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可能会随时面临因防控措施导致的停工停产。这种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既不可归责于劳动者也不可归责于企业的劳动给付不能,构成劳动合同的履行不能。研究认为,依据传统私法和劳动法的规则和理念,企业相较于劳动者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应当承担继续支付工资的风险。但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停工停产的企业来说,持续支付工资无疑是雪上加霜。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大部分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来分担企业的风险,通过社会保险补足劳动者的物质需求以达到保障就业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结论如下:我国应反思劳动法在应对疫情时的制度短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从劳资协商、劳动关系履行和稳岗就业三个层面来应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危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3.
本刊启事     
《中国工运》2007,(12):56-56
张心虹在《上海工运》2007年第9期撰文认为,《劳动合同法》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此部法律相对《劳动法》有了多方面的突破,这些突破必将对劳动者、对用人单位、32会、劳动行政部门,以及中国的劳动关系状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突破一,《劳动合同法》适用于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我国全面建立劳动合同用人制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实施以来 ,5年间我国已全面建立起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劳动合同用人制度。全国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占到了职工总数的98 1 % ,私营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也有较大增长 ;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作稳步推进 ,全国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集体合同已达18万份。按照规划 ,到2000年末 ,适用《劳动法》的各类用人单位将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劳动合同制的建立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课余时间私自在校外的用人单位工作的"打工大学生"应当具有劳动者身份,即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并且应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  相似文献   

6.
他刊撷英     
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  申建平在《河北法学》 2 0 0 4年第 7期发表的《劳动合同法律属性论》一文中指出 ,劳动合同是源于罗马法的雇佣契约社会化的结果 ,劳动关系虽受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 ,但仍属私权关系 ,劳动契约的有关规定仍属私法范畴。而我国现行劳动契约有关的法律除一部分由劳动法取代外 ,大致上呈现空白状态 ,以至于现行劳动契约关系 ,并无私法上的基本规范 ,不论是学理或实务都有适用上的困难。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即是有从属性、附属或由他人决定的劳动才归劳动法调整 ,而自…  相似文献   

7.
从《劳动合同法》中涉及用工单位的条文内容分析,用工单位首先应当是合格的用人单位,只是其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时才被称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所确定的用工单位范围小于劳动法中用人单位的范围。在实践中,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单位不仅有我国的企业,还包括外国机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无论是境内外派就业还是对外劳务输出,都涉及到国外法律的适用,显然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适用上存在着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法律中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完全不适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大量使用派遣劳动者,现阶段,法律应当明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同时明确限制用工岗位,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家政服务人员适用劳动法需要考虑家政劳动本身的特殊性,当家政服务公司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被派遣到用户家中从事家政服务时,劳务派遣的一些法律规定可以适用。重新审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进行专门立法应当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与实务界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再就业所形成的用工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上的两个基本范畴,在经济基础层面,超龄劳动者再就业形成的应当是非常态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在上层建筑层面,超龄劳动者再就业形成的应当是非标准劳动法律关系。为彻底解决现阶段超龄劳动者再就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取消一刀切的法定退休年龄限制,变强制退休制度为弹性退休制度,同时将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与劳动关系的状态脱钩,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后如仍未退出劳动过程的,用人单位无须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义务,但双方的劳动关系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9.
在“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非正规就业者的失业保险权益缺损问题愈发凸显。从现有的法律 规范看,要将失业保险覆盖至非正规就业者,还存在社会性不足对失业保险制度适用范围的限制、多重劳动用 工关系下传统失业保险制度的规制阙如、保费负担与失业保险待遇给付资格和非正规就业者就业特点的错位等 方面的问题。研究建议:根据社会连带理论,失业保险制度应突破劳动关系束缚,发挥其社会性;失业保险适 用范围还应遵循保障需求性原则,分层纳入非正规就业者。在多重劳动用工关系中,非正规就业者不应重复参保, 但每一个用人单位都有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失业保险待遇也应基于全部缴费而定。对于保费负担与待 遇给付资格,则应符合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社会转型期劳动争议的特点,改革现行“先裁后审”的单轨处理劳动争议体制,建立“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双轨处理体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实施必要的举证责任倒置,以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严格依法履行劳动合同,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借鉴香港的做法,建立快速处理个人劳动争议的劳动法庭等改进和完善处理制度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劳动派遣三方关系看雇主的责任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派遣制度自在我国出现以后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法律理论和立法的空白,随着《劳动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使劳动派遣在我国有法可依,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只要理清劳动派遣中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关系,相关的责任分配则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但在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用工单位的法律地位、劳动合同解除、适用范围、责任分配等方面留有与实践不符或理论上仍需探讨的领域.应当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等五个方面完善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虽然澄清了《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模糊问题,但是,围绕企业规章制度、双重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追索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和加班工资基数,以及社会保险争议等问题,人们的认识和仲裁、司法的审理和执行仍比较混乱。因此,有待于通过进一步学习劳动法律,在实践中对《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执行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可能会以《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契机,提升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大劳动者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升级。《劳动合同法》不会对企业内迁、外迁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有些企业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内迁,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因涉及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而备受社会关注,它有力地推动着传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即将十五年之际,本研究从"实践实施""社会价值""立法属性"及"立法宗旨"等角度,对其探索、实施与推动予以回顾探讨.本研究认为:《劳动合同法》是最为典型的社会法,对于"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6.
要客观评价《劳动合同法》,该法对促进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规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并没有确切数据证实《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不合理用工成本。就用工灵活而言,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现象。因为违反规章解除和相关弹性概念的存在,《劳动合同法》的解除保护也并非是彻底刚性的。由于修法的共识并没有形成,相关立法的配套问题没有解决以及经济下行的特殊背景,目前修改《劳动合同法》的时机并不成熟。此外,真正给企业带来负担的是税负等其他因素,修改《劳动合同法》并不能解决企业负担问题。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整个问题是集体合同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劳动关系分层处理未能完成。在短期内,解决现有问题应充分发挥司法的能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直接关系到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有效救济的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时效期间过短等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同时,这些规定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刑法的劳动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刑法的劳动保护 ,是国家劳动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刑法通过规定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强迫职工劳动罪 ,构筑了劳保刑法的体系。但分析刑法劳动保护的客体 ,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即刑法设定的劳动保护的范围过于狭窄 ,尚有不少应通过刑法规制的行为处于刑事立法的盲区 ,显现出刑事立法的不足。这些行为如招用童工、虐待用工、隐瞒重大事故隐患、职业病扩散与蔓延等 ,亟待通过新的立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的规定是模糊的,对劳动者的范围规定是限制性的,这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不利于劳资矛盾的解决,也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法治化。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在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应当确立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而对劳动权主体的立法则应当确立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