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江湖骗子,培根先生是早就揭露和鞭笞过的。他说:“世间有些人,他们的生活好像永远是在舞台上度过似的。这种生活,对于别人是掩饰起来的,唯有自己可以明了。”明代文豪冯梦龙著的《古今谭概》中所描绘的神泉县令张某,便是典型的披着画皮的江湖骗子。一日,张县令自张榜于县衙云:“某月某日,是吾生日,告示门内诸色人等,不得辄有献送。”属下有人明了县令意图,与众人商量曰:“县令大人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言不得献送,是谦也。”众皆称善。是日,各持礼物献之。张县令来者不拒,复告曰…  相似文献   

2.
“一钱斩吏”之断想马良德宋代,崇阳县张县令发现库吏偷了一枚小钱,遂杖之。谁知这吏不识时务,竟在衙上质问知县:“我不过拿了一枚钱,犯不上这般打我,难道你能杀了我不成?”张知县闻之勃然大怒,遂拔剑刺之,那吏当真被张县令杀了。这是宋人罗大经编写的《鹤林玉露...  相似文献   

3.
[案情梗概] 山东省即墨县富家子弟屈培秋连杀2人,为 了逃避追究,以200两银子买通王小山假冒顶罪。 即墨县令已判王小山死刑,知府张船山认为事实 不清,经复查,找出真凶,对案中人分别改判。本文 为张船山所作判词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张举任句章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南一带)县令. 一日,张县令正在批阅公文,忽然有一对老年夫妇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前来报案.昨晚,他们家的房屋突然失火,身强力壮的儿子居然没有跑出来,被活活烧死.他们怀疑是儿媳妇与奸夫合谋杀人灭迹,因为她平日就不守妇道,行为不端.  相似文献   

5.
正清朝雍正年间,直隶吴桥县令常三乐在例行考核中得到两条评语:"操守廉洁",是个清官;"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对此,有人认为常三乐挑不出大毛病,提醒一下算了。雍正看了报告,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令责任重大,常三乐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  相似文献   

6.
<正> (二)看管秦的刑徒数量很多,看管人员的数量和机构也会相应庞大。秦对刑徒是如何看管的?史料不全。目前我们只能了解如下几点: 其一,各县令、丞对刑徒管理负有责任。秦简《司空律》:刑徒管理不善,“大啬夫、丞及官啬夫有罪。”这里说的大啬夫,即县令、长;丞,即作为县令、长之副的县丞;官啬夫,即县之属曹,也就是县部门机构的负责人。从材料看,秦的刑徒应是分散管理集中使用,即平时分散在各县从事劳役,如兴建大型工程则由各县输送集中。县令(长)、  相似文献   

7.
出首     
余显斌 《政府法制》2012,(27):45-45
那年,王县令刚上任,塔元县就发生了件抢劫案,可是,半月过去,劫匪一无下落。王县令唯有捻须长叹,毫无办法。就在这时,差役来报,县衙以及街坊墙上,到处贴着匿名书。原来,有盗贼看王县令追查很严,怕查出来后,会受到严惩;想自首,又怕县令不饶。所以,用这个匿名书张贴出来,也算投石问路,试试王县令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银牙签     
何进 《江淮法治》2013,(4):37-37
明朝年间,有位姓王的浙西人在福建闽侯县担任县令。一天,有位叫朱阿坤的乡下人到闽侯县衙来告状,控告县绅李不凡强占他两匹布不还。王县令看完状纸后就仔细询问朱阿坤,朱阿坤向王县令说了事情的经过。据朱阿坤所说,他今天才粜了几石谷米,在县城换了两匹布,打算为  相似文献   

9.
点评人:明  俊(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生)在“苏县令智成良缘”一案中,苏县令机智地利用被告做贼心虚的心理,还原案件的本来面目,保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促成了一段良缘,同时还惩罚了败坏礼法之被告。纵观全案的审理,我们不得不佩服苏县令明察秋毫,经验丰富。其中,笔者对以下几点印象尤深,将在下文中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对比分析,以凸显不同时代审理婚姻案件的差异及其发展轨迹。在我国封建社会,婚姻关系的成立与解除必须遵循礼的规范要求。其中,婚姻之缔结首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禁止男女当事人自由结婚;其次,还必须履行聘娶…  相似文献   

10.
郭舞云 《政府法制》2009,(14):57-57
今年,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检察院将连续坚持了5年的为干警过生日由礼仪公司送一个生日蛋糕、一份生日礼品的做法,改为在机关局域网上送一份温馨提示,送一句祝福语,赠送一张购书卡。  相似文献   

11.
郭舞云 《政府法制》2009,(16):62-62
今年,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检察院将坚持了5年的为干警过集体生日由礼仪公司送一个生日蛋糕、一份生日礼品的做法,改为在机关局域网上做一个温馨提示、送一句祝福话语、院里赠送一张购书卡。  相似文献   

