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2002年8月,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就是发展核武器,伊朗发展核武器肯定会造成核扩散。因此,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打压伊朗,企图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在美国的压力下,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了五次核查,2006年至2007年联合国先后通过了“1696”号决议、“1737”号决议和“1747”号决议,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工作,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各种场合声称“不排除动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打压和力量的极端不对称性,伊朗全面分析了自己优势和短处,综合施策,巧妙运用战略战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战略压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同日,联合国安理会作出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的第660号决议,8月6日,安理会通过对伊实行强制性全面制裁的第661号决议,标志着国际制裁的正式启动。此后,联合国安理会就伊问题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迄今已有63项之多,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1月 8日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关于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新决议 ,即第 14 41号决议。该决议是美英两国应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的要求 ,在对原决议草案进行修改后提交安理会讨论通过的。第 14 41号决议强化了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机制 ,同时也为阻止美国单方面对伊动武、维护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 ,以及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决议要点如下 :———尊重伊拉克、科威特及其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阿盟及其秘书长穆萨在有关问题上进行的努力表示赞赏。———敦促伊…  相似文献   

5.
根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92年宪法第84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提议,在审阅关于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政府报告和国会外事委员会报告后,越南第九届国会第五次会议于1994年6月23日通过《关于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决议》。《决议》内容如下:一、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二、通过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显示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建立公平法理秩序,鼓励海上发展与合作的决心。三、在《公约》规定和国际法原则基础上,国会申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其内水、领海的主权及对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和裁判权,要求别国尊重越南的上述权益。四、国会再次重申越南对黄沙和长沙两群岛的主权,并主张本着平等、谅解、相互尊重,尊重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尊重各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裁判权的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桀骜不训,敢说敢于,被称为"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70年代中,萨达姆便在伊拉克掌握了实权,1979年正式上台执政,不久便爆发了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8月28日,他下令伊拉克军队入侵并吞并了科威特,从而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的一场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的海湾战争。战争以萨达姆的失败及被迫接受安理会的有关撤军决议而告终。但萨达姆并未认输,在此后与美国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他屡次巧妙地躲过了美国的在弦之箭,并以敢同美国"叫  相似文献   

7.
8月初,伊拉克政府宣布中止同联合国负责伊武器核查的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又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中止定期审议对伊制裁问题的1194号决议。此后,伊国民议会建议政府完全停止与特委会的各种合作,而美国则表示不接受伊的上述立场,并声称如外交手段不能迫伊就范,不排除使用武力,致使伊拉克与美国在武器核查上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8.
第34届非洲统一组织(非统)首脑会议6月8—10日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30多个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等出席会议,共商非洲和平与发展大计。 会议成果 本届首脑会议审议批准了此前召开的第68次非统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提出的全部31项决议,对非洲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通过了《瓦加杜古宣言》和关于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团结,努力维护和平,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9.
1921年8月3日颁布关于土壤改良协作社的命令。8月9日颁布人民委员会关于实现新经济政策原则的命令。通过设立出口基金的决议。8月12日颁布恢复大工业的措施。8月16日颁布组织农业合作社的命令。8月22日科米自治州成立。9月1日卡巴尔达自治州成立。9月2日苏俄与挪威签订贸易协定。10月1-10日召开全俄电气化工作者代表大会10月12日成立国家银行。10月17日颁布征用和没收私人财产的办法。10月18日克里木自治共和国成立。10月26日吸收消费合作社参加执行采购任务。10月29日签订关于向美国“药品和化学试剂生产联合公司”提供在乌拉尔开采石棉矿…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1日,美国众议院作出决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决定拨款1亿美元,于1999年将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该项决议在巴勒斯坦及整个中东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1.
8月1日 苏丹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1769号决议,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大约2.6万人的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19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批准了乌兹别克斯坦关于退出该组织的申请。这是乌2006年8月重返集安组织以来的再次退出。此举的深层次原因是乌对外政策目标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空间一体化进程矛盾的积累。退出之后,乌将继续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求一种更加谨慎的平衡关系。乌的退出,对集安组织的负面影响有限,将促使俄罗斯加强该组织内部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战后50年来,日本虽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但其与亚洲邻国之间却迟迟无法建立起真正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其原因在于日本政府至今未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事实,承认其侵略他国的错误。本文从对日本国会是否应该通过“不战决议”的争论,各党派相互妥协的“国会决议”议文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原旨,日本实施“大国外交”战略与“决议”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剖析,揭露了日本国内出现多起否认侵略他国错误事件的根源,在于“不战决议”对侵略他国的错误采取的躲躲闪闪的回避态度,为国内那些为战争翻案的人提供了翻案的机会。这不仅引起国内进步党派的反对,而且造成了亚洲各国人民不信任日本政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1483号决议看联合国在战后伊拉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的结束 ,为全面重建伊拉克铺平了道路 ,而且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的现实 ,在重新确认联合国权威的同时 ,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 ,也给《联合国宪章》提出许多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大事综览     
2011年10月大事综述如下: 一、中俄否决叙利亚决议草案。4日,一份由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四国联合起草并得到美国支持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草案对叙当局进行了强烈谴责并要求叙政府立即停止一切暴力镇压活动,呼吁叙建立一个无暴力、无威吓、无恐惧和无极端主义的环境以开始新的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大事综览     
2005年9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重创,布什政府被指救灾不力。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区登陆,给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造成重灾性破坏,其中新奥尔良市因地势低洼几乎全城被淹。“卡特里娜”飓风共导致1209人死亡,其与随后的“丽塔”飓风一道造成的物质损失估计在700—1300亿美元之间。美国政府事后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灾工作,布什总统于8月31日宣布组建由国土安全部长负责的内阁级特别小组,以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救援工作,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救灾与重建拨款总额可能高达1…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5日,越共中央十届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的第26号决议.这个决议是在越南革新开放进行20多年后,关于"三农"问题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决议.从越南建国和卫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繁荣离不开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发展农业、农村,提高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一项战略任务,是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后的第一次实践 ,是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的一个突出事例。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 ,发动了这场战争 ,国际社会没有把美国拦住。战争发生后 ,美国又在某种程度上把战争的结果强加给国际社会 ,在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表现了国际社会的无可奈何。但伊拉克战争有许多出乎美国决策者意料的事 :他们没有料到联合国不授权 ,没有料到对美军的抵抗主要发生在大规模战争结束以后 ,而不是以前 ,没有料到“对民主的普遍诉求”在伊拉克不那么管用 ,没有料到伊拉克的国家建设如此之难。现在美国陷在了伊拉克 ,这里成了单边主义的泥潭。伊拉克战争已经表明 ,单边主义的代价太大 ,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代价太大 ,而且也大大损耗了美国的软国力。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总统执政后,古美关系出现新变化。今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解除对(古巴裔)美国公民前往古巴探亲及向古巴亲属汇款的限制,并准许美国电信企业进入古巴电信网络建设和卫星广电服务市场。6月,美洲国家组织废除1962年通过的驱逐古巴的决议后,美国表示希望古巴回归这个组织。这在50年来两国相互敌视关系中很少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核试验,引发东亚地区重大变局。联合国安理会做出1718号决议对朝实施制裁,但中、韩、俄、美、日对1718号决议的解读各不相同。朝核危机的持续存在,为美国继续控制韩国、日本提供了理由;日本显露出借机谋求东亚地区主导权的意图。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韩日借机升温军备竞赛。要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核问题必须回归和平解决的正确途径,建立东亚集体安全机制才是正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