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对待其他民主政党的策略原则。早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领导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时,一定要重视建立同其他革命阶级和派别的广泛政治联盟。以后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同其它政党的关系的原则和要求。这就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统一战线,同各民主政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主要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领导广大人民通过革命斗争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用自己的自觉活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具有更加广泛的,多方面的作用和职能。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具有帮助人们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导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诞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灵活运用,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的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领导俄国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对其革命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从理论逻辑来看,列宁从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出发,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述了为什么要灌输、怎样灌输的基本理论和重要依据;从现实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揭穿了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面目,为工人运动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在今天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后曾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165页)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推翻沙皇专制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以外,没有别的武器".(《列宁选集》第1卷第510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组织苏维埃政权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也明确表示: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布  相似文献   

5.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8,(11):F0003-F000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也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教育路线的落实和人才目标的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特征、产生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理论观点,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既包括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也包括科学无神论。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无神论思想和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认清和抵制宗教渗透与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诞生的根本标志,就应该是对于无产阶级作为世界历史的主导力量的确认;而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深化也是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发展的内在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哲学批判所揭示的无产阶级历史地位为逻辑起点,是对成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哲学批判的发展完善。批判政治经济学,就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现代宗教的本质,只有在理解了宗教和资本合流的历史前提下,才能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什么把反对宗教看做反对资本统治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来对待。试图立足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辩证统一性来讨论马克思宗教观的唯物史性质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及其基础上的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走向胜利的理论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始终伴随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透视和实践创新,从认识论与价值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革命方略与治国方略三重维度诠释了人民群众观的内在本质,形成了由主体论、利益论、动力论和目的论构成的人民群众观的系统结构,并在理论源流上显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列宁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理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群众观。  相似文献   

9.
对列宁和卢森堡关于集中制与民主集中制争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4年,列宁和卢森堡就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有过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是集中制能不能构成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组织原则。在列宁看来,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党是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所必须的。而卢森堡反复强调要实行党内民主,发挥广大党员的政治积极性。集中制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一种策略,但绝对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深入分析这一争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反腐倡廉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中,在关注巴黎公社革命特别是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中,对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要反对腐败和实行廉洁政治的问题做了深刻论述,形成了反腐倡廉的基本思想。其基本观点是:腐败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铲除腐败的根本途径在于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无产阶级政党的本性是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政权应当是廉价政府;由于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也会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必须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要防止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只是提出一些大的原则和思路,却为后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对人的关怀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澄清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对宗教批判指向了现实社会,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批判了宗教的精神麻醉作用,确立了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痛斥经济派崇尚工人运动自发性的工联主义不自觉地将工人运动送进了资产阶级的怀抱,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觉对于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自觉包括三个层次:自觉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理论;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用先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他指出,培养一批有理论自觉性的优秀分子向工人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它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及其策略思想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恩格斯于1865年2月5日在他写给马克思的信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普鲁士这样一个农业占优势的国家里,代表工业无产阶级说话时只攻击资产阶级,而一字不提大封建贵族对农村无产阶级的宗法式的凭棍棒维持的剥削,这是卑鄙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8页)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责当时那些用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来向封建贵族讨好的机会主义者的,但它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地主统治等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结成同盟的可能性和正确性,而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策略思想的重要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列宁在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雄辩地证明了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建党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第一个乖产阶级政党时,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创立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教育宣传无产阶级,争取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保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而奋斗。贯串这一历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实践已经初步表明,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一个基本原则。而以后列宁的建党实践使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实践中则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路线理论,大大完善和丰富了这一重要的建党原则。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结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思想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经典作家强调要通过发挥无产阶级政党和组织的作用,积极向群众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适时开展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宣传和灌输,使无产阶级获得精神武器等路径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我们应坚持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实现路径,准确把握其内容实质和科学方法,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列宁围绕思想、组织和作风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反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来保持党的思想纯洁;通过严格党员标准、严肃党内纪律来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肌体健康;通过反对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反腐败来强化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列宁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架构与制度安排,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提供了积极有益的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共产党面临着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战胜仍然强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并结合俄国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坚持和改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保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加强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满足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宗教问题的主要观点,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更是引发了几代人的争鸣。新形势下,通过对《导言》宗教观的客观分析和时代思考,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根源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论与各种敌对势力、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坚决的思想斗争,另一方面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成为我们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一些所谓的“列宁学”学者对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歪曲和攻击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把列宁关于必须向工人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论断诬蔑为用知识分子或用党“取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攻击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要建立独断专行的“等级制组织网”;伍蔑列宁关于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是“党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