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海藏獒尘肺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5例成年藏獒的肺、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5例藏獒肺均有程度不等的尘肺病变,其中3例尘肺病变相对较重.表现为局灶型或弥漫型尘肺病变.局灶型尘灶与尘细胞结节呈星状、散状分布,多位于细支气管周围、肺泡隔和肺胸膜结缔组织中;弥漫型则尘灶与尘细胞弥漫性分布于大范围肺组织中,尘灶周围及尘细胞浸润局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局部肺泡隔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肺泡腔萎缩,肺组织结构破坏.细支气管周围常有慢性炎症,其下段管腔常可形成扩张和肺气肿区.同时,5例尘肺病例中均有程度不等的单核巨噬细胞性肺炎.5例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均有严重的尘灶和尘细胞结节.3例出现灶性或较大范围纤维化.电镜观察发现,肺及淋巴结中尘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内质网扩张,细胞中有大量尘粒聚集,尘粒聚集处细胞器破坏.尘细胞周围的肺泡上皮细胞也有程度不等的退行性变化.表明,青海藏獒尘肺为无机尘肺与有机尘肺组成的混合性尘肺,其发生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白银工业污染区绵羊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态观察表明,该地区绵羊有明显的中毒变化,特征为牙的损伤,皮下水肿,全身小动脉壁的玻璃样变,肺漫性肺泡隔炎、支气管与血管周围炎及片状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肾病、近曲小管上皮内核内包涵体及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超微结构变化是肺I型上皮的变灶和坏死、Ⅱ型上皮增生及肺泡隔胶原形成,肝细胞线粒体变性和肿胀、滑面内质网增生及过氧化物体增多,肾小管上皮内细胞器变性。元素分析发现,中毒羊心、肝、脾、肺、肾、肋骨、四肢骨、牙齿、全血及被毛铅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羊(P<0.05或P<0.01),肝、肾、肺及毛镉含量亦高于正常(P<0.01),主要脏器铅、镉含量达到或超过动物铅、镉中毒的诊断指标。因此认为,白银工业污染引起了绵羊铅、铅镉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3.
肾病-肾炎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3只14日龄的SPF鸡人工感染从上海市分离获得的1株肾致病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株IBV),分别于接种后第2、7、14、24、28和36 d扑杀,对肾、肺等组织器官进行了动态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感染鸡主要表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病理变化。在感染后的第2 d,支气管和气囊呈急性炎症变化;第5 d肾实质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肺充血;第8~13 d,肾和肺的病变最为严重;第14 d后,支气管和输尿管转变为慢性炎症,肾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病理变化。将M41标准毒株与上海株IBV的致病力进行比较,发现2个毒株引起的呼吸器官病变基本相同,但M41毒株对肾的致病力较轻,未见间质性肾炎和输尿管炎病理变化。证实,上海株IBV主要侵害肺和肾,并造成肾实质变性坏死和间质性肾炎变化。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pulmonary alveolitis),在人包括病因已被查明的许多疾病,如霉草尘肺、养鸟者肺、蘑菇尘肺、面粉厂工肺,蔗尘肺、木质纸浆工病等。其中以霉草尘肺最具有代衷性。霉草尘肺也称农民肺(farmer's lung)其病原主要为微小多孢子菌(Micropolyspora faeni)和普通嗜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 在动物,现已证明也存在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例如,近年来国外有不少关于马气喘病的报告,不过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地区马类动物气喘病的病因,经甘肃农业大学马类动物气喘病研究组的综合研究,认为是饲喂发霉带尘土的干草所致的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主要是寄生在霉败干草上面的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热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hydroscopicus)和干草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 faeni)等所致的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农民肺);无机尘肺主要是伴随饲草尘土所含的硅、铝硅酸盐化合物等引起的无机尘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镜观察及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海拔4 000 m左右)及甘肃省兰州地区各5只藏獒肺的组织结构和肺动脉血管壁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獒肺胸膜较厚,其中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较厚,固有层与外膜有较多弹性纤维;肺呼吸部肺泡管的数量多,每支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多条肺泡管,肺泡管宽大;许多肺泡常呈现萎陷的小囊,分布在肺泡管周围;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丰富,并呈扩张状态,管腔内红细胞数量较多.动脉血管壁测量结果显示,不同海拔地区藏獒肺小动脉中膜肌层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牦牛和驼马.  相似文献   

7.
比较观察和测量了高原藏羊和平原小尾寒羊的肺组织结构,并就藏羊肺组织形态测量指标与高原低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藏羊肺组织在肺泡大小、单位面积肺泡数和细小血管数、肺泡隔的厚度、肺泡隔内弹性纤维含量和毛细血管数量、终末细支气管的管径及细小动脉管壁中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的含量等方面与小尾寒羊的肺组织相应值比较,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和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正是藏羊肺组织适应高原低氧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内蒙古地区是否存在梅迪-维斯纳病(Maedi-Visna dieas,eMVD),本试验以内蒙古呼浩特市周边某屠宰场采集的12份绵羊病肺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病理学、巢式PCR和测序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肺脏发生纤维化,并且肺泡腔内Ⅱ型肺泡上皮增生以及间质增宽,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滤泡增生;巢式PCR结果显示:病肺组织中有梅迪-维斯纳病毒(Maedi-Visna viru,sMVV)G ag基因序列的特异性扩增,且与小反刍兽疫、绵羊肺腺瘤病毒以及支原体均无交叉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内蒙古存在MVD。  相似文献   

