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 11月郑州市某种鸡场的一批罗曼褐种鸡出现大批死亡 ,并产下大量的软壳蛋 ,怀疑为某种传染病。经对鸡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确认为系人工授精操作不当引起的鸡卵黄性腹膜炎。1 发病情况该种鸡场有密闭式成年鸡舍两栋 ,每栋鸡舍有母鸡笼位约42 5 0 0个 ,鸡群育成效果较好 ,在 19周龄进入性成熟期后产蛋率上升速度较快 ,2 3周龄产蛋率达 5 2 %时开始进行人工授精 ,此后产蛋率继续上升 ,2 7周龄产蛋率达 92 %。其中一栋鸡舍的鸡群在 2 8周龄开始出现死亡 ,产蛋率下降 ,在此后的几周内一直如此。至 33周龄鸡的死亡率达 6 %以上 …  相似文献   

2.
鸡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调制不当和环境应激因素等引起的综合征。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鸡啄癖在养鸡生产中时有发生 ,稍不注意加强管理就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 鸡啄癖发生的原因1.1 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过大 ,鸡群活动空间受限制 ,或为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及鸡群饥饿等原因易引起小鸡互啄 ,时间长则形成啄羽癖 ;鸡舍若铺有垫草 ,常因垫草缠住鸡趾 ,引起其他小鸡啄食 ,形成啄趾癖 ;有些产蛋鸡偶然发生脱肛 ,其他母鸡便会啄食 ,形成啄肛癖。1.2 饲料调…  相似文献   

3.
发病情况 1986年6月,江西省宜丰县敖桥乡养鸡场引起2220羽AA—星波罗杂交肉用仔鸡于54日龄时共死亡1980羽,死亡率达89.19%,其中死于蛔虫病者1599羽,占72%,蛔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860元。 随机剖杀病鸡10只,所见病变为肠壁增厚,粘膜有大面积的点状或片状出血,粘膜下有多量的白色小点,内有鸡蛔虫幼虫。全肠共检获蛔虫978条,最高感染强度为204条,最低为25条,平均强度为97.8条,感染率为100%。 环境调查 该鸡场座落在三面环山的山谷中,山谷东西走向,地势东高西低,山谷东端为菜园地,其后自东向西依次为蛋鸡舍、水池、工作人员宿舍,最后为自南向北排列的肉鸡舍和雏鸡舍。该鸡场把鸡粪施在上端菜园,当下大雨时,山上的流水或山洪将菜园地的蛔虫卵向西冲刷下去,污染土壤和水池,而该场的鸡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葡萄球菌病在湖南省已成为许多鸡场和专业户鸡群的重要传染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报告两起爆发流行的鸡葡萄球菌病,其中一起为皮肤坏疽型,另一起为多发性关节炎型。 (一)流行情况和症状 1.皮肤坏疽型:某鸡场饲养AA肉鸡1167羽,为大群平养,饲养密度10~13羽/m~2,当时正值高热高湿的7月底,鸡舍内温度30~35℃,相对湿度92%~94%。开始(5周龄)有几羽鸡发病死亡,3天后大批发病,随即达到死亡高峰期,每天死鸡50羽左右,持续4~6天,经采取防疫措施死亡减少。此后,鸡群体质虚弱,每天仍有少许鸡陆  相似文献   

