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令限期拆除本是行政机关针对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行为常见的执法手段之一,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责令限期拆除行为的性质以及可诉性存在较大争议。尽管《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第九条并未明确责令限期拆除是否属于行政处罚,但其第六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作为兜底性条款为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性质保留了法律依据。基于责令限期拆除行为的"二元化"结构,若行政机关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行为居于行政执法程序的中间环节,则将其视为一种过程性的行政命令,不具有可诉性;若行政机关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行为居于行政执法程序的最终环节,无论其采取何种形式,均视为行政处罚,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履行查处程序并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2.
乐敏  曹海燕 《人民司法》2012,(2):103-106
【裁判要旨】在规划行政许可利害关系人起诉的案件中,对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判定,采取法律权利+相当因果关系的标准,未办理房屋权属登记但已入住的房屋买受人为规划行政许可行为的利害关系人。对于利害关系人的起诉期限问题,应综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进行判定。行政机关错误告知起诉期限的,告知期限长于法定期限时以告知期限确定起诉期限,告知期限短于法定起诉期限时以法定起诉期限确定起诉期限。  相似文献   

3.
案件起因2003年6月21日,南通市民朱瑞珍向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规划局”)举报其北邻倪某在自宅西南端距其住宅1米余处违法建造小楼一幢,侵犯其相邻权益,要求予以拆除。规划局于同年6月23日接举报后责成规划监察部门查处,并于7月9日、10日分别立案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8月10日,规划局向倪某送达通规监(2003)告字第2037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03年12月23日,朱瑞珍以规划局在接到举报后60日内没有作为为由向港闸法院起诉,要求判令规划局履行法定职责。2004年1月2日,规划局向倪某送达于2003年12月31日制作的通规监港(2003)罚字…  相似文献   

4.
[案例简介]涉案房屋登记在长沙原某运贸公司名下,该公司2001年改制,2007年3月经破产程序后注销.2017年,因涉案房屋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政府拟对涉案房屋拆除并制定补偿政策,任某等6户自称涉案房屋的公房承租人,不满1170元每平方米的补偿标准,双方未能签订协议.2018年9月,涉案房屋被长沙市某街道办强制拆除.任某等6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涉案拆除行为违法.一审认为任某6户无证据证明是公房承租人,亦非产权人,在涉案房屋上亦无重大添附,其并非涉案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遂裁定驳回起诉.任某等6人上诉、申请再审均未获支持,遂向某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相似文献   

5.
所谓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公开举行为利害关系人举办的听证会,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的事物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按照行政处罚法第5章第3节第42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信访条例》中规定的复查、复核申请人范围仅限于信访事项最初提出人,但实践中却存在着与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情形。是否受理这类申请,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根据《信访条例》的立法精神和确立的信访工作原则,借鉴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相关规定,复查、复核申请人的范围应当既包括信访事项最初提出人,又包括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7.
徐智勇 《中国公证》2009,(12):47-49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该条规定为公证机构办理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提供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仅就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来阐述对该规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实行法治的代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问题及其意义某市消防队在检查一歌舞厅时,发现重大火警隐患,便责令该厅限期整改,但该厅置若罔闻。面对极有可能酿成火灾的危险,消防队唯一应做的是依法责令其停业。然而,按照《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被处罚人提出了听证要求,为此,一般来说,最快也要在1...  相似文献   

