研究,是毛泽东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毛泽东为什么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呢?首先,只有调查研究才是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国情,取得对中国革命规律正确认识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正确制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他就深入厂矿、乡村、领导工运和农运,同时做了大量调查。他将调查中所得到的材料,先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重要文章,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为我党制订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工作方法,更是人民政协提高参政议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调查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状况的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了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陈出新,并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漫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极其重视并长期致力于严肃认真的社会调查。正是通过对中国社会开展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及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党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独具特色的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历来重视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调查工作.他的社会调查工作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广泛和深刻.他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中国革命运动之后,就致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和显性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世界各个地区的普遍现象,中国的贫富差距具体分析起来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什么程度?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提供的数据可资参考。1994 年,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当时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使之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中国奇迹等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文化钥匙".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国情调查研究 ,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深入调查研究是认识国情的基本方法 ;要通过系统周密地分析 ,做到胸中有数 ,特别要掌握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着重分析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及主要矛盾 ;对于国情要从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中加以把握 ;要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认识国情。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就是了解"实事"并从"实事"中寻求客观规律,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因此,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在复杂的事物中,认清形势,掌握方向,搞好工作,是我们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课题.一、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社会的途径社会现象丰富多彩,有主流和支流之分,有本质和现象之别.因此,我们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就必须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把各种社会现象,变杂乱为有序,变模糊为清晰,弄清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张闻天对于社会调查的认知与参与度比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的早期领导人中毛泽东和张闻天所进行的社会调查最多,调查得出的成果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极大,但他们两人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对于社会调查的认知与参与度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两人的社会调查成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影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