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方兴未艾时,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手机互联网悄然兴起。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占主体。文章从分析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入手,提出应从互联网管理、宣传教育、网德培养等方面进行应对,减少或避免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正如火如荼。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占主体。手机互联网在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少年产生了异化影响。培养青少年的信息免疫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教育,构建青少年网络家园,坚持校园网建设“三统一”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是减少或避免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践工作的需要,山东省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山东省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如缺乏专门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系统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法规的缺失,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等。基于实践需要,山东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包括成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户外广告、垃圾短信等媒介内容的管理和过滤;把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积极倡导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的参与;针对家长、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发挥互联网、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教育载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网络管理组织十分严密,采取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二级管理的模式。德国政府还专设"网络警察",对网络进行24小时不问断的监控。德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法制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网络成文法的国家,并针对互联网的发展,不断修订相关的法律条文行。德国通过加强对青少年手机用户的管制、严格控制网吧、屏蔽和过滤信息、开展"青少年网络行动"等措施,保证了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呈快速发展之势。从媒体形态上看,多表现为互联网、手机网站、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博客、播客等各种形态。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时空界限,使"新兴媒体"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的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在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新兴媒体"舆论宣传管理,成为亟待各级党委、政府探讨和解决的十分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以"微媒体"为特征的社会。"微时代"青少年法治素养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法治素养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凸显了青少年法治素养存在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网络监管等层面强化治理能力,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水准。  相似文献   

7.
从过去仅仅是从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方面获取消息,到现在包括互联网、手机等都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要渠道,媒体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媒体上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制作节目,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大大增强。新形势要求领导干部对媒体有正确认识,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要想取得新的发展,就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也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很多行业都将"互联网+"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样,"互联网+"理应成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有鉴于此,笔者对"互联网+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顶层设计、融合模式、专业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报纸引导读者阅读的核心要素之一.报纸产生以来,新闻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标题制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从未停止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日益发展,媒体多元化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平面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时时面临挑战和冲击,只有运用"悬念"艺术制作报纸新闻标题,具备"留有余地、设有悬疑、引人思考、唤起注意、有利阅读"等多方面优势,方能在新闻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原生民”,青少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选择与使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思路,以电视与手机媒体为例,采用详析模式的研究方法,得到影响青少年电视媒体选择与使用的主要变量是性别与学生两个变量,非学生群体的电视接触高于学生群体,女性青少年的电视接触高于男性青少年;影响青少年手机媒体选择与使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与学生两个变量,在非学生群体中,不同年龄组的手机使用体现出了差异,而学生组则在几个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它给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正面影响 第一,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化全球信息网,是继广播、报纸、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青少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也是目前中国上网一族的主体和先驱。由于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征,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综合素质等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化全球信患网,是继广播、报纸、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青少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也是目前中国上网一族的主体和先驱.由于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征,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综合素质等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个路标:连接一切马化腾称,互联网"不仅是人和人之间连接,我们现在未来也看到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甚至人和服务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连接。"第二个路标:"互联网+"创新涌现互联网可以"+通信"、"+媒体"、"+娱乐"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不敢轻视互联网了。第三个路标:开放的协作马化腾表示,现在大公司的形态一定要转型,要聚焦在核心模块,把其他的模块和社会上更有效率的中小企业分享合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因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它给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手机的影像采集能力越来越强,手机摄影与自媒体的结合使新闻的大众生产日趋增多。手机摄影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便利性强、信源多样化、传播多元化的优势,但在影像质量、专业性、真实性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手机摄影使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加平民化,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公众媒介素养及媒介参与度,实现了"把关人"角色的转移,但是由于新闻报道的非专业化,也可能导致媒体公信力的削弱。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经济发展与高消费的诱惑、高消费场所管理不完善、媒体不健康宣传、家庭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犯罪从立法、司法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政治信息具有独立性与整体性、虚拟性与真实性、平等性与垄断性等特点,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网络政治信息丰富了青少年政治知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青少年政治知识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但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政治知识选择的难度,使青少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认同危机"。因此,国家要加强网络政治环境,学校要引导青少年网络政治信息的选择,充分利用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国家将"事后调控"转变为"事前调控"、学校及时澄清青少年的政治误解或偏差,青少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要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努力消解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