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我党四代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逐渐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条件和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还会存在劳动力市场?它和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典型形态的社会主义不存在劳动力市场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劳动力市场了。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预见相反,是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见错了?不是。要正确判断二者都合乎事实,必须分别讨论二方面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预见的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特征是什么?由什么条件决定?第二,现实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劳动力市场的历史特征是什么?由什么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而社会主义本质,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提出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进一步搞好党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党校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结合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课堂教学,选择“社会主义本质”这一专题,在中青班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究竟说得清还是说不清,已经议论了多年。我认为应作点具体分析: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什么是社会主义确实是说不清。小平同志讲,连他也说不清。 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后,应该说在基本的方面已经把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说清楚了。因此不能再笼统地说“说不清楚”了。 那末,为什么现在仍然还有“说不清楚”的问题存在?什么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三种情况: 1、学习不够。本身已经说清了的问题,自己还不知道。这需要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正确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从而自觉地、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要科学地阐明这一问题,必须以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为依据,从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集中思考的最根本的问题中寻求答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  相似文献   

7.
雷厚礼 《当代贵州》2005,(14):23-2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作出了具有各自时代特征的回答.胡锦涛同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地、全面地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这光辉理论的主线.就是邓小平同志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新旗手,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无畏的精神、围绕搞清楚“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再审视,再选择和再完善,探索出了一条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坚持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亦即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就是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①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这是小平同志作出的不容置疑的理性判断.他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工人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于是他便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③“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的思想史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始终会遇到一个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又非常深刻的问题:“搞社会主义是为了什么?”,即社会主义的价值何在,社会主义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地努力奋斗吗?事实上,对这个社会主义本身的价值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清楚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揭示,深刻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时又是对过去社会主义认识在价值结构上出现的混乱的纠正,是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的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所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尚未完全达到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在中国,只是在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才逐步形成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  相似文献   

11.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新的提法,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三义经济的性质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不是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根据什么?根据就在于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 拚弃了按劳分配也就丢掉了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列宁认为,“人类从资  相似文献   

13.
杨兴林 《实事求是》2003,4(3):39-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重要规定。但是 ,这一规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这一规定的科学内涵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在方法论上有什么根本不同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究竟只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 ,还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社会运动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对于全面贯彻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课题?我们常说“新形势新任务”,现今的形势和任务究竟新在哪里?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是好做了,还是难做了?又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一、研究“初级阶段”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恩选集》第2卷第301页)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后三十多年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词.三十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引领中华民族的航船驶向新的彼岸.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基本内涵是什么?这里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宏大工程,根本的问题是要抓好“龙头工程”。 一、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 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概括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龙头工程”中,核心的问题是抓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因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8.
刘振清 《求实》2006,2(2):17-2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这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做好改革的思想理论准备,是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实现“七五”计划靠什么?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靠什么?再经过几十年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靠什么?关键是靠改革。“七五”期间,是整个改革的关键时期,“七五”期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工作所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90年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共经历五个重要的时期,形成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实践需要,通过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回答,是中国共产党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的共同道路;制度和特征、本质和目标、价值和属性代表着不同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揭示重心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于社会主义认识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路径和具体成就。开辟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揭示的共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