9.
李豆豆 《法制与社会》2013,(23):169-170
我国《行政处罚法》确定了听证程序制度,听证程序能够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确定,是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一次重大跨越。《行政处罚法》第42条是对该听证程序制度的规定。本文主要从目的解释的角度分析了该条文的优点:维护程序的公正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本文也提出了该条文所反映出来的不足以及一些相关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行改变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期间的法律关系主体结构,政府作为征收一方直接与被征收人发生法律联系。该条例第25条所规定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宜认定为行政合同,该条第2款有关规定实质上设立了一种新的行政合同履行纠纷的解决方式。不过,该条规定的实施受到了现行《行政诉讼法》的限制。新的行政合同履行纠纷解决方式是否真正建立,有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甲、乙系夫妻关系,共有房屋一栋,现甲、乙自愿将该房屋赠与其年仅八岁的儿子丙,申请公证。这项公证,应如何公证,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需为受赠与人丙设立代理人。理由是:司法部1992年1月颁布的《赠与公证细则》第十条第二款中强调:赠与人在接受财产时,在《受赠书》或《赠与合同》中要有“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及理由”。根据司法部关于赠与公证的解释,在办理甲、乙赠与丙一栋房屋这一赠与公证时,应考虑丙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应为其设立行为代理人,因甲、已是丙的父母,即法定监护人,丙的行为应由甲、动代理。丙是…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拆迁许可一旦生效,拆迁许可确定的拆迁范围(即红线)之内的房屋肯定要被拆除。可能是被拆迁人自愿拆除或者被拆迁人同意拆迁人拆除;也可能是被拆迁人不同意而被强制拆除;还可能是由于拆迁人采取停电、停水、停气、断路、骚扰、恐吓等非法手段迫使被拆迁人接受拆除的现实。第一种情况效果最好;第二种情况如果能做到依法进行,是立法者所追求的结果;第三种情况是一种侵权行为,是法制国家所不允许的行为。依法强制拆迁可以保证有关项目的顺利进行、维护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冲突的平衡、体现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依法强制拆迁是《条例》、《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科学设计,在拆迁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是调整公证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公证当事人、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开展公证行为,应当遵守《公证法》的规定。关于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公证法》用一个章节四个条文规定了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公证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的法律责任。其中,《公证法》第44条专门就公证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扰乱公证秩序应当承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做出了规定,从立法的角度予以了明确的规范。然而,从法律实践的角度上看,该  相似文献   

14.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近些年来行政法学界讨论较会、分歧也较大的一个问题。刚公布的《行政处罚法》对这个闸题也作了一些规定,但并没有弥合分歧,消除争论。结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与以前的理论研究,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理论界的不同观点理论界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一事不再罚系指对于个人或组织的某一违法行为,只能依法给予一次处罚,不能处罚两次或多次。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已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不再予以处罚。第二种观点从为一事不再罚系指同一行政机…  相似文献   

15.
公证救济程序的重新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疆 《中国司法》2006,(4):59-61
基于“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基本法理,2005年8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对公证救济程序作了专门的规定。其第39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6.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所规定的补偿协议,其性质是行政合同,对该行政合同的缔结与履行,虽然吸收了房屋被征收人参与行政过程的理念,但仍然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施加给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的行政义务。因此,补偿协议只具有程序上的意义,其纠纷解决方式并未制造新的诉讼类型,同时通过解释也可以避免与《行政诉讼法》相抵触。条例的创新之处在于改进了行政执法方式,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四、审查、决定从严格意义上讲,审查和决定是两个程序,但从《行政处罚法》看,这两个程序被规定在了一起。《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8.
带有公益色彩的民事权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现状及案件受理、审理思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中,第一个便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有资格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及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人。这种规定与公益诉讼原告的广泛性相冲突。因此,  相似文献   

19.
1996颁布的《行政处罚法》是近年来一部难得的较好的法律。该法的内容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的规定,而它在行政处罚领域中确立的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就其立法的价值取向看,体现了依法行政的行政民主思想,这一点在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法行政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具有时代意义。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包含以下几项重要制度:1.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分离制度在大量的行政行为中,行政处罚作为一种常见的具体行政行为,其行为后果将直接影响相对方的利益。为限制行政处罚的任意性,又兼顾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行政处罚法规定了简易程…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立法性听证的运作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行政处罚法》和《价格法》的相继颁布实施,听证程序走出了书斋,成为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定制度。但二法中所说的听证并不完全相同。行政处罚法中的听证,是就行政处罚的具体事由听取当事人意见;价格法中的听证,则是国家价格管理部门就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定价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前者一般称作裁决性听证或行政司法性听证;后者由于其结果将是一个对供方的市场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定价规则,具有准立法的性质,故称之谓立法性听证。因此,所谓行政立法性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立法性活动中公开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