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毒淀粉、塑化剂再到黑心油,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从下至上、从经到政震荡着整个台湾社会,甚至被媒体称为"台湾之耻",也让一直以来被精心推销的"台湾制造"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  相似文献   

2.
在利益日趋多元化的年代,公共管理亟需通过民主化的改革.建立起官方与民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推动政府行为与公众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达致和谐社会的目标。近期在重庆出现的“圆桌会议”,就是一种颇具价值的民主试验。  相似文献   

3.
“圆桌会议”之社区8000多居民所在的社区没有垃圾箱,脏乱差现状怎样解决?五名居民代表与四个职能部门于圆桌会议共商办法。3月15日上午,“万盛区和平社区设置垃圾箱圆桌对话会议”召开。当天,重庆市万盛区环保局、市政局、建委、东林街道以及辖区内学校、银行、厂矿负责人和居民代表30多人围坐一堂,议题直指社区垃圾箱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晓文 《公民导刊》2005,(5):35-37
读高中的儿子陷入热恋,身为医生的妈妈担心儿子出事,出差前左思右想之下,给儿子写了张纸条,并留下一盒“安全套”。没想到,此举竟使母子亲情破裂,儿子离家出走。后来,在专家的帮助下,终于和好如初。  相似文献   

5.
物理隔离程序隔离观念隔离从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来看,当前客观存在的官民三大隔离现象,令人担忧:首先是物理隔离。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以及领导机关,与广大群众,特别是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空间上拉开距离,相互避免接触。不少地方政府,甚  相似文献   

6.
仇官,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态。《清史稿》中就有记载,在18世纪末的四川、湖北,因政府在各种社会政策方面的失误,导致老百姓"益仇官"。"益"者,更加也。有"益"字,说明仇官的社会心态早已存在;加上"益"字,不过更形严重而已。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写史者说:"乱机四伏矣"。  相似文献   

7.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3,(24):27-30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制度,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三驾马车”。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许多人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花钱打官司,而最常用的办法则是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信访。其实,在这两种途径之外,还有一种更便捷、更温和有效的方法,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8.
“闹访”特点与官民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闹访困局待解编者引言从近期一些地方处理闹访事件来看,闹访已经陷入了一个困局——闹访者,往往要付出极高的精神和物质成本;而同时,闹访,也成为了悬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这种潜在的错误的思想认识致使闹访者和地方政府两败俱伤。究竟该如何看待闹访现象,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何在,如何化解,值得深思。我们约请了两位知名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系于官员之态度和作为。官员要按照"人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而不是"他们自己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的要求来为官。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政协委员余熙在该市“两会”上提出市政府也应及时开通微博,加强与民众交流的建议。代市长唐良智回应表示,市政府将认真考虑。不管武汉市政府最终是否“认真考虑”这个建议,我觉得结果都不会乐观。这倒不是说政府在搪塞委员,而是基于“围脖”和政府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流传于民间的顺口溜: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以至于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质问:现如今,我们还敢吃什么?  相似文献   

12.
郑炎 《人大建设》2006,(3):14-15
2005年,鲁山县人大常委会的一个个案监督,遇到了“考验”。写入《报告》的案例“对办案不公、久拖不决的案件,作为重点案件,由正副主任直接听取当事人的申诉意见,采取阅批、限期办结、专题听取汇报,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调查督办,举行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加大监督、办理的力度,使一些处理不公的案件、冤案、错  相似文献   

13.
李秀江 《小康》2008,(8):43-44
北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堵城",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可怕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像"血栓"一样堵在生活在北京的每一个人心里。奥运赛时保证交通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的承诺能够完全兑现吗?政府在一直书写着答卷。  相似文献   

14.
来了检查工作的,你接待不好,就被认为是政治上不成熟,检查、考核可能通不过。现在的检查工作就是比接待,谁接待好谁的工作就能打高分。再比如去上面要个项目,你不接待不行,很多部门要协调,不喝也不行。喝得好,项目就好钱就多  相似文献   

15.
倪玉平 《人民论坛》2023,(6):110-112
租房现象自古就有,古代租房并不容易。为解决市民尤其是官员和特殊人群的住房困难,历朝历代都兴建过很多公益性质的房屋供官员或百姓租住,成为平抑租金市场的重要手段,可谓“租房双轨制”。“租房双轨制”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租价,使得一些人能以较低的租金住上房子,缓解了社会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福利租房也容易滋生以权谋私的现象。有权有势的人多住多占廉租房,穷苦小民反而只能望房兴叹。可见,如果没有完善的审查机制和配套措施,再美好的住房设计也会走样。  相似文献   

16.
“大众风波”始末文\赵加积,要树生1992年10月,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发生了一场触及固定资产如何处置和产权关系的风波,缘由是新任厂长胡新华把100多台废旧设备、零部件等1200多万元原值,拍卖现值2155元(含固定资产65万元)为职工报销医药费31万...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一场"赔钱减刑"风波,把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到了舆论的波峰。而后,"赔钱减刑"现象在北京等地出现。几年来,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官民互动助推网络反腐“蝴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内外网络反腐已经跨越了单纯的自发性行为的阶段,呈现出官方与民间力量的互动局面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连锁反映,最终可能会在几个月后在密西西比河畔掀起一场风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把这种现象戏称为"蝴蝶效应"。近年来,信息灵通、触角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机构改革已进行多次,有一怪圈为“膨胀、精减,再膨胀、再精减”, 这就使得每次改革的注意力部分地集中在机构与人员的“增与减”上,相应地“官民比”也就每每被特别提及和关注。这些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最近,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特邀理事余兴安研究员回应了本刊读者提及的一些问题。余兴安研究员是长期研究行政改革问题的专家,他的视角或许有助于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陈某下基层不到一年时间,便因受贿罪而身入囹圄,葬送了无限美好的前程。有人在为之惋惜的同时感叹:都是挂职锻炼毁了他,如果他不来苏州任某区副书记,如果他不分管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也不至于这么快便被人“拉下水”。进而得出结论:这次挂职锻炼对组织对个人损失都太大了。乍一听来,似乎不无道理。然而,多数人不会这样看。陈某拥有许多同龄人无法企及的优势条件。他年轻有为,再加上党和国家的培养,出了高等学府,便走进中央国家机关。仕途刚刚开始,理应勤奋苦干,向党和人民作出回报,但他却没有珍惜组织上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