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1月3日是农历十月初一,羌历新年。从羌历新年第一天到11月6日,理县桃坪羌寨、茂县恢复重建的古羌城举办了丰富精彩的活动,北川、汶川、理县、茂县等地的羌族群众也开展各类节庆活动,欢度新年。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一,是一年一度的羌历新年。羌历年羌语叫"日美吉",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11月20日-22日,彝族同胞也过起了新年,即彝历新年,彝语称为"库史",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庆祝当年的大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  相似文献   

3.
汶川是全国羌族聚居区、国家羌族生态文化体验区,索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全县遭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9月16日上午10时许,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在位于马尔康县的阿坝州田径场举行。阿坝州13个县的藏、羌、回、汉等民族代表身着节日盛装,以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庆祝这一特殊日子。庆典以吉祥的藏族唐卡画“四瑞和谐图”、美丽的羌族“织绣”、回族的“花儿”、祝福的“中国结”为序曲,现场奏出了一曲藏、羌、回、汉相融的阿坝“和声”。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6日,“中国·汶川第二届古羌文化节暨甜樱桃节”在汶川县绵镇拉开帷幕,探索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展示汶川精神家园的重建。在这个震后举办的首个羌文化节上,羌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通过《爱在汶川》大型实景羌族民俗风情表演,向八方来宾尽情展示羌民族的日常生活,展现羌文化的方方面面,羌族群众载歌载舞,展示着汶川的不屈和新生,以及当地群众的乐观和坚强。  相似文献   

6.
绣出新生活     
汶川大地震对羌绣文化造成了重创,为了抢救羌绣艺术,振兴羌绣文化,著名影星李连杰与阿坝州共同成立“阿坝州妇女芜绣就业帮扶中心”,启动“羌绣帮扶计划”,帮助当地羌族妇女进行羌绣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7.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是羌族传统的“基勒俄足”节,羌族男子们穿着节日盛装,背着自制的弓箭来到茂县羌文化广场,欢度一年一度的“基勒俄足”节。  相似文献   

8.
1月1日,首届中国羌城相亲会、瓦尔娜啧情歌赛在北川举行,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新年里体验到了浓浓的羌族民俗相亲文化。  相似文献   

9.
舒炜 《廉政瞭望》2010,(20):54-55
国庆期间,汶川境内出现了大批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备类自驾车,部分地方的停车场甚至全部爆满。他们都是冲着地震遗址、古镇、三江生态来的,“快来感受三江风情!”“去萝卜寨吃洋芋糍粑!”“羌绣好漂亮啊!”……这一幕幕火爆场景证实着汶川县震后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旅游经济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10.
<正>走进北川崇山峻岭间的村寨,走进羌族朴素自然的精神世界,触摸到的皆是远古羌人流传下来的特色文化精髓。羌风羌韵"活标本"羌族人自称"尔玛",意为牧羊之人。在秦汉之际的大迁徙中,一支羌人部落在首领阿巴白构的带领下,从西北大草原翻越大雪山,逐渐与岷江上游的土著羌人相融合,成为今日羌族之先民。今天岷江和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一直传承着古羌人的文化传统,因此成为研究羌族历史文化的"活标本"。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有羌族人口十万之众,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萝卜寨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黄泥村寨。在汶川大地震中,萝卜寨变成了废墟,如今,它已成为汶川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老的羌寨大多建在高半山处,因此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绣是羌族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羌绣有着本民族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羌绣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万岁!”在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村头,地震后立起了这块崭新的石碑,上面的字是村里的石匠王奋安刻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羌绣,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地震带给羌族巨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榕江县车江乡月寨村地处万亩车江大坝中段 ,居住相对集中 ,人均占有耕地处于中等水平。改革开放以前 ,月寨村同其它村一样 ,生活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七十年代末 ,月寨一年轻人出差买来一双水胶鞋 ,寨上很多小伙子“相郎”时都借穿那双水胶鞋。如今 ,月塞人吃、穿、住都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就拿“行”来说 ,改革开放前大家步行下榕江 ,改革开放初普及自行车 ,一家有了3—4辆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的三轮车 ,90 %以上人家都有 ,三轮车已成为侗家姑娘必备的嫁妆。到去年 ,月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700元。“穿的上是涤下是涤 ,手戴一百…  相似文献   

16.
一、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部分民俗及民间艺术形式1.羌族的部分民俗及民间艺术形式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古羌人的足迹曾遍布中国大地上的16个省区,有过三千多年的王族时期,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羌族是一个外向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着羌族的血液……"。经过历史的演化,一部分融入到了汉族中,有的演变成藏、彝、白、纳西等族,还有一部分顽强地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到了今天,这就是今天生活在四川境内岷江上游河谷地带的当代羌族群落。  相似文献   

17.
王永孝  陈寿富 《党建》2009,(3):16-18
滚滚湔江,述说着一对羌藏连理的大爱绝唱!巍巍羌山,闪耀着一对英雄夫妻的生命之光!四川北川,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我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其独特的高山峡谷气候,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原始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西北绵延600公里的高山峡谷里,居住着两个繁衍生息数千年的民族——藏族和羌族。在这里,碉楼护卫着历经沧桑的一座座羌寨、藏寨,经筒在人们手中转动,祈祷着幸福的生活;精湛的藏经石刻、芳香四溢的时轮藏香、灵动飞扬的羌笛、洁净精微的觉囊唐卡……一个个活态传承的文化精髓组成了藏羌文化走廊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19.
守望与绽放     
汶川古老的碉楼依旧守望这片热土,传统的羌绣盛放出别样的花朵……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历经时间的锤炼,羌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在经历地震大难后的今天,古老的碉楼依旧守望这片热土,传统的羌绣盛放出别样的花朵,感恩也是这里永远的铭刻。羌寨的千年守望  相似文献   

20.
羌绣的色彩鲜艳,精美绝伦,不但显示了羌族妇女的聪明才智,更表达了羌族人民崇尚美的愿望。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绣中之精品,已渐被人们认同为与湘绣、苏绣齐铝的绣中工艺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宋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