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人之于腐败是深恶痛绝、不共戴天的。然而,在一片人人喊打、人人喊杀中,腐败大案却是愈演愈烈,个案、串案、窝案,系统性腐败不断升级。笔者以为,要铲除腐败,除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外,还必须从致腐、反腐心理上寻求斩根断源之策。其一,人人恨别人腐败,但少有人恨自己腐败。不管在什么场合,人们谈及腐败问题都是咬牙切齿、义愤填膺,拳头捏得格格作响,看到腐败现象更是恨之入骨、火冒三丈,心肺气得嚯嚯欲炸。就连成克杰、胡长清、远华大案的腐败“巨头”们,也在痛骂腐败,泰安巨贪胡建学甚至还写出了一本反腐专著。但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2.
包括“印度最大腐败案”在内,印度一个月爆发4场腐败大案,令印度政府蒙羞,令世界大跌眼镜。有媒体质疑,为何印度总理向腐败分子投降?为何“印式民主”向腐败屈服?  相似文献   

3.
和苗 《党建文汇》2009,(10):19-19
随着法国世纪大案“清泉门”的开庭,现任总统萨科齐和前任总理德维尔潘之间的新仇旧恨又增添了一笔。“萨、德仇恨秘史”、“萨、德两人的决斗”,这些带有戏剧性色彩的标题充斥着法国各大报刊的重要版面。但法国民众对“世纪大案”和两人的恩怨表现冷淡,因为这些以个人野心和私怨编结而成的“政坛黑幕”已让他们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4.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9):19-21
腐败大案频出,腐败高官纷纷落马。广东是越反越腐,还是反腐败越抓越紧?创新反腐机制制度,吸纳民意开门反腐,媒体舆论监督反腐败……“反腐书记”汪洋主政下的广东,使出了反腐败的十八般武器。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1,(2):5-5
天津地铁系统“一号腐败大案”颇具讽刺性:党委书记举报了“老搭档”总经理,总经理又检举了党委书记,最终双双落马。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有关媒体报道了慕马大案赃物拍卖的消息,有专家称:其中的警示教育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我怀疑!厦门走私大案中的红楼宾馆腐败展览也盛况空前,可是腐败分子还是前“腐”后继,杀个把贪官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缺乏完备的法制,再多的展览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8.
“色腐”     
新华社根据新近查处的张曙光、刘志军、刘铁男等腐败大案推导出这样一个判断:“凡贪多色”的定律一再得到验证,“色腐”已经成为一个痼疾。  相似文献   

9.
郭剑鸣 《探索》2011,(6):59-64
以近10年来公开的36起千万元以上贪腐大案为样本,分析我国贪腐大案发生的特点、趋势、分布领域和成因,可以从中管窥我国反腐败模式存在的结构性缺陷:重防控用人腐败、轻防控用财腐败;抓大放小;重不敢腐败的态势营造、轻不能腐败的制度建设。而造成我国反腐败模式出现结构性缺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治吏与治财脱节。治腐先治吏,治吏先治财。因此,充分整合反腐败力量、全方位规制政府财政行为,应是完善我国反腐败模式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0.
最近以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为代表的一系列腐败大案、要案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怎样看待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我不想重复谈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的信心,全社会憎恶腐败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03,(4):45-46
关注世界风云,不难发现各国都展开了反腐败行动,国外涉及高层领导人的腐败丑闻、大案层出不穷。他们中有的贵为一国之首,却沦为阶下囚;有的遭到弹劾,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四处躲藏,逃避法律的追究。  相似文献   

12.
苏北  陈进之 《先锋队》2010,(4):42-45
近几年,党中央对查处各种腐败一直保持了高压的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一大批部省级腐败高官被拉下马,进一步表明了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但是,相对于大案、要案,群众反映强烈的还是他们天天看到的身边各种“小腐败”,因为各种各样的“小腐败”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像蚂蚁一样正一点点侵蚀着社会的肌体,侵蚀人们的思想和道德防线,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绝不能让“小腐败”成为大祸害再去查处,给党和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人文荟萃     
中纪委研究室孙志勇指出■官商型腐败是当前大案显著特征其一,受巨额利益的诱驱,官商型腐败常常发生在利润高、投资回报率大的经济领域或行业。主要有:工程建设项目承包;从事与色情有关的服务行业和娱乐企业;从事国内高价商品的走私贩私,逃避高额的关税;搞国有土地...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斗争,中央重视,群众关注。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的战略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了对腐败分子的惩治打击力度。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大有蔓延之势。近年频发的腐败大案问题警示人们:反腐败任重道远,依然是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一场硬仗。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7):79-80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对反腐败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与心血。他对谢步升案、左祥云案、瑞金贪污腐败窝案、黄克功案及肖玉壁案五件腐败大案的亲自过问与关注,彰显了我党惩治腐败、执政为民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腐败行为,人民深恶痛绝。雅安市永定桥水库大案今年初得以查办,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880余万元,群众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7.
腐败大案后,官场难免受到冲击。13年来,冲击却在官场内外分裂——对官场本身的冲击越来越快被控制、消弭;对社会的影响逐渐扩大。对于罗荫国,茂名三缄其口。"不会有人愿意谈。"广东省茂名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邓汉波明确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即便在此前广东省"两会"上,时任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被媒体问及此事时,也就简短几句了事。这是茂名腐败大案后的一个碎  相似文献   

18.
社会毒瘤,贻害各方自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的十多年来,前苏联国家的解体,导致了俄罗斯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危机重重。国家不但受到“立藩”、“割据”地方分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困扰,而且腐败也如同一股暗流侵蚀着俄罗斯各界。2001年9月7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了列昂尼德·巴里诺夫“腐败威胁俄罗斯国家利益”一文,从众多方面披露了俄罗斯社会近期种种腐败黑幕。正如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主席古罗夫所说:“俄罗斯在世界各国腐败轻重程度排名中已高居第82位,腐败危害之烈,已比各类刑事犯罪更严重、更直接地威胁着…  相似文献   

19.
昆明铁路局原局长闻清良伙同情妇涉嫌巨额受贿近日被起诉,为贪官包养情妇增添了新的案例。从近年来查处的闻清良、张曙光、刘志军、刘铁男等腐败大案看,“凡贪多色”的定律一再得到验证,官德败坏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20.
美国空军情报部主管艾勒最近指出。根据美国军方长期观察,大陆的黑客攻击能力遥遥领先于台湾。对此,台“国防部”发言人刘志坚表示,“国军在电子网络作战方面,有足够的实力迎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