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6,(7)
正不知道从何时起,谈到文人就没什么好话,"文人相轻"、"文人无行"、"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似乎什么脏水都可以往文人身上泼。可是"相轻"的岂止文人?正如钱钟书讲的:古代中国人瞧不起蛮夷,近代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下属瞧不起上司,学生瞧不起先生……因此,骄傲是人性的普遍弱点,并不是文人的独有属性。难道"武人"就不"相轻"?韩信算武人吧,所谓"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周勃、  相似文献   

2.
帅政 《瞭望》2008,(24)
无论是生命的接力,还是传递火炬,其实都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理想。这是一位从抗震救灾前线回来的救援人员对奥运火炬传递的感言。这让人联想起不久前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个别国外媒体的丑陋表演。正如波兰一家主流媒体所感叹,不幸的是,总有媒体越过底线,这不仅仅是在波兰。脏水一次次泼向纯洁的体  相似文献   

3.
对群众投诉,有人担忧,有人害怕,有人回避,有人想尽办法阻扰。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不但不怕群众投诉,还公开表示欢迎群众投诉。他  相似文献   

4.
也许,当你在人群熙攘、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遇见他,会因他的貌不出众、语不惊人而不屑一顾;然而,当他出现在井场上,你就会发现他身上仿佛有一种“感情磁场”,有一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他,就是新疆石油管理局,探井公司32848队的党支部书记张东坡。 今年45岁的张东坡,已在钻井队当了十三年的党支部书记。十三年草发花落、周而复始的岁月中,张东坡凭着他对党、对油田、对岗位的无限热爱,带领全队职工泼死泼活地干,取得了令同行惊叹的辉煌业绩。在32848队的功劳簿上记载着:1990年,钻  相似文献   

5.
两种节约观     
王辉 《瞭望》1985,(18)
有一次,一位厂长告诉我,他到北京联系业务,因为包了一辆出租汽车,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两天内就办完了过去一个星期也难办完的事。由于他节约了时间,使企业获得了赢利六十万元的机会。但是,有人却说他租汽车是浪费、摆阔气!为什么这个厂长会被指责为浪费呢?原因是他的作法不符合传统的节约观的要求,传统的节约观与现代的节约观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周汉兵 《党政论坛》2011,(20):35-35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有一个人正好有,就给王安石送去了几两,不料王安石坚决不要。有人劝他:“你的病没有这种药治不好,为治病考虑,又何必推辞呢?”  相似文献   

7.
国学赏析     
《侨园》2014,(11):44-44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评析】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说,有人在对青年人讲民主时,特别卖力地鼓吹“东风吹,战鼓擂,现在谁也不怕谁”。似乎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只有“谁也不怕谁”才能有民主。 对于民主这样一个大题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我只想说,把“谁也不怕谁”当成民主的手段来大加鼓吹是很荒谬的。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历史是人  相似文献   

9.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  相似文献   

10.
“我累了,你背我。”宗定伯背鬼走了一段路,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就对鬼说:“你再背我一会儿,鬼背起宗定伯问他怎么这样重?他答道:“我刚死。”他问鬼:“我们鬼最怕什么?”鬼对他说:“我们就怕人吐我们口水。”听完此话,宗定伯乘其不备向鬼连吐三口唾沫,那鬼变成了一只羊。这时天亮了,他把羊赶到宛市卖掉了,得钱伍佰,扬长而去。宗定伯遇鬼、不怕鬼、与鬼斗智,时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临危不惧、镇定自如、随机应变的心态和能力,值得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学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我们要善于认…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十四大"精神时,一些单位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有人提出,邓小平同志已经退出领导岗位,为什么还要用他的思想来统一全党?二是有人说,邓小平的论述没有大本本,算不算理论?对这两个问题,机电局党校的同志进行了讨论,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是杨芳铮同志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2.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申请专利,一旦获得专利权后,旁人就不好随便占为己有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先进思想有没有专利呢?不要以为这个问题提得荒唐,其实把先进思想视为先进分子的专利的荒谬逻辑现在还在一些地方运用着。重庆市綦江县农村建筑承包人赵九兴,自愿出资20余万元修建校舍,支持社会办教育。这可以说是一种先进思想吧,可有人却要查一查他是否具备有先进思想的专利,他赵九兴一非共产党员,二非知名人士,怎么会有先进分子才可能有的先进思想以及由这种先进思想产生的高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很熟悉毛主席1945年在延安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谈话时,黄老先生提出的纵观历朝历代很难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政周率”。大概很少有人了解在我国古代还有人提出过著名的“官周率”,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公子牟总结出来的。说的是魏公子牟东行,穰侯送子日:“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呼?”魏公子牟日:“微君言之,牟几忘语君。君知否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呼?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呼?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呼?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呼?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呼?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呼?”他总结出了一套由官—权—势—富—贵…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佛山市市长于飞,被人称为‘负债市长’。这指的是他不仅主张进行负债建设,而且还这么做了。有人认为他不去堂堂正正地争取国家投资,而靠借贷,甚至向国外借债。这样做不敢说是歪门邪道,但绝非正道。于飞的主张和实践的结果怎样呢?记者通过访问于飞,向我们报道了一位既有战略眼光又有经营才干的领导干部,以及‘明星城市’佛山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某些单位,存在一种被人们称之为"倒怕"的现象,就是上怕下,即领导怕下属干部和员工.这种现象很值得一议. 说来真有些奇怪,大权在握,居然还怕下属?其实,权威并非纯权力因素,如果加以综合,全面考较一下,这种怕也是大有情由的.罗列起来,不外四种情况. 一是水平低.话说不到点子上,办法拿不到台面上,处理问题常常捉襟见肘,解决难题时时出现窘态.这怎能不怕?  相似文献   

17.
谈“比”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比出来的。细想想,这话颇有道理。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生活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他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  相似文献   

18.
牧惠 《瞭望》1988,(19)
写杂文可说是一种风险极大而又甚为寂寞的事业。 先说风险。1956、1957年写杂文的人,包括名家和无名小卒,少有不因此戴上“右派”帽子。因一篇杂文沉沦二十年,还不够险?何况现在仍有人撰文认为例如当时徐懋庸的杂文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产生了不良影响”,言下之意,大约是“右派”固然过重,但错误仍是大大的有。这种抓“右派”的老调,如今市场大大缩小,但却不能说已经绝迹。常常收到一些青年同志来信诉苦,说他哪一篇杂文无意中得罪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妇孺皆知.可是到了八十年代,愚公的名声却一落千丈.有人认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靠的是开拓、创新,愚公这个"傻老头"还有何用? 愚公精神真的过时了吗?非也.愚公并不是固不可彻的僵化之辈.既然高山挡住了屋前的去路,他并未安于现状,而是遇难思变,坚决向庞然大物挑战,这就是一种可贵的改革、开拓精神.不管是好心的劝止,还是恶意的冷嘲,他义无反顾、毫不动摇,带领子女"毕力平险"以"惩山北之塞",这种坚韧不拔的气质.不正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吗?要说"愚",这是"大智若愚"的"愚",是炎黄子孙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美德.  相似文献   

20.
敢与怕     
有着远大理想和执着追求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妖魔鬼怪;不怕外来压力,正七。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但是,作为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如果胆大妄为,无所顾忌,屯会犯错误,栽跟头。邓小平同志的胆子是够大的。他一向主张改革要敢闯、敢冒。但是他屯提倡要有点怕。他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共卢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且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瓦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言简意赅,极富哲理!在我们党内,有着大批既不乏胆识又怕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