12.
霍存福  何君 《当代法学》2021,35(2):147-160
唐古之奇《县令箴》当作于泾原兵变前,较元结《县令箴》晚十几年.重作《县令箴》,古之奇紧扣县令职掌,并依据两个模范县令的事迹提炼之,力求出新.其所总结的德目,多于元结;在表现手法上,也采取“如山之重,如水之清”等“明喻+排比”的叠加方式予以呈现,有气势,有韵味.其中一些比喻如“如镜之明,如秤之平”,成为后世《御史箴》《大...  相似文献   

13.
却礼守节故事三则张茂盛“以礼断理”三国时,刘备派庞统任莱阳县令。一天,张飞来到莱阳,看庞统如何办案。刚巧有个富豪之家的李彪与一个穷人家的王泽两人打起架来。告到庞统那儿,把各自的理由说了一遍。庞统认真听取两人的陈述后,就叫他们先回,第二天再到堂听候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本案中,县令用察言观色的断案手法找到了真凶,使蒙冤的李氏得以昭雪。当我们仔细审视案件的审理经过时,就会发现县令运用了“五听”的断案手法。首先,县令假说,死者昨夜托梦给他,说“下毒的人,右手掌会变青色”,接着又说“毒死我的人,白眼珠会变成黄色”。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是借死者之口对真正的凶手进行心理威慑。其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仔细观察了在大堂上的人,看到惟独侯氏与其丈夫反应强烈,行为异常。这些异常的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心里有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同样的道理,“做了亏心事,必怕鬼敲门”。县令…  相似文献   

15.
傅琰是南朝时期刘宋王朝里一个善于断狱的官吏。刘宋时期,当时的东土大县——山阴,因为诉讼之事太多,以致几任县令都说难以治理,最后辅政大臣萧道成亲自点将,派遣傅琰担任山阴县令。  相似文献   

16.
论“高帽”     
论“高帽”王志平明·刘元卿《贤弈编》中有一则典故《悦谀》,大意是讲粤地一县令喜人奉承,每颁布一政令,下属均众口一词赞誉,县令非常高兴。一衙役知其所爱,故意与旁人耳语:“凡是当官的,大抵都喜受人奉承,只有我们主人不这样,对别人的赞誉看得很轻!”县令听到...  相似文献   

17.
释联养老     
何竞 《江淮法治》2011,(11):59-59
襄阳县县令李祖荫,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位清官。他时常独自一个人走街串巷,察看民情社风。 这年腊月三十晚,李县令上街溜达,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他被一副春联吸引住了。只见上联写着:家有万金不富;下联是:命有五子还孤。横联是:莫笑莫笑。  相似文献   

18.
1995年6目18日,某市政局举办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奖券售价为每张5元,中奖力法采取当场兑奖,以奖卷内印有的图案确定是否中奖和资金数额。生日上千开奖不久,某企业职工张某带着其三岁的儿子与本车间青工小刘约好一同去摸奖。张某和小刘各自摸了10张,均未中奖,张某见此便不摸了。这时小刘又拿50元让张某的儿子替他摸奖,仅摸了二张,即摸到一辆自行车。此时因张某要带其儿子去公园玩,便先走了。小刘一个人继续在摸,但均未中奖,后对泰兴也不换了。生日下午,小刘来到张某家打刘张荣说:“你家儿子手气好,再让我带去摸奖。”张某说…  相似文献   

19.
“咚!咚!咚!”天刚蒙蒙亮,有人就敲响了悬在南汇县署门外的大鼓。南汇县代理县令陈子庄在后堂听到鼓声,知道有人告状,急忙放下手中的茶碗,整整衣冠,与绍兴师爷一起,向大堂走去。待衙役们准备停当,陈子庄将惊堂木轻轻一拍,喝道:“传告状人进见!”衙役拖长声音喊道:“大老爷传告状人进见!”随着喊声,三个穿长衫的男子走进大堂,跪了下来。陈县令问道:“下跪者何人?状告何事?”跪在中间的胖子磕了一个头,说道:“小人姚朝贵,以贩卖棉花为生。商贾王长清半年前从小人棉花行里买了一批棉花,价值现银一百零六元。当时他说手头有些紧,三个月之内一定…  相似文献   

20.
于永军 《检察风云》2014,(18):28-28
唐人笔记小说中有则故事说,有个县令非常渴望当一名清官,无奈天生有一双馋眼和一颗贪心,见了“黄白物”就眼馋心痒,总是把持不住,纵有良好愿望,终究还是一个贪官。因而,每每受到良心谴责,感觉痛苦极了,便跑到阎罗殿诉苦。阎王爷说,你果真想当清官也好办,只要能够忍得住煎熬,将贪心洗净、馋眼换掉就成。县令表示愿意。于是,阎王爷便命“鬼医”替他洗了心、换了眼。果然,这个县令后来真的改邪归正,成了一名清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