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陶富源、陶庭马所著《马克思学说现实人本主题论》一书敢于理论创新,敢成一家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马克思学说现实人本主题"的划时代命题。此外,这本著作具有资料丰富,论证扎实、方法科学,整体性强以及立足实践,契合时代主题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明 《探索》2001,4(3):46-49
马克思主义在整体性上是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而这种整体的特征必然制约它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自由和必然在马克思的总体视野中,是人的社会生存状态,而不仅仅是认识实践状态。这是由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个人是以历时性和共时性感性具体的个人为基础的。人的本质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因而处在生成和变化的历史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降,元哲学研究呈现为三种基本样态:类比"元理论"的逻辑出现的科学形式的元哲学、从"哲学是什么"角度启动的新的观念与体系的各种呈现的元哲学以及作为不同哲学体系的"框架"的元哲学。在元哲学研究的基本样态启发下,马克思学说元哲学研究也呈现为三种基本形式:根植于元理论逻辑的科学形态的马克思学说的元哲学、剖析马克思对"哲学是什么"的追问从而发现马克思学说的元哲学以及揭示马克思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探求马克思学说的生成逻辑与存在根据而确立的马克思学说的元哲学。  相似文献   

5.
庄友刚 《唯实》2002,(11):3-6
“回到马克思”的口号正确坚持了解释学的客观性原则 ,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重视不够 ;“让马克思走入当代”的口号宏扬了生存世界的生活旨趣 ,却将文本作者的本意搁置一旁 ;“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的口号虽然凸显了马克思学说中具有当代意义的思想资源 ,但却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走向了极端相对主义。它们失误的共同根源 ,在于分裂了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展开,既有时代变化发展所要求的必要性,又有其理论自身内在品格所决定的可行性。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一是在当代问题中重读马克思经典文本;二是在人民历史实践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是在中国文化与马克思学说的契合中重视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分析起点,现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实践悖论和理论困境,即"企业发展的悖论"和"现代经济学的困境".只有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个新社会公正原则的基础上理顺各种劳动关系,解决现代企业的"风险责任主体缺位"问题,才能解决企业发展的悖论,走出现代经济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意义魏泽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实现领导作用规律的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无...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2)
马克思学说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人的解放是贯彻其始终的逻辑主线,整个马克思学说体系就是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凝结在一起的整体。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正题,是整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合题,是整个体系的逻辑终点。马克思学说体系是以人的解放为主线通过否定之否定逻辑构筑而成的完整的总体性圆圈。  相似文献   

10.
唐忠宝 《理论研究》2012,(1):53-55,58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去马克思化"倾向,它具体表现为人们或者不重视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观点,或者滥用、误读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此一来,"马克思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被边缘化了。这种"去马克思化"的倾向一方面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了巨大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必然导致其理论自身合法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高宁 《世纪桥》2011,(17):45-46
马克思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它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学说、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三者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在指导人们推进自身解放的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邓昌福 《探索》2007,42(4):125-127
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学说,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进程进行了严密论证和科学分析,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将在自身基础上经历不同发展时期;同时,马克思对待其创立的"阶段论",始终采取科学的态度,指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及其阶段的划分,是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看待马克思的"阶段论",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1986,(5)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和如何实现这一领导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卓越领导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14.
政党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的创立具有特殊的时代条件。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的基本内涵,对于从思想、组织和作风等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0年3月,全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创立。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全国最早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团体,为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自研究会创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最早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团体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掀起两次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16.
“现实”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前提,是马克思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给予批判时做出的一个根本性论定。但后来的研究者往往忽略了理解马克思现实概念的一个根本性困难,即“现实”在理论上的不可界定性与可界定性所构成的自我指涉困境。理解马克思辨析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从“现实”概念探究的“前史”入手,在马克思这里,“现实”在理论上的自我指涉困境只是一种表象。我们虽无法以理论证明的方式去界定现实,但可依现实活动本身对其内涵给予解释和展示。“可感性”“实践性”“整体性”“特定性”是“现实”自我解释的四个方面,其环环相扣在人的现实理论活动与现实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共同宣示着现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观点搜索     
研究马克思: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 韩庆祥在第179期《学习时报》上发文指出,当前研究马克思应注意下面几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较多关注和引用马克思得出的结论而忽视其方法论。马克思的学说包括方法、问  相似文献   

18.
被马克思称为天才大纲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首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实和本质,对于引导马克思从经济视角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考察恩格斯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对于驳斥马恩对立说,沟通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内在逻辑整体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功绩和价值。但是,作为马恩早期文本,《大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考察和批判的不成熟,但这恰恰证明在思想史视野中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发展的持续性和不断深化。为我们科学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截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只有通过经济学基础和社会主义价值旨趣才能得以合法表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经验主义、非历史主义以及狭隘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及其导出的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学说摆脱了空想,彰显出社会主义主体向度与客体向度的辩证统一,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不以事实为依据、不研究规律、不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所谓“学说”,不能称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依据的就是事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