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文学作品《秀拉》中以全新的文学视角塑造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透过她们各自的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以及她们不同形式的反抗,突出刻画了性格迥异,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并极具叛逆性格女主人公秀拉,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当今女中学生的性别压力与性别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的整体社会文化环境中,性别观念呈现出两极共存、互相对立的状态。法律和政策所倡导的性别平等与市场经济所催生的性别偏见,构成了青少年女性生存环境中的性别压力,影响着她们的性别理想。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北京市部分中学女生所面对的性别压力,分析了存在于她们的性别理想之中、展现在她们对“完美女性”的展望之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3.
"剩女"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从女权视角来看,女性独立经济权的获得、教育水平的提高及传统婚姻观的改变是"剩女"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剩女"问题不容小视,会影响国家性别比例的构成、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以及家庭的稳定。而女性正确的自我定位和择偶观、两性平等观念的真正确立以及传统"相亲"价值观的回归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剩女"问题。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催化下,女性积极自主地追求独立平等和自身的社会价值。她们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引下,与近代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分析的思想意义和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分析在推动女性个体从“弱我”转化为“强我”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有益于增强女性间协商与合作的群体意识。女性改变自身实际生活现状的发展型渴望产生了对社会性别分析的迫切需求 ,而这种需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社会性别分析能否被创造性地运用到她们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期望是关注教育领域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但既有研究缺乏对欠发达地区女性教育期望和准备行为的深入研究和专门考察。通过对华东地区四所“县中”高三女生的实地调查考察其教育期望及与大学准备的匹配程度发现,基于主流的期望标准,女生的教育期望高于男生,但是在期望学校层次上,女生有明显劣势。在大学准备度上,除了关键认知能力维度,女生在其他维度上的表现也较为优秀。女生的教育期望与大学准备度存在“高期望—高准备”“中期望—低认知”“低期望—低准备”三种匹配类型。影响匹配类型的因素主要是城乡、复读、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学业参与等。上述结论对于探讨“县中”女生教育表现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烙印。在她笔下,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本色自然,率性自我,追求自由,渴望解放,向往人性的回归。她们不仅拥有外在美,而且更有高雅脱俗的性情美。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直觉,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塑造了许多具有强烈自我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历史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裂变与生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女作家们追随新时期“人的自觉”的文学潮流,用她们柔韧的笔触,剖析和抚慰着一代女性所遭受的灵魂伤痛,塑造了大批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年轻女性以一种超越观察、超越困境与假恶丑的理想活跃在人生舞台上。灵与肉、情与爱、事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与失望,构成了她们漂泊、流浪的心态,由此她们踏上了一条找寻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和转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历史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裂变与生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女作家们追随新时期“人的自觉”的文学潮流,用她们柔韧的笔触。剖析和抚慰着一代女性所遭受的灵魂伤痛.塑造了大批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年轻女性以一种超越观察、超越困境与假恶丑的理想活跃在人生舞台上。灵与肉、情与爱、事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与失望.构成了她们漂泊、流浪的心态,由此她们踏上了一条找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女子世界》是在辛亥革命前夕掀起的办报热潮中出现的女性期刊,该刊以"倡女权、兴女学"为宗旨,塑造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其实现女权思想的教育主张有:以兴女学启蒙思想、以新体育解放身体、以实业教育助女性独立、以革命教育铸新魂.但由于处于特殊时代,其观点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五四”新思想的冲击,时代女性开始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她们高扬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主弦律,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强加女子的种种规范,改变着人生舞台上女性屈从与附属的地位.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在苦苦地探索与追求中,她们的命运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十分微妙的境地:当她们拼命寻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使自身跻于不低于男性社会地位的同时,却又惊异地发现,她们在实现这一过程中似乎迷失了自我,焦灼、压抑、烦恼与痛苦,依然伴随着一个个难复平静的灵魂.翻开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透析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曾树生和汪母的  相似文献   

13.
论女性参政的途径及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参政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彰显符合女性的利益主张,充分体现两性的性别平等。文章归纳了女性参政的途径,深入分析了女性参政的优势,以期激发更多女性的参政热情,为自己的发展、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强大,积极投身到政治生活当中来,发现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4.
人口文化素质不仅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往往也决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潜力.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比较人口文化构成、人口文盲比率、人口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三个方面中包含的性别因素,可以发现性别因素与教育发展的密切关系,也可看到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女性文化素质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现代女性的性别觉醒及其性别重塑,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的性别自救。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三代女作家中,庐隐、冯沅君、冰心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彻底解构;张爱玲彻底解构了女性历史,却未能在新的起点上有所建构;而丁玲在这两方面均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她既猛烈地扫除堆置在女权道路上的一切垃圾,又以拓荒者的姿态,谋求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建构起女权大厦,如何使女性作家既坚持女性写作,服务于女权的自我探索,又谨防西化;如何使女性写作既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又不至于淹没于宏大的叙事之中,丁玲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倡导妇女参政议政的政策法规并不少,但现实中女性参政比例却一直偏低,究其原因很多,妇女参政能力恐怕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据研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是她们参政意愿、参政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她们的政治参与度也越高,反之亦然。女性只有全面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积极参与和影响国家事务的管理与决策,才能真正获得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南方没落王朝的女性形象,通过追忆她们的不同命运,福克纳揭示了导致她们人生悲剧的家庭和社会根源,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和理解,向她们献上了心中的玫瑰。  相似文献   

20.
对于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瘦身文化之缘由与影响,学界已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于人际互动因素对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一行为所诱发的更严重的病理性后果仍然缺乏关注,这可能会导致更多青年女性深陷其中。通过对17位有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青年女性进行深度访谈,并对一个所有860位成员均有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新浪微博群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发现长期过度节食瘦身容易诱发“进食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同时,出于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语境下追求理想化自我形象的心理,这类青年女性的人际互动行为往往呈现异常状态。一方面尽管渴望被理解与关注,但在日常与无过度节食行为的他者进行人际互动时,她们倾向于隐瞒其异常进食行为;另一方面,对于这类经历她们更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中与同类人群进行交流,但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对其身心健康恢复的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