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应以政治和法律伦理为基础。古代国家强调政治的伦理性,近代西方产生国家非伦理化观念,而中国则一直坚持政治伦理传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各方面、各环节加强政治和法律伦理建设。加强立法伦理建设,必须强调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正义性,使制度和法律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加强行政与司法伦理建设,必须强调治理手段的正当性,正确认识行政手段的功利化以及隐蔽性非道德行为,调整政绩评价取向。  相似文献   

2.
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和谐是生态和谐的良好前提。生态和谐的社会共识是在逐步凝聚观念认识之相同点的进程中把握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发展状况、公众动态思想与社会进步趋势等因素以增强伦理共识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需要真正形成生态和谐的社会伦理共识,一方面以生态和谐全局推动社会和谐整合,以提升和谐能量及优势;另一方面以和谐社会引导生态和谐优化,转变生态失衡,推进生态文明。有确切路径的道德模式须落实在每个公民都可践行的可持续的伦理范式上。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希求塑造的是整个社会机制的生态良心以及在生态良心审视下的生态行动。为了实现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我们对待自然应该审慎思虑、合理行动与有效转向。一种可持续的伦理范式将在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有效推动下以和谐观念为引导支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科技伦理治理旨在完善公共政策的伦理向度,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伦理规约。但既有的发展观念与科技演进的历史往往呈现出发展与治理二者割裂的倾向。当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具备三个突出特征:“科技的内在发展属性”、“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科技发展对象的转变”,这三者成为目前科技伦理治理的主要挑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反思性发展观”这一新型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消解了发展与治理的对立关系,以“价值的共识塑造”为核心,以“集体性的磋商”为基础与原则,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前瞻性的预见”、“实时性的评估”和“系统性的调整”,并以发展为核心形成了治理新规则,同时以治理为引导塑造了发展新路径,是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加以重视的新型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既有远大发展前途和广泛应用前景,但也远未成熟,尚难以准确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伦理道德后果。为加快构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应精准识别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伦理困境,确立人类主体性、可持续发展、伦理嵌入性和发展平衡性的基本构建原则。应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发展伦理委员会、识别伦理问题并确立伦理准则、制定伦理规范的实施方案、推动嵌入伦理规范的行业发展和产品研发以及实施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投放与反馈,以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5.
高云 《中国行政管理》2016,(12):147-149
治理腐败、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职人员行政伦理道德水准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西方国家从早期注重运用强制性惩戒性制裁等他律控制手段日益向加强建设行政伦理转变。特别是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行政伦理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成效显著,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旺 《湖湘论坛》2021,34(2):121-128
算法风险触及、引发、衍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算法风险治理的伦理结构化进路,主要是指通过建构算法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伦理原则制度,确定相对稳定的伦理框架和逻辑体系,形成合理可靠的伦理关系结构,从而确保算法符合道德伦理要求。伦理结构化的表达与呈现方式对提升算法治理能力十分重要,是推进算法风险治理的重要范式,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全面实施和执行算法的道德规范,推动算法的伦理建设进程。算法风险伦理治理结构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建构算法风险伦理评估模型与审查体系;提升算法的伦理信任阈值与制定评估指标;设立算法风险伦理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7.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面临着改革如何避免"一刀切"、如何计算自然资源的资产价值、如何确定有偿使用的范围以及如何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作用等难题。为顺利推进改革,在实践层面应当有效落实"资源有价、使用有偿"的准则和"资源有限、使用有序"的准则;在制度保障层面应当加大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立法力度,完善与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相关的政府管制规则、市场化规则、高效利用规则和绿色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评价党的工作的最高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渝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  相似文献   

9.
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的政党和执政党,其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理论资源来源于越南、原苏联和中国;其基本经验是始终忠于和坚持马列主义,始终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始终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01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召开以来,把凯山·丰威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把马列主义与本国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行为选择中,面临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冲突。如何实现伦理自由选择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伦理冲突的实质要求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最基本的做法是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依据和坚持特定的科学方法原则,指导作出合理的伦理抉择。  相似文献   

11.
詹江  孙坤  李凡 《岭南学刊》2020,(6):23-28
人工智能在助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大优势,但其对人类社会也具有深层次和颠覆性的挑战。当前,人工智能面临技术扩散难以管控、人工智能风险源的不可预知性以及人工智能治理的责任主体的边界不清晰等根源问题。虽然当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引导规范,但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尚未达成普遍共识和一致性框架,因此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对于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探索。一方面要梳理人工智能治理的可行路径,同时也需要加强在实践层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或从事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国内及国际的双重数据合规挑战,数据跨境流动的治理困境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利益冲突,亟待构建法治化治理路径予以纾解。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国内治理机制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国际合作的推动相对滞后、应对冲突较为被动,以及跨国企业合规工作困难、潜力待激活等。基于此,需要在夯实数据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加紧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法治体系和行业监管机制,畅通国际合作和执法渠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和激励跨国企业合规工作的开展,以此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体系,并进一步推动建立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贸易规则不仅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焦点议题,也是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未来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将呈现大国主导、区域割据等特征。当前中国的数字贸易治理仍然面临着贸易壁垒较高、制度建设滞后于实践等问题。中国通过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正主动融入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应正确处理安全与开放、对接性开放与主动性开放、产业开放与数据开放这三对关系。针对接受难度较大的条款,对外要释放明确的政策预期,对内要夯实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针对接受难度较小的条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在先行先试和复制推广中明确开放的范围与程度,形成和输出数字贸易治理的“中式模板”,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当前和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民生事业发展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在此背景下的民生心态乃至社会心态存在一些突出特征,并直接影响到民生发展,如依赖心理致使民生发展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盲从心理导致非持续性发展,畏难心理导致"半城市化"发展状态。这些心态特征具体成因不一,对推动民生发展有较强心理和实际作用。因此,在下一发展阶段,要在继续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注重主动满足、解决公众较为突出的民生需求,完善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健全公众民生利益需求的表达机制,畅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推动建立积极、健康、乐观的民生心态,建立民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立法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立法原则中天然地蕴含着伦理精神,其伦理基础是理性,伦理内涵是正义和利益。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国外的政治学文献中国家治理是一个较少使用的概念,但是国家及其治理却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政治哲学中,国家治理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观的探讨和总结。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主要形成了统治国家观、伦理国家观和自主国家观三种观点。统治国家观认为国家必须垄断暴力,伦理国家观则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经历了家庭的分化和市民社会的中介之后,  相似文献   

17.
法治型政党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和归结点是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有着多方面任务的系统建设工程,应从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制度建设、法治行为建设、法治作风建设、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等"五位一体"建设所形成的合力中予以深入推进,其中,以培育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法治制度建设是促进法治型党组织其他建设任务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法治行为建设是通过党组织领导干部及其成员的学法、尊法、守法、执法等法治行为表现出来的;法治作风建设是指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法治态度或法治行为风格;依法办事能力是指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在法治思维指导下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和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包括突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指明意识形态建设的职责使命、谋划意识形态建设重点领域的顶层设计、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原则、牢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六个方面。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南,为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和实践,其特点和贡献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为突破口和第一着力点,将执政党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论党建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讲党建善用民间谚语、俗语,形象、准确、深刻地表达思想观点,善用中国传统文化经籍经典话语阐释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制度的内在灵魂,制度是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制度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转化为制度安排的内在价值观、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及赏善罚恶的奖惩机制。价值观念变革、价值观念认同、价值观念践行是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重要原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搞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价值评价和重建道德秩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制度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沉淀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