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领导干部收受“红包”问题之管见李广明近年来,乡镇领导干部收受“红包”问题十分突出。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也侵害了干部队伍的肌体。因此,研究和探讨乡镇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对于打击和预防基层干部贪污贿赂犯罪活动,培养一支过硬的...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近期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严控对乡镇的"一票否决"事项,清理和规范各种不合理的检查、评比、达标项目,以便为长期苦于围着上级转、围着评比达标转的乡镇干部们解解压、减减负,为乡镇职能转变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一时期,一些地方的乡镇时有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收受下属单位“补贴”的事,在群众中引起不好的反映。给领导干部发“补贴”的主要是乡镇财税所、计划生育办和城管办等有行政收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补贴的名目有:每月都发的“月补贴”,超时工作的“加班补贴”、“节日补助”,完成某项任务的“奖金”等等。这些单位为什么要给乡镇领导发补贴呢?原因有这样几种。有些单位感到乡镇领导为本单位工作帮了很多忙,想用这种“补贴”来表示感谢。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单位以此来讨好领导、笼络感情或达到其他目的。还有的单位本来没有这个打算,可别…  相似文献   

4.
近日,砀山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严禁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规定》。这一《规定》的主要内容是:自2001年2月1日起,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周住乡镇时间不少于5个晚上(法定节假日除外),正常工作时间一律不准“走读”;对所有乡镇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安徽省五河县20个乡镇的领导干部有一半以上家住县城,每天车接车送,既影响工作,又增加了财政负担,群众称他们是“走读干部”、“游击干部”。去年初,五河县委把乡镇干部住勤在岗情况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县委下发了《关于建立乡镇领导干部住勤在岗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住在乡,工作在村。县纪委每月两次不定期地到各乡镇私访查岗,每季度通报一次住勤在岗情况。县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做表率,县委书记花建慧家住50公里外的固镇县,一直坚持两个月回家一次。五河县要求乡镇干部住在乡 少“走读”@刘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察》2010,(11):48-48
海南省委副书记于迅指出,现在有些干部不愿意下农村,下不去坐不住。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漂浮,经常围着机关转,围着材料转,围着老板转。有的干部“会议室里喊大干,公路边上跑跑面,几百公里当日还,山区农民不见面”。有的干部即便下乡了也是“吃饱肚子,要几个数字”就回来了,不愿意深入调查研究,拿不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具体办法。我们要少说漂亮话,多干具体事。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常常会陷入“包围”之中。许多领导干部因“围”而疲、因“围”而怨,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身在“围”中不知“围”,甚至乐于被“围”,最终被“围”所误,因“围”而败。从某种意义上说,“识围”、“突围”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之一。首先,要善“识围”。概现时之“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谀围”。“谀”者,视领导圣明而阿谀奉承者也。世人多爱听好话,自有恭维者送上门。某些领导干部正是不识此“围”,坐惯了别人抬的轿子,被捧得晕头转向,失去了自知之明。二是“顺”围。“顺”者,视领导干部好…  相似文献   

8.
史永波 《中国监察》2010,(15):28-28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把办好“廉政大讲堂”作为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上至市委书记,下至乡镇“一把手”纷纷走上讲堂,定期为党员干部讲廉政课。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讲授廉政课1600余场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80余场次。这一堂堂廉政课如廉雨清风,滋养着党员干部的心田。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乡镇领导干部的变更和城乡干部交流的增多,出现了乡镇干部“城市化”倾向,即家在城市或县城,工作在乡镇的干部越来越多。群众戏称这些干部为“走读官”。据对10个省的一些地市调查,乡镇干部把家安在城市的,少的有30%,多的达90%。某省对12个县市区在乡镇工作的326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调查,有1844名在县城或市区购买或建有私房,其中有一个县21个乡镇的252名副科级以上工作人员,有224名在县城购房或建房,占88.3%。乡镇干部在县、市、区居住,虽然解除了干部的一些后顾之忧,但其不利影响也越…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乡镇或村级组织掌握的资金、资源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官大贪"现象在一些地区屡见不鲜,逐渐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针对这个难题,安徽省毫州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日前,毫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毫州市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毫州市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标志着对全市乡镇领导干部和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开展审计监督进  相似文献   

11.
母鸡下了一只蛋,屋里屋外“咯咯蛋”地叫个不停,直到主人撒给它一把米,才停止“报喜”。眼下,我们的一些干部居然也效仿起母鸡来,做了一点事,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在群众面前自吹自擂,到领导跟前邀功请赏,群众讥之为“咯咯蛋”干部。“咯咯蛋”干部喜欢作表面文章、摆花架子。今天一个新口号,明天一个新思路,后天一个新花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咯咯蛋”干部喜欢围着领导转。领导喜欢听汇报,便在材料上大作文章,把芝麻说成西瓜,把…  相似文献   

12.
朱文鸿 《中国监察》2010,(17):45-45
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然而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工作时,往往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由此造成出台的有些政策与基层实际情况不太符合,执行起来比较困难。群众把这样的干部称为“水葫芦”:成日浮在水面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下去倾听群众真实呼声。防止“水葫芦”现象,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升调查研究质量,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下半年开始,县乡两级人大将同步进行换届选举,这是2004年《宪法》修改后进行的第一次换届选举。此次换届涉及的面广人多,干部新老交替的力度较大。因此要做好工作,周密安排,谨防“届末现象”的出现。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对领导干部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过去,每逢换届  相似文献   

14.
在谈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时,国人有句十分凝炼而富含哲理的警言,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么究竟谁属“上梁”?有人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领导干部当属“上梁”。这种回答不能说没有道理。的确,各级领导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身居要津,毫无疑问属“上梁”之列。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极易产生“上行下效”的结果。有鉴于此,党中央决定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列为近期反腐败斗争重点,要求认真搞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只有自身廉洁了,才能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发言权和主动权,才能动真的来实的,…  相似文献   

15.
胡金保 《政府法制》2013,(36):57-57
今年以来,山西省盂县公安局牛村派出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做到工作跟着民生走、心思围着百姓转,着力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实现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前到乡镇调研,一些农民反映,为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一些乡镇通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作出决议:向老百姓收取人均50元至80元的教育事业费。有了这个“令箭”,乡镇干部上门催收时便“理直气壮”地对农民说:“这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不交钱就是违法。”农民对此意见很  相似文献   

17.
到“十二五”末,为实现“新型工业集聚区、都市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名胜区、现代物流核心区、绿色生态宜居区”的战略目标,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12年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多达76项。为真正做到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项目在哪里,警力在哪里,确保与重点工程项目的“零距离”、“保姆式”服务,晋中市公安局城区分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石宝吉挂帅的服务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护航”领导组,并抽调警力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其职责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决定.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是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现状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中心环节.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使我体会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辱领导使命,就必须做到“四优四慎”.“四优”即廉优、绩优、才优、公优;“四慎”即慎权、慎欲、慎傲、慎独.  相似文献   

19.
蔡玉高  梁娟  方列 《政府法制》2010,(12):12-1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20.
纯海 《政府法制》2009,(3):42-43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