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子张》里载:“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中“学而优则仕”一直被人们误解为“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对孔子学习思想的歪曲。当年孔子说这话时,是把“优”当作“优裕”即为“余力”之义来说的,而非后人所误释的“优秀”。从这个角度讲,“学而优则仕”是说学习好了,有余力才能去做官:而“仕而优则学”则说做官有余力就应学习。  相似文献   

2.
学不可以已     
讲四句话。第一句话,要强化学习意识。先说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叫“学而优则仕”。这是论语里的话,孔圣人的教导。在这句话之后紧接着还有一句话,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构成了一个学习和做事的关系链。这两句话用现代话语体系来解读,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学而优则仕”是说只有掌握了知识,丰富了才学,才有资格做领导,才有条件去为老百姓办事。“仕而优则学”,是说如果想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或者说想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快一些,只能不断地深造学习,增长才干。  相似文献   

3.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按朱熹的解释:"优,有余力也,优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力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优则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仕而优则学",就是说当官的首先要把官做好,有余力者,可及其余--去学习.这样就可以以其所学"资其仕",把官当得更好."学而优则仕",是说学习好就去当官,用实践检验其所学.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14):20-20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古人早就有箴言。《论语》写道,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只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论语》还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实中确实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怠于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而优则仕”曾是被批得臭不可闻的老话,是那位曾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孔子的门徒子夏说的。原话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那时,此话的罪名是“鼓吹读书做官论”。现在,应该给它恢复本来的“面貌”了。孔子办教育,据说有三千门徒,而有点成  相似文献   

6.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言,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谁都知道,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一直有广泛的市场。可一旦仕求到,官到手了,很多人就未必像以前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了。所以,似乎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专门给为官者开出了一剂药方——仕而优则学。意思是说,从政尚有余力,就应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古代官员对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大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观     
断句断一边,误人我们很多时候"断句断一边,误解了老先生"。《论语》有句话:"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包含了"学得好能当官"和"官当好了也要学习"两层意思,但后人却只取它的前半句"学而优则仕"。  相似文献   

8.
“吹牛”并非不治之症于永军"吹牛"作为一种生活现象,其特征是把少吹成多。把只有影子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有枝有叶。倘若是朋友聊天,倒也不一定犯多大错误,但要在工作中吹起"牛"来,则会贻害无穷。可憎的是,生活中偏偏有那么一部分吹牛者在工作上夸大事实、无...  相似文献   

9.
卜子夏,春秋时期晋国温邑人,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温县人。他是孔子高徒,魏文侯、李悝、吴起的老师,《论语》主编之一。他的一些言论,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等,学界可谓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世间万事万物的新起点;对于领导者的学习生活来说,也就意味着又一个新的学期开学了。在《论语》中,孔老夫子的高足子夏说了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做官     
在中国,把读书与做官紧紧连在一起,有着很久很久的历史,在百姓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最权威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当属“学而优则仕”了。所以,历朝历代,以“学而优”的标准择官用官,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我们党提出的干部“四化”标准,其中有一条叫“知识化”,说...  相似文献   

12.
一个没有围墙的企业和她的当家人程诗茵1994年,绰尔林业局及其局长杨敬民分别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用企业管理专家的话讲,"一优好求,双优难得"。入选"双优",国家制定了16项严格的量化指标在内的考核体系。在16项指标中有一...  相似文献   

13.
党建信息     
《先锋队》1995,(3)
党建信息襄垣县委组织部开展"两高两优"活动强化自身建设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襄垣县委组织部以创建党建先进县和争创模范组织部门为契机,从本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组织部内部提出并开展了"两高两优"活动。"两高"为高素质、高效率。高素质是指组...  相似文献   

14.
荀子 《当代党员》2009,(3):71-72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为《读点经典》撰写的序言中说:“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热词     
《廉政瞭望》2011,(7):11-11
“官念” 顾名思义,就是当官的念头。“官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是有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的。它的危害在于,让信奉的人要做“官”,不肯做公仆。这种想法和追求也许一时得逞,但是风光短暂.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前途的。抱住“官念”不放,留下难成好干部,外调也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你言我语     
仕而“优”则“学”?□孙信成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讲的是“学而优则仕”,于是古人常用“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劝勉别人。如今时代不同了,工农当家做了主人,对干部的要求也高了,讲求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一些同志随着职务...  相似文献   

1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语见《论语·子张》篇。这句话虽出自子夏之口,但确代表了孔子的思想。对这句话历来解释不一,有些学者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地进行了曲解,特别是对其中的“学而优则仕”释为: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并武断地认为孔子在鼓吹“渎书做官论”。这是一种荒诞的说法,给后人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也带来  相似文献   

18.
古人有句话叫“学而优则仕”,在当代某些官员身上,演变成了“仕而优则‘学”’。这类官员包括政官和学官。有些政府官员觉得没点学问点缀拿不出手,