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的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加的革命运动。当时,国共两党和广大群众都把这一革命称为国民革命。但1927年国民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以后,这一革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民的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人民及广大群众,在为挽救革命失败而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为弘扬革命正气,把国民革命改称为大革命。从那以后60多年来,中国大革命的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并已成为人们用来称呼这一时期革命的习惯用语和专有名词。大革命这个称谓虽不尽科学和确切,但考虑到人们的习惯,我们这套丛书仍用这个称呼,命名为《中国大革命史丛书》。  相似文献   

2.
一瞿秋白“盲动主义”发生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众所周知,从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两党合作前提下开展的。起先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经过1925年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26年的北伐战争。到1927年初,国民革命就席卷大半个中国,出现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不久,由于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工  相似文献   

3.
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只允许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当时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三方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国共合作期间发动的“大革命”(北伐战争)没有也不可能改变革命的性质。北伐战争正式开始时,吴佩孚、孙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史学论文集,所收的是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大革命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部分论文。论文集由曾成贵、田锡富、毛磊、田子渝等诸位先生选编。中国大革命(1924—1927)也称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共同促成的,它联合社会各苹命阶级,共同反对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尽管这场革命以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先后叛变而告终结,但它所形成的广阔的革命高潮,在中国现代史上  相似文献   

5.
此文是根据苏联学者杰柳辛和A·C·科斯佳耶娃所著《中国1925—1927年革命:问题和评价》一书中的“苏联历史著作对革命结局的评价”一节(莫斯科1985年版第227—234页)编译而成。文中介绍了苏联学者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些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苏联史学界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现有研究水平。作者杰柳辛系苏联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博士;科斯佳耶娃系该所历史学副博士。本文的大小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6.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通常被称为“大革命”。“大革命”提法在中国何时开始使用已无法细考。毛泽东1919年8月所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曾提到:“印度朝鲜,又起了若干的大革命”。可见“大革命”的提法早在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1924—1927年,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稚气未脱的中国共产党初露锋芒。虽然国民大革命最后失败了,但是其对中国历史而言却意义非凡。它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今,仍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有积极地指导作用。本文基于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史实的了解,梳理了大革命前期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成就,并透过大革命的失败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得出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学习要点: 了解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在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第一次大革命是党参加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伟大斗争;了解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认识党对大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我认为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以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划线,在其以前,主要是1925——1927年,为早期思想形成阶段;在其以后,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思想逐渐成熟阶段。本文仅就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思想作些粗浅探讨。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毛泽东早就注意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一些农民问题,对农民运动开始关注;“五卅”运动以后,毛泽东开始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并认真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使中国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于是,从广东出师的国民革命军,在短短的十个月之内,就席卷长江流域,推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2.
昭全 《党史纵横》2001,(4):38-42
上 篇 朝鲜革命者参加中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 1927年,是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国际环境的基本特点是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的稳定和帝国主义各国的暂时稳定。世界帝国主义的暂时稳定局面却增加了中国革命的困难。因此,各帝国主义之间在这时还没有严重分裂战争,它们能够暂时结成反革命的统一战线来干涉和破坏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尤其是中国的革命运动。这是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的不利国际条件。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压迫掠夺的加剧,造成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凋敝,使全国人民尤其是农民遭到…  相似文献   

13.
国民革命时期的入党誓词(1925年制定):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1927年8月制定):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14.
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固仅仅是因为中共中央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吗?这个问题值得再探讨。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大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所导致的,即由于当时的中共属于青年时代,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失败情有可原。再一个原因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1927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中共中央也从上海西迁武汉,从而揭开了中国大革命史上的“武汉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月—1927年8月,或称“武汉大革命时期”)的新篇章。武汉大革命时期既是中国大革命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6.
<正>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华夏大地上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通常称之为"大革命"。这一时期,北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1925年——1927年)福建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非基”运动(即非基督教运动的简称)。这一运动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觉醒意识,也锻炼了福建地方党团组织的战斗力。它在革命斗争史上的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红色中华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它不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欢迎。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把国民党视为同胞兄弟,加以团结和支持,想藉此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岂料同床异梦,先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以国民党“左派”自居、并被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看好的汪精卫也翻脸不认人,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携起手来一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孙中山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及一切革命政策,遂被破坏殆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然而,不屈不挠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维 《广东党史》2007,(4):7-10,6
古大存同志是广东人民最尊敬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过许多功绩,特别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广东东江地区的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他是家喻户晓的人民革命领袖。一、领导五华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五华地主阶级1922年,古大存同志在广东政法学校读书,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他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任战地宣传员,1925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派他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