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楠 《人民检察》2022,(12):22-27
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基本确立的背景下,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消弭诉讼中当事人诉权的实质不平等,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追求实质正义,是法律监督职能因应时代需要所作的合理必要延伸。民事支持起诉应坚持尊重处分权原则和必要、有限介入原则,以释法说理为首选方式和主要方式,做好诉前沟通,有条件地开展调查核实,除确有必要出庭外,以不出庭为原则,并与法律援助、公益诉讼制度衔接好。  相似文献   

2.
民事督促起诉本质上属于检察建议范畴.检察建议由大而泛的模式向以细化为手段的策略转变的现实需要以及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失管的客观现实是催生民事督促起诉制度的深层背景.对开展民事督促起诉工作中碰到的条件范围、诉讼时效、被督促单位处分权、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等实际问题必须予以厘清.从我国的现实需要来看,除了亟待立法上的确认外,在开展民事督促起诉中,应当建立与民事支持起诉、民事公益诉讼、职务犯罪侦查相协调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楼辉 《中国检察官》2023,(11):51-54
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在能动履职理念指引下自觉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行使实质平等的重要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对诉权行使实质平等的现实需求,检察机关亟需重新审视因支持起诉所产生的案件增量与诉源治理之间的关系,明晰支持起诉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制度构建的逻辑,减少诉讼弱势群体讼累,保障诉权行使实质平等,推动支持起诉工作从“均码正义”向更高水平的“特殊保护”转变,体现法律保障的力度和检察为民的温度。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同案同判”,进而达到对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限制。民法典的编纂体例为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提供了重要指引,与个案监督相比,类案监督有助于统一监督标准并促进审判机关减少类案裁判差异,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是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发挥检察职能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民事检察类案监督价值的研究,对类案监督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民事检察类案监督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完善支持起诉制度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民事诉讼理论制约等因素,检察机关开展支持起诉工作仍存在许多现实困境。为保障依法、依规开展支持起诉工作,检察机关需进一步明确开展支持起诉工作的原则、范围、程序、方式等,完善支持起诉制度,实现新时代民事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海峰 《法治研究》2007,(11):24-27
检察机关的民事起诉权法律没有规定,实践中也多有争议,民事检察权局限于抗诉方式,造成检察机关民事工作难以展开,突破困境的关键在于民事起诉权的行使。考察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源流与发展,查析立法机关的本意,发现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起诉权有其立法基础、法理基础、现实基础,以善意解释为原则,检察机关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稍作规范,完全可以履行其民事起诉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7.
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持起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原则,源自前苏联对民事诉讼的社会干预理论.但是对支持起诉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价值所在与制度构造,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检察机关正在开展支持起诉的试点与探索,对此,有必要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分析.笔者主张对支持起诉原则进行改造,构建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刘霞  刘丽娜 《人民检察》2022,(22):16-20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延伸,也是能动司法理念的重要体现。国家义务与公民权利理论体系下的民事支持起诉定位,决定了支持起诉在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尚存在不同认识,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民事支持起诉应遵循自愿原则、诉权平等原则和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对象应以诉讼能力偏弱的特殊群体为主。检察机关的民事支持起诉职能发挥应贯穿诉讼全过程,不仅包括支持原告提起诉讼,还包括指导其收集、补强证据,特殊情况下出庭支持起诉,以及加强支持起诉与督促起诉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民事督促起诉是旨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民事检察监督方式,自下而上、边实践边总结、先局部后全国是其规则生成路径。错过立法化的新近机会后,只有把研究视角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才可为民事督促起诉的制度化提供共识性路径。被督促单位对起诉自由权的处分受到检察机关之后续行为的强力影响,民事督促起诉因此属于名弱实强、外柔内刚的检察建议。民事督促起诉不是民事公益诉讼的替代物,二者之间不存在先后之序。适用情形、启动时机和文书使用三个方面的规则完善,将有助于提高民事督促起诉的实效性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
检视当前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的现状,发现存在监督案源拓展较为困难、调查核实权运用不充分、办案人员素能难以匹配等问题。民法典实施与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一脉相承,两者兼有供需关系、体用关系等耦合特点。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要践行诚实信用原则推进虚假诉讼治理、践行法条核心要义推进精准办案监督、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以实现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支持弱势群体起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拓展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完善的支持弱势群体起诉制度对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幅度较大、涉及的内容众多,其中,对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加强可谓是一个重点。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手段以及具体程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民事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更加细致明确,检察监督程序也更具操作性。本文从分析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修改和完善之处着手,进而深入探讨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影响,以供改进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社会发展,很多社会公共利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但这种公共利益与某个具体的人,利害关系又不甚明确。这些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直接的诉讼提起者,公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面对越来越多侵害公共利益的出现,如果不进行法律上的解决,将导致更大量的公共利益被侵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从建立之初至今,曲折发展,其中彰显了民事检察监督理念的深度变迁.《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旧理念冲突和调和下形成的修法内容使民事检察监督陷入形式上强化而实质上弱化的困境,应当树立权力制约理念,强化权利保障理念,解决民事检察监督中不同理念的冲突,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民事检察监督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民事检察监督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民事督促起诉已在我国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仍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试图从民事督促起诉发展背景入手,对民事督促起诉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民事督促起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知识产权民事裁判监督仍处于探索与实践并行的阶段,存在案件来源不足、疑难度高、办理方式粗放、就案办案现象普遍等困境,无论是监督手段还是监督质效均与精准监督的目标存在差距。为突破困局,检察机关应以实践经验为指引,积极拓宽案件来源、改良制度设计、完善监督模式,稳步推进并完善知识产权民事裁判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杜邈  王珍 《中国检察官》2022,(17):48-51
民事私益诉讼领域,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可引入“涉诉行为性质→当事人诉讼能力→支持起诉必要性”的递进式判断标准。考虑到公序良俗原则的要求,检察支持起诉首先以涉诉行为损害“良俗”为前提,与公益诉讼领域的支持起诉进行区分。其次,根据具体案情,对当事人在诉讼能力上是否属于明显弱势进行“动态识别”,既要考虑传统的生理因素,也要考虑社会因素。最后,综合当事人的起诉意愿、社会危险性、其他单位的履职情况等因素,判断是否具有支持起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王静  张晓华 《法制与经济》2009,(23):57-58,60
民事执行行为的性质是行政行为,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原则不相抵触。而检察机关因具有专业的监督能力和法定的监督职责,应充分发挥其在民事执行活动中的监督作用,构筑一个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有效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2007年Twombly案和2009年Iqbal案判决意见引发了各界对民事起诉标准的激烈争论,焦点在于彰显自由主义精神的通知起诉标准和体现司法管理理念的合理起诉标准之间的路径博弈。通知起诉标准会引发机会主义原告成本套利的风险,而合理起诉标准则会产生原告有价值起诉被错误驳回的风险。因此,单一的民事起诉标准已无法消解前述两种风险,应选择二元化的民事起诉标准体系,并辅之以原告缴纳保证金为前提的选择退出机制。该最优路径的选择对我国民事起诉制度的完善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