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周卓  ;卢德之 《求索》2007,(8):159-161
“他者”意识一直贯穿于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的始终,基于实践关系可以消解“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当代西方哲学所推崇的“他者”,要么诉诸上帝来解释,要么仍局限于二元对立。离开了实践中的社会关系,“我”就只能是纯自然物,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我”才能借用“他者”的力量显示“我”的存在。“我”在实践中与“他者”相遇,被实践关系所规定,只有与“他者”达成共识,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峰 《青年论坛》2010,(3):6-10
从现代社会政治的视角来看,洛克的政治哲学思想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与不足,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正是为回应他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而作出的新思考。他提出了一种与霍布斯迥然不同的自然状态,在他的自然状态中人们拥有着“天赋权利”,并论证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状态是建基于人民的“同意”基础之上,在国家状态中也需要实行“分权”以便对权力进行必要性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读洛克的《政府论》,力图重新展现洛克的政治哲学图景。  相似文献   

4.
郑宇 《求索》2011,(10):121-123
上个世纪,语言学以高度的理论性跃居西方人文科学之首,不仅提供关于人类符号学的说明模式,还是一切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后现代语境下,语言哲学实现了从“图像论”到“游戏说”的转向,承认语言是一个自足的整体,拥有不断更新变化的内在潜能。美国著名文论家斯潘诺斯指出,“图像论”的核心概念“命名”在西方语言认识论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内容实质就是将一种理想化的因果关系强加于偶然发生的“世俗存在”,通过戏剧性构造,实现时间的“空间化”;而“游戏说”则解构了以逻格斯为中心的“命名”法,使事物意义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包围中,面临被消解和延异的境遇。  相似文献   

5.
董高伟  王克喜 《求索》2008,(10):95-97
贾可·辛提卡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创建了博弈理论语义学,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刻画命题理解,从而判定命题的真值。博弈理论语义学对命题的真值判断标准是符合论的,这与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图象论”如出一辙,而这种符合关系的建立则直接源自于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通过语义博弈建构图象与世界图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是辛提卡博弈论语义学的直接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许砚梅  刘永健 《求索》2008,(11):121-122
本雅明是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在对20世纪上半叶的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研究中,提出的关键概念“灵韵”(Aura)具有深远的含义和影响力。本文分两部分:其一深入阐述“灵韵”的理论根源和理论所指;其二剖析“灵韵”作为艺术理论所存在的意义和局限性,并分析其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建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古代从“农本工商末”到“工商皆本论”的演变进行了探究,认为中国古代的“重本抑末”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考究其本末论,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哲学思想,挖掘、开发其合理成分,古为今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宋敏 《求索》2015,(1):88-92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他借助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契机,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也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秉承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的问题意识,吸收并改造韦伯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合理性的理论,建构了交往合理性理论,试图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哈贝马斯一方面沿袭了"交往"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路,对交往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改造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基础上,逐步提出交往行动的理论构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哈贝马斯现代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刘永富 《求索》2005,(7):96-100
意义的“基本原则”、意义之心理学和观念学的“声音”与符号学的“金字塔”、意义的“现象学差异”、意义的“现象说”和“黑洞说”、意义的“故里家园”五个方面的阐释,力图揭示Husserl现象学的意义哲学思想:Husserl着眼于意义的同一性原则或居有条件之个体化原则的语义学致思路向,详尽地分析了现象学差异;但是,现象学差异中蕴含的无可避免的现象学悖论,使得他不得不采用一种平行论的中项策略来应对意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根据问题;因此,Husserl仍然沉思地栖息在意义的密林中,苦苦寻觅科学学的意义家园。  相似文献   

11.
“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其“闲适笔调”的主要内涵向外指向一种闲谈娓语式的小品文风格 ,向内则指向重表现、抒性灵的文艺观 ,同时又关乎对文学创作论和功能论的认识。“闲适笔调”论显示出林语堂对救世与自适这一自古以来困扰知识分子的矛盾难题的解答 ,其人生态度、小品文创作虽偏于自适 ,却又不是也未能一味闲适到底。林语堂当年提倡“闲适笔调”与其经济状况、闲适心境密切相关 ,未尝不具有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的负面影响 ,而今日流行之“小资”及“小资写作”更存在着仅关注个体自身生存状态、躲避责任、放弃关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井禹潮 《前沿》2014,(15):205-206
“卡塔西斯”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进行定义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学界历来对这个词的翻译众说纷纭。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论的角度出发,以追索其内部逻辑为方法,就“卡塔西斯”一词的不同翻译和理解进行分析、评价,试图论证解释“卡塔西斯”的最好方式就是其本身。它并非如前人所论是过程性的词汇,而是经过“陶冶”“宣泄”“涤除”或“净化”后达到的境界。它是对人类悲剧情感的状态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析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在文学作品评析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淑华 《理论月刊》2006,(5):130-133
长期以来,语用学被看成是与音位学、句法学和语意学处于平行地位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用学的任务就是对自己的基本分析单元,如指示语、前提、会话含意、言语行为、会话结构等话语成分作动态的研究。而维索尔伦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提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的观点和“顺应论”。本文介绍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并运用其中的部分理论来评析英诗《他的十字架》,从而体现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在文学作品评析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历史机遇思想的哲学意义庞元正历史机遇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又是其哲学思想的独有特色。邓小平同志不是在一般理论意义上而是从战略高度来研究历史机遇问题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对历史机遇问题的有关分析,又是...  相似文献   

16.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非法组织宣扬歪理邪说,欺骗群众,策动练功者非法聚集中南海,严重破坏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他们所宣扬的“末世论”、“政府无用论”、“业力回报论”、“救世论”等等一套妄说谬论,完全是一堆有害的精神垃圾。党和政府及时果断地处理了“法轮功”事件,消除了寄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的一颗毒瘤,深得民心。事件过后,一些理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归结起来,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长抓不懈,抓深抓细。所谓抓深,就是要人脑人耳人心,真正在社会生活领域形成健康…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这种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华夷之辨”的近代诠释 ,对“中西”之争作出了回答 ;高扬“心力”的唯意志论倾向 ,否定了古代哲学中的“天命”论传统 ;“以太”说本体论的近代建构 ,将康有为、严复开创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姻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中,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论,对后世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孟子·万章冲,孟子指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他主张鉴赏或评论文学作品,不应割裂辞句,或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歪曲诗的本义,而应从整体上来体会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孟子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了鉴赏论和批评论的骨架。然而,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后世人的理解部分歧很大,焦点集中在对“意”与“志”关系的解释上:“意’倒底是“说诗者”的意,还是“作诗者”的意?“以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