9.
对高原兔肺、肾、肝、卵巢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 ,肺实质由气体导管部和呼吸部组成 ,导管部中主要见到的是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偶见小支气管 ,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丰富 ,呈扩张状态 ,管腔内红细胞数量较多。肾内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别 ,均较少 ,而位于皮质中层的肾单位较多 ,髓放线发达。肝间质组织少 ,肝小叶分界不清。卵巢中闭锁卵泡多 ,并有大量间质腺。  相似文献   

10.
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5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Ehrlichia)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方法对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 7市 (州 )及青海省大同地区的 12个规模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送检的 2 19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圆环病毒 2型 (PCV2 )抗体检测。结果 ,抗体阳性血清 12 8份 ,其中母猪血清 75份 ,仔猪血清 5 3份 ;总抗体阳性率为 5 8.4 5 % ,母猪抗体阳性率为 6 3.2 5 % ,仔猪抗体阳性率为 5 2 .94 % ;同时对张掖市及大同地区的猪场进行了跟踪调查 ,张掖市 2、3、4和 6月份的阳性率依次为 12 .5 0 %、4 2 .11%、75 .0 0 %和 97.4 2 % ,青海大同地区 4月份和 8月份的阳性率依次为 12 .5 0 %和 85 .71%。表明两地的PCV2感染率随气候变暖而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从四川省10个规模化猪场和16种野生动物的粪样中分离鉴定出的67株大肠杆菌、5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猪源和野生动物源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0%(72/100)和29.2%(7/24)。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了三重PCR检测。在这124株细菌中,Sul1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7.6%(59/124),Sul2基因的检出率为17.7%(22/124),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18.5%(23/124)。药敏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9.9%。  相似文献   

13.
广西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采自广西14个市97个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发病猪场的197份组织病料(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组织病料和猪场进行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另外,对6个地(市)11个生猪屠宰场采集的外观健康屠宰猪的295份组织样品(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结果显示,在197份组织样品中检出PCV2阳性病料108份,平均阳性率为54.82%(108/197),阳性猪场62个,平均阳性率为63.92%(62/97)。PCV2与PRRSV、CSFV、SIV、PRV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总阳性率为42.13%(83/197),混合感染的猪场总阳性率为57.73%(56/97)。从21头外观健康屠宰猪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PCV2,阳性率为7.10%。由此可见,PCV2感染在广西猪群中已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和健康带毒现象使病情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216头三江白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了氟烷基因(Hal)特异片段,测得其显性等位基因HalN的基因频率为92.13%,隐性等位基因Haln的基因频率为7.87%。然后对不同氟烷基因型三江白猪的1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alNHalN基因型三江白猪的葡萄糖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与HalNHaln、HalnHaln基因型的相应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HalNHaln与HalnHaln两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基因型之间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钙、磷、甘油三酯、肌酐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选用断乳仔猪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进行生长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5、125、250mg/kg)的硫酸铜日粮对猪下丘脑及中脑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的影响。结果,日粮中添加125mg/kg(P<0.01)、250mg/kg(P<0.05)硫酸铜均显著提高了中脑、下丘脑多巴胺含量,但是随着铜水平的提高,多巴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中脑黑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铜浓度的提高有升高趋势。据此推断,高剂量铜可能通过调节中枢儿茶酚胺代谢,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动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将 4 0头 2 8日龄断奶杂交仔猪分为 5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 (硫酸黏杆菌素 10mg/kg 利高霉素 2 5mg/kg)和高剂量锌 (1、3、5 g/kg) ,观察了高剂量锌、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腹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抗生素和高剂量锌均能提高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 ,并能大幅度降低仔猪腹泻率 ,从饲料转化率和预防腹泻效果来看 ,以添加 3g/kg氧化锌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屠宰猪肝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对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保守区的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屠宰猪肝、血清中检测到了HBV,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与已发表的HBV S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100%。电镜负染色样品观察结果表明,在HBV表面抗原ELISA检测强阳性反应的血清样品中存在有形态、大小与人HBV Dane颗粒和小球状颗粒相似的病毒粒子。针对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ORF3重叠区设计了简并引物,采用巢式RT-PCR对屠宰猪肝和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屠宰猪肝中存在HEV。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抗体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样品垫(加样区)、包被了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和胶体金结合物的结合垫、包被了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和抗弓形虫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吸水垫依次首尾互相衔接粘贴在白色塑料板上,组装成检测弓形虫抗体的免疫胶体金快速试纸条。然后用其进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并用弓形虫IHA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经对已知弓形虫阴、阳性血清检测,与弓形虫IH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2.5%,金标试纸条较弓形虫IHA诊断试剂能提前2 d检测到抗体。结果表明,检测弓形虫抗体免疫胶体金试剂(金标试纸条)的敏感度高于IHA。  相似文献   

19.
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从吉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猪血清中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抗体。结果,212份样品中有94份呈现HEV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高达44.3%。被采集血清的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说明该地区的猪群中存在HE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以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ATCC VR 2332 株人工单独感染3 头3 周龄仔猪,并用PRRSV ATCC VR 2332株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联合感染2 头3 周龄仔猪,每日检查试验猪体温、采食情况及临床表现,并用HerdChek IDEXX 试剂盒测其血清抗体。PRRSV PCV2联合感染猪分别在感染后1、3周剖杀,PRRSV单独感染猪和健康对照猪分别在感染后1、2和3周剖杀,对全部试验猪的肺组织进行灌洗处理以获得肺泡巨噬细胞(PAM),用PAM进行抹片,同时用肺组织直接进行触片做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结果表明,用所获得的3 株单克隆抗体均检测到人工感染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另外,用IIF检测7 头临床疑似PRRS病猪的PAM抹片,其中沭阳县的2头猪呈现阳性反应;对这2头猪的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在盲传到第4代时Marc 145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进一步证实用所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检测临床样品的结果准确而可靠,且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通过IIF用于检测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