5.
朱堃熹在《动物检疫》一书中指出鸡马立克氏病的检疫,用阳性高免血清检验病鸡羽囊上皮中的羽髓(翅羽)特异可靠。也可用待检鸡的腋下、胫部或背部的羽毛。在《鸡马立克氏病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技术操作规程》中要求选拔含有丰满羽髓的翅羽,或其他部位的大羽检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鸡含羽髓的大羽很少,只好采用其他羽毛。还发现,纯粹羽髓的检出率并不高,而含髓大羽与含髓小羽和不含髓的大羽与不含髓的小羽检出率都有差异。为明确哪种羽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鸡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分析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活性,以获得数量多、活性高的鸡腹腔巨噬细胞。对5~6周龄伊莎褐蛋公鸡进行腹腔巨噬细胞提取,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荧光染色等方法对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形态、吞噬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功从5~6周龄伊莎褐蛋公鸡体内分离到腹腔巨噬细胞,数量为(0.62±0.51)×10~6个/羽;细胞提取前24 h向鸡腹腔注射预冷的3%的巯基乙酸盐肉汤能显著增加鸡腹腔巨噬细胞的获得量,数量为(3.54±1.05)×10~6个/羽。鸡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36~48 h后呈现出最佳状态,具有完整的形态结构和活跃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3%巯基乙酸盐肉汤诱导能显著提高鸡腹腔巨噬细胞的数量,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36~48 h后形态和吞噬活性最佳,可用于后续试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喷雾灭鸡虱     
我场试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液夜间喷雾的方法消灭鸡虱,效果显著。敌敌畏的有效浓度为0.07~0.3%(即在100毫升溶液中含有80%敌敌畏乳剂0.07~0.3毫升)。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最好选择有月光和比较温和的夜晚避灯进行喷雾。以最大压力喷射量,对鸡的背部和腹部各喷两次,以眼观鸡羽蓬松时(似小雨刚淋过一样)为宜。翌晨,再以同样浓度给鸡舍内圈(尤其是产蛋箱)喷雾。第一次喷雾后10天,再按同法进行第二次喷雾。在喷雾后几分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英国产驱虫药奋斗呐驱除鸡羽虱,获得满意效果。 (一)试验材料 1.试验药物:市售奋斗呐粉剂系英国壳牌公司原粉,由济南军区卫生防疫队分装,每袋10g。 2.试验鸡:安全试验鸡40只,来自济南军区后勤部鸡场11日龄的健康雏鸡;感染鸡虱病鸡17只,其中京白904鸡11只,乌鸡6只,均为5~6月龄育成鸡,由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动物室提供。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福州市榕泉种鸡场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病情况和危害程度 ,进一步证实该病的病原是卡氏住白细胞虫 ;通过对库蠓带虫情况测定和雏鸡人工感染试验 ,确定库蠓是当地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传播媒介。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定期在鸡舍及其周围喷洒敌杀死或敌敌畏等杀虫剂 ,可使鸡舍及其附近的库蠓数量减少 84%~ 94% ;给鸡饲料中按 1g/kg添加可爱丹 ,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 3 .1%。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笼养法的普及,近些年来各地鸡场鸡葡萄球菌病时有发生,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笔者将1985年上半年新疆军区生产基地养鸡场发生本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后。 (一)发病情况 该鸡场一鸡舍共养雏鸡5500羽,设尼龙网分6个格饲养,其中4个饲养格内为90日龄以上雏鸡,另两个饲养格内为35~49日龄雏鸡800只。此800只鸡,因出雏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末以来,用于诊断鸡马立克氏病(MD)的特异性方法有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间接红细胞集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以及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等,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琼扩试验。目前,我们尚未见到国内有用对流免疫电泳诊断MD的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 MD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待检血清:从每只受检鸡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 3.羽毛抗原制备:从每只受检鸡的翅、颈或背部拔取4~6根大羽毛,然后剪下带羽髓的毛根分盛于小瓶内,用细镊子挤出羽髓,每份羽髓滴加0.03ml的PBS稀释液备用。  相似文献   

12.
鸡羽虱与鸡角羽虱的扫描电镜观察林辉环,史美清,余林仕(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鸡羽虱(Menopongillinae)和鸡角羽虱(Goniodesgigas)分别隶属于禽羽虱科(Menoponidae)和长角羽虱科(Philopteridae)...  相似文献   

13.
(一)材料和方法 1.鸡马立克氏病(MD)阳性抗原和部分血清:购自江苏农学院,部分血清采自阳性反应鸡,加石炭酸自制。 2.琼脂扩散试验平板的制备:和普通平板制作相似,但琼脂含量为1.0%,并用8%高渗氯化钠溶液,夏季可加0.1%石炭酸防腐。平板厚以2~3毫米为宜,将平皿分成若干小区,小区中央打一孔,外周六孔,补底、孔间距约为4毫米,羽囊直接试验不必打外周孔。 3.羽囊琼扩试验:从每只鸡拔取新羽六根,剪下根部羽囊,均匀插在距中央孔约4毫米的圆周上,中央孔滴入血清,然后放入有潮湿纱布垫的恒温箱(36~40℃)中或室温(15~25℃)中,开始3小时观察一次,以后6小时观察一次,在羽囊和血清间出现沉淀线的为阳性反应,六根中一根羽囊出现沉淀线亦可判定为阳性。  相似文献   

