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我国央行利率管理现状分析①现行利率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要求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调控作用。利率的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及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利率监管是  相似文献   

2.
经济视窗     
央行调查指出:我国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公布的一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在继续增强,但央行认为,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这项调查表明,虽然有62.1%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较上季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是,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9.5%,较上季提高1.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加息时的调查持平,达到近两年的次高水平。央行认为,居民是苦于缺乏投资渠道,只好被动储蓄。分析人士认为,储蓄意愿与居民收入、人口年龄结构、物价变动及预期、利率水平、消费习…  相似文献   

3.
现行利率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要求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调控作用。利率的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及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利率监管是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从央行或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希望能借助利率杠杆的作用刺激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刺激民间资本从储蓄状态还原到消费和投资状态,刺激生产经营者扩大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但储蓄,投资变动能否真如利率调整之所愿呢? 利率与储蓄 首先,就储蓄而言,一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储蓄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本形成。在较为完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对利率具有高弹性:利率上升,经济主体会推迟消费,增加储蓄;利率下降、经济主体会减少储蓄,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大病保险缺失导致居民生活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引起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文章论证了大病保险缺失对于经济运行的三次传导机制:即大病保险缺失对储蓄的影响;大病保险缺失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大病保险缺失导致的消费和投资对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相关的计量检验模型,对上述三次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论证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内需疲软难题,研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有利于为我国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文章通过使用1980-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和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等数据,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消费就会增加0.5%,说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增加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可以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应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商行信贷、居民储蓄、房地产市场及股市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该进一步加强。优化利率传导机制,构造一种启动投资需求和启动消费需求的传导渠道应该是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崔平  王蕊 《人民论坛》2011,(11):130-131
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应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商行信贷、居民储蓄、房地产市场及股市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该进一步加强。优化利率传导机制,构造一种启动投资需求和启动消费需求的传导渠道应该是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年内,在我国第七次利率水平下调后两个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又通过了个人所得税修正案,恢复了对居民储蓄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知道,开征利得税也是一种利率政策,对于调节储蓄,鼓励消费都能发挥作用。自1996年5月第一次利率水平下调以来,基本上平均每5个月利率水平就下调一次,其时间间隔之短、次数之多不免让人对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而此次利率水平下调紧随1998年力度极大的财政政策之后,从中可见政府对利率政策的倚重。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经济环境下利率政策有特殊效应,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总需求偏冷、市场消费疲软的时期。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5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以期刺激居民减少储蓄倾向,增加消费需求,激活消费市场。但是,自今年7月1日第五次降息以来,消费市场似乎反应迟...  相似文献   

11.
陈颖 《群众》2011,(10):81-82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到调整与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居民消费倾向或是储蓄倾向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保障机制的整合性,居民社会保障预期偏低的直接效应首先是消费需要增长的信心不足。依据消费理论与社会保障的有机关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加社会保障财政预算支出,改善居民心理预期,对于拉动居民消费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向阳 《理论月刊》2002,(12):46-48
消费文化是居民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消费文化的一种稳定性的共同信念。在现阶段,受我国传统文化、体制与制度以及居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储蓄先行消费滞后型、跨代型、信用缺乏型消费文化已构成我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对我国的消费需求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为此,我们也需建设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陈涛 《思想战线》2013,(Z1):108-109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发展经济的重大措施之一,而教育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居民其他商品消费;利用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情况,可以发现,增加教育经费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元投资下的高教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期的城镇居民储蓄调查分析,教育支出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储蓄的最主要动机之一。有专家甚至断言:教育消费将是中国近10年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严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家长们恐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重过,让孩子读书所要支付的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曾几何时,孩子们读书仅有书本费、学杂费等几项,一目了然,所费无几。如今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调查,目前我国老百姓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增速为年均20%左右,我国居民储蓄至少有10%,是作为教育消费预留的,高于购房的7%;我国现有2亿中小学生和500万高校在校生,如果每个中小学生年均教育费支出2000元,在校大学生年均1万元,这对那些收入不丰的老百姓来说,成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宏观、微观影响,可以看出,房地产财富效应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影响其消费支出总额及结构,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并最终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还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是造成贫富悬殊的重要因素,最终也将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政策的制定者必须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关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发挥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保持房价的稳定和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演化轨迹与未来需求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林海  郭娟 《湖湘论坛》2010,23(3):66-71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趋于稳定,但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仍处于调整期。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域性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外饮食支出迅速增加。未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趋向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和安全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其中涉及新旧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两种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变和衔接。处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的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的作用渠道,包括社会保障对居民养老储蓄、预防性储蓄、可支配收入、遗赠储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效应等,应在理论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还是消费需求过度疲软,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经济在获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却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本文认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过速变迁、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不乐观预期、产品对居民的诱导不力以及政府的消费政策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假说的理论基础上加入“风险——收益”分析,认为汇率变动不仅要考虑物价、利率因素,更要考虑不同货币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对于不同货币标的资产的收益与风险,本文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将第三产业变动作为衡量风险的主要指标。实证表明,新框架能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结果还表明,人民币资产收益风险(我国第三产业的波动)在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