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薛原在《画家物语》(金城出版社出版)中介绍说:我有一张碟片,是关于吴冠中的,是当年凤凰卫视采访吴冠中的专题片。我有时候会拿出来播放,每看一遍,总是涌上激动。感动的是吴冠中的真诚,是吴冠中的坦率,尤其是他抨击美术圈的种种怪现象的言辞,犀利深刻,不留情面。在接受访谈时,已步入人生晚年的吴冠中说,他这一辈子,很孤独。他有亲人,但一步步往前走时,亲人 相似文献
5.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反鸟托邦小说的典型作品,也是他对极权主义本质认识和预示的融合之作。其中通过主人公温斯顿在极权高压下的一系列惨绝的经历,奥威尔将极权社会的种种弊病展现在读者面前,警告世人如果仍旧对极权主义不加制止、放任自流所酿造的苦果,极力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灭绝人寰极端思想的愤恨,以此达到警世、醒世和喻世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访于庆成的时候,他刚刚送走两位专程来蓟县向他学艺的韩国学生。不及落座,他就从不久前在宁夏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说起,贺兰山苍劲古朴的原始岩画给了他很大震撼。于庆成说:“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他们在几千年前创作的作品,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没有落伍,而且还能给我的创作带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国历代帝王里,宋徽宗赵佶几乎无人不晓。若论治理天下,他以昏庸无能闻名;但在书画艺术这一行,他却是一位行家里手,在历代帝王中可以夺得“冠军”之称。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作为东方国度的日本和中国的两位文学巨子,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具有一颗孤独的心.这种孤独的心灵,带给他们的小说一些共同的文学特质:孤独的人物形象,人与自然的融合,爱与美的女性形象,对内心感觉的注重. 相似文献
10.
刘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1):69-71
孤独个体是克尔凯郭尔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既指对人自身的限制性和扩展性因素进行综合的关系,也指单独存在的个人。前者强调孤独个体的生存不是一个有本质的存在实体,而是一个生成着的建构过程;后者强调孤独个体并不存在于理性的普遍性中,而是闭锁在个人的主观性和内向性中,即生存在极端情绪化体验的个性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文史的精通熟悉,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从纯艺术的角度说,毛泽东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他的书法艺术,另一个便是他对戏剧艺术的喜爱。许多艺术家都在与毛泽东不多的交往或偶尔的接见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并以此为荣。其中,就包括著名河北籍艺术家塞克和张瑞芳。毛泽东与两位河北籍艺术家的交往故事,既体现了革命领袖的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又折射出毛泽东与艺术家们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也许,人性是不应该孤独的,但为了多数人不孤独,需要少数人去孤独地思想?没有孤独就没有新思想、新发现?马克思说最先进的思想永远只有少数攀登在山顶的先进人物才可能接受,马克思是赞成思想者孤独的?孤独是一种创作状态.<苦恋>就是在孤独状态下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也许,人性是不应该孤独的,但为了多数人不孤独,需要少数人去孤独地思想?没有孤独就没有新思想、新发现?马克思说最先进的思想永远只有少数攀登在山顶的先进人物才可能接受,马克思是赞成思想者孤独的?孤独是一种创作状态.<苦恋>就是在孤独状态下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15.
也许 ,人性是不应该孤独的 ,但为了多数人不孤独 ,需要少数人去孤独地思想 ?没有孤独就没有新思想、新发现 ?马克思说最先进的思想永远只有少数攀登在山顶的先进人物才可能接受 ,马克思是赞成思想者孤独的 ?孤独是一种创作状态。《苦恋》就是在孤独状态下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17.
父亲今年八十有九,又比去年老了一些。他平常不喜欢来我这里,即使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走。因为他觉得待在我这里很无聊,就像坐牢一样。没有人和他说话聊天,没有地方也没有人可以和他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谁有多少闲功夫和老头子们聊呀! 相似文献
18.
说起沈从文与青岛,就如同在讲述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巴金曾说:1932年,我来到青岛一个朋友山上的宿舍,在这里创作了《爱》和为《砂丁》写了序。此处他提到的山就是八关山,朋友的宿舍就是沈从文故居。八关山东麓,福山路,3号。站在门牌前,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与高处的小楼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绘画史上,齐白石广为人知。这位戴着圆圆眼镜、手拄着红漆拐杖的老人形象是如此的平凡,但是他笔下所描绘的小虾、小鱼等艺术形象却非常神奇,征服了国人。1953年齐白石寿诞之日,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在当时颁发的奖状上写着齐白石先生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创造上有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侯迪夫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74-74
大体上,教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导师型、匠人型、“和尚型”。导师型的教师具有教育家的眼光、学者的知识、艺术家的灵气,能自觉地将教导的方向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不断更新观念,丰富学识,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因材施教,乐此不疲。导师的出现不是单纯凭“教”,凭认真负责能够实现的,还必须会“研”,这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逐步提升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良性循环,必须一方面努力地教,一方面不懈地研。众所周知,写文章是整理思想、提高认识并使之明朗化的最有效手段,教师缺少了这一活动就不可能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