14.
材料和方法 将一间小房隔成两个各为6m~2的小间,每个小间各养9只同种、同龄的鸡,饲料、管理和小间的环境也相同。鸡喂至2月龄后,一小间内放进有羽管螨的鸡3只,另一小间不放。前者称对照鸡,后者称试验鸡。从开始产蛋起1年后分别统计两组鸡的产蛋、增重和医药费,并作出比较。还检查两组鸡羽管螨感染情况。 结果和讨论 经宰杀检查,对照组鸡全部感染羽管螨。按上述3个试验指标折算人民币,试验组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地区5个养鸡场1990年3月至1990年9月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7~60日龄易感鸡21800羽,发病10900羽,发病率为50%;死亡3300羽,发病死亡率为30.28 %。各鸡场IBD的流行特点各有不同。通过病原分离,获得4株IBDV地方株,其中2株来自免疫IBD的鸡群,证明本省有IBDV强毒流行。用分离的IBDV1∶4囊毒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0.2ml/胚),48小时可使48%~80%鸡胚死亡。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笔者试用百部草煎剂涂擦或药浴治疗鸡羽虱病鸡3560只,灭虱率100%。 药液制备 取百部草1公斤加水50公斤,在锅内煮沸30分钟(开锅后用慢火),纱布滤出药液,药渣再加水35公斤煮沸30分钟,过滤。混合两次滤液待用,可供200只鸡两次灭虱。 用法 小部位有羽虱可用药液在患部涂擦,每天一次连用2次,第3天如再擦一次,可彻底杀灭羽虱及虱卵;全身或大部位有羽虱,可于温暖天气在缸内进行药浴,药浴时抓住鸡的双翅,将全身浸入药液使  相似文献   

17.
应用3对引物建立了3套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系。用该技术分别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型、3型毒株,并能鉴别1型致癌性强毒株和非致癌性弱毒株;可从强毒感染发病鸡病变脏器和弱毒免疫的SPF雏鸡不同时期采集的羽髓中检测到MDV1型病毒的DNA;可鉴别强毒发病鸡羽髓和弱毒免疫鸡羽髓。以羽髓为检测材料,应用上述PCR技术可对MDV1型弱毒疫苗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8.
发病情况 某鸡场 2栋 3 7周龄的鸡舍 ,共饲养种鸡 5 660只 ,1999年 5月初开始发病 ,最先仅在 1栋舍内有 4只鸡出现流鼻液、打喷嚏等症状 ,几日后另外 1栋鸡舍也有 3 0只鸡陆续出现同样症状 ,并引起死亡 ,全群最高日死亡 11只 ,发病期间共死亡 88只 ,通过药敏试验选择了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及时控制了病情。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顿、嗜睡 ;初期流稀薄鼻液 ,可见鼻孔周围粘有灰尘 ,逐渐浓稠 ,干后成淡黄色鼻痂附着于鼻孔内外造成呼吸不畅 ,病鸡出现摇头这一明显症状 ;病鸡眼结膜发炎、流泪 ,头部和眼周围肿胀 ,一侧或双目失明 ;部分病鸡肉…  相似文献   

19.
北京某鸡场的产蛋鸡及种公鸡严重感染鸡虱,经鉴定属鸡羽虱(Menopon gallinae),寄生数量很多,在一根羽毛之基部可寄生数十个鸡虱。据Edagar和King(1950)对鸡羽虱中度感染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无虱母鸡的产蛋量平均约高于有虱者11%。Gless和Raun(1959)用少量鸡作研究,发现每只鸡平均有23000个鸡羽虱时,使近交系母鸡在14周期间产蛋量平均降低15%,最高为84%。Schwartz(1981)报道,患虱病鸡群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20.
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法对兰州某鸡场具有皮肤眼观变化的5例自然发生的马立克氏病(MD)鸡皮肤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5例MD病鸡皮肤有明显的肿瘤病变,病变主要表现为肿瘤性滤泡的形成,皮肤病变的发生同病毒在羽毛囊上皮内的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