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泽 《中国检察官》2023,(12):16-18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生长,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粮食品质的作用。化肥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用好化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检察机关在办理张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化肥,假冒注册商标案中,注重完善证据链条,准确认定伪劣化肥使用与农民生产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被告人的行为同时构成数罪情况下,择一重罪处罚准确适用罪名;全链条严惩制售伪劣化肥犯罪,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合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办理类似案件时,检察机关应准确适用法律,科学认定伪劣化肥及生产损失的因果关系,加强部门联动,净化化肥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潘泽 《中国检察官》2022,(12):13-15
种业安全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检察机关在办理刘某某销售伪劣种子案中,注重完善证据链条,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敦促犯罪嫌疑人进行赔偿,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加强以案释法,强化宣传教育,达到很好的办案效果。在办理类似案件时,检察机关应准确适用法律,科学认定伪劣种子及生产损失,加强部门联动,共同维护种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涉网络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件往往存在犯罪时间跨度长、受害群众数量多以及证据难收集、犯罪数额难确定等特点及办案难点。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时,要充分发挥诉前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引导侦查、退回补充侦查、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完善证据体系,准确认定翻供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真实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思路,通过对查获的销售账本记录与银行账户交易明细、部分购买者的付款凭证进行数据化分析比对,确定账本记录的真实性和证据证明力,精准认定各被告人的犯罪数额。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涉农民生犯罪。近年来我国农药市场秩序混乱,某些不法分子乘机倒贩假劣农药,致使大量假劣农药流入市场,直接危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日前,本刊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有关专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探讨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王名湖生产、销售伪劣食品,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为了深入开展“打假治劣”斗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  相似文献   

6.
论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王名湖1993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增设了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为依法打击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犯罪活动提供了刑事司法依据,对保证市场主体公平公正竟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  相似文献   

7.
伪劣农药案件往往具有横跨全国多个区域、被侵害的消费者数量众多、危及粮食安全以及证据难以固定等特性及办案难点。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提前介入等方式,充分发挥检察主导责任,构建以电子数据为中心的取证方向,实现对伪劣农药原液提供、生产、销售等环节全链条打击,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认定犯罪数额。与此同时,以协同保护为原则,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推进诉源治理。  相似文献   

8.
一、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的罪名问题研究 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犯罪行为取何罪名?目前,有四种说法:一曰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二曰产销劣质食品罪;三曰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四曰生产、经营禁售食品罪。 笔者认为,此种犯罪行为定名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较为合适。其理由:一是符合立法原意。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中,一共增设了九个罪名。这个《决定》总的宗旨是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这一同类客体的犯  相似文献   

9.
试析生产、销售伪劣危险工业品罪刘方生产、销售伪劣危险工业品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7月2日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所规定的一个新罪名。本文试图通过对该罪名构成要件的分析,为司法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准确定...  相似文献   

10.
张蕾  韩睿 《中国检察官》2023,(12):19-21
办理涉伪劣兽药案件,要落实依法从严惩处要求,用实质标准认定涉案兽药性质,准确计算生产、销售金额,实施全链条打击,确保不枉不纵。密切行刑衔接配合,实质化介入侦查活动,注重听取农业农村部门专业人员的咨询意见。发现农资市场存在监管漏洞的,提出检察建议促进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三农”关系民生根本,假劣农资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检察机关在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中,应注重从严打击,及时提前介入确定侦查取证重点,准确界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适用条件,审慎认定犯罪数额,推动行政处罚、从业禁止和危废品处置,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  相似文献   

12.
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的使用日益广泛。一些人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抛弃起码的道德,将达不到卫生和安全标准的化妆品投入市场,威胁着人体健康,有的甚至造成多人的面容毁损。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增设了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罪,这是对我国刑法典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3.
问: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应如何处罚?答: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  相似文献   

14.
稍懂点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们日常食用盐学名叫“氯化钠”,而另一种用于助剂、染色、洗涤剂的也有一种貌似食用精制盐,而俗称“元明粉”(无水硫酸钠)的产品。由于产品的专用性所限,知名的程度恐怕不及“氯化钠”的四分之一。 在似懂非懂之中,竞出了一连串受损害的企业和蒙骗的经销商。南市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也因侦破了该区首例生产、销售伪劣元明粉致使沪上多家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  相似文献   

15.
2023年4月20日,最高检发布了一批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该批典型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对农资安全的全方位、多视角保护,是检察机关以检护农、以检助农,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检察机关在办理制售伪劣农资犯罪案件时,要坚持依法从严惩处的总基调,突出打击重点,坚持打防结合,依法维护农资安全,促进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问:对生产、销售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害农的,应如何处罚?答: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是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中有这样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生产伪劣产品的价值超过了五 万元,但销售金额却未达到五万元。由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将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规定为生 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使得对该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难以认 定。请问,对此应如何处理? 安徽省肥东县人民检察院阚文通 阚文通同志: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 、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 为。…  相似文献   

18.
办理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应围绕公益保护核心,借助刑事案件办理获得案件线索和证据,并注重区分刑事与民事案件证明标准差异;明确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证据收集重点;注重选择最佳监督方式追索生态修复费用;强化检察机关内部各部门、跨区域检察机关以及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强化源头预防,推动完善公益诉讼配套制度,推进行政机关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部分犯罪分子将新型毒品伪装成食品饮料,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打击和取证难度大。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可通过引导侦查取证、自行补充侦查、邀请专家论证、沟通会商等工作,夯实证据基础,综合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明知,揭露毒品犯罪行为本质,结合全案事实情节,审慎提出量刑建议。注重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协作,实现精准打击。同时,依法能动履职,力促毒品问题溯源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打击制造、销售假良种、假化肥犯罪活动的必要性. 85年至今的农业生产,始终未能恢复到84年的丰年水平.农村化肥持续三年紧缺.农业问题已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