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列宁逝世后的一个很长时期,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思想,是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不是从生产力出发去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性,研究采取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才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进行怎样变革才最有利于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时,重点由农村转到了城市,其任务和目的就是调整现成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四化”的步伐,要完成此任务,达到此目的,则须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借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把生产方式看成是一个巨系统,把完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改革实践提高到系统工程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党的监督面临的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生产力,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应地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仍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还有部分的不适应(甚至是很大的不适应),难免会带来和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使腐败现象大量滋生和蔓延,同时,也使党的监督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一)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使拜金主义无孔不入。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这种原则不仅体现在一切经济活动中,而且潜移默化,扩散和充斥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5.
李冬俐 《学理论》2012,(16):42-45
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模式具有独特性,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因此,它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用既定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既有对经典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也包含了根据国情探索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由于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结果,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就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所以,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根据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指衡量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先进与否或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进步与否的客观尺度.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我们必须坚持运用这把尺子来裁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生活现象.同时,必须坚持以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基础,来构造和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凡是适应的,就应当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但不能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理解为生产力与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运动。不能简单地从生产力是否发达、先进来判断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研究一个国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既要研究生产力发展状况,也要研究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化。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不是生产力向前发展了,而是生产关系变得"落后"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内容、形式以及变革,并以生产关系为中介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发生变革。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要确立它的历史地位,并最终战胜旧制度,必须创造比旧制度更高的生产力,否则就不能把历史真正向前推进一步,最终会被历史所否定。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生产力才是判断历史和上层建筑的存在和变革是否合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所有制实现形式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已经成为现实。那么,经济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它和社会主义制度应当建立在生产力相当发展基础上的原理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从这个原理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些早期著作中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英、法这些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这是他们根据当时  相似文献   

1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帝国主义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技术革命,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高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量,适应这种情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进行了某些调整,从而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获得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报告纠正了过去那种单纯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来发展生产力的做法,同时也不为某种学术观点所左右,认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多条渠道,要多轨齐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满足人们对物质需要的欲望出发,教育人们认清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是从影响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出发,要求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是从整个生产过程出发,强调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重视发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力量.“报告”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的论述,实际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而且揭示这样一个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是哪个单方面起作用,而  相似文献   

13.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济比较落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对此,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先在经济落后国家发生,是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从理论上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人们坚定在我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首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回答了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历史代价,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并已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基本路线,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以下六个观念: 一是确立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力的历史,同时也是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改革不适应甚至阻  相似文献   

15.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观点,不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且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阻碍和束缚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只有通过革命砸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由不适合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4)
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党在不同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时期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到邓小平时期将计划与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制度属性。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过程,这将持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环节和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使社会主义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机体充满活力。正确识社会主义社会机体活力的含义、源泉及其实现,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用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场变革要由思想观念的变革作为先导,同时又会促进思想、道德的进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相似文献   

19.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帝国主义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技术革命,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高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量,适应这种情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进行了某些调整,从而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不适应状况发生新变化,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出现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社会基本矛盾内含的矛盾分析方法要求在改革方法上要"上"与"下"联动,"点"与"面"协同,"破"与"立"并举,"变"与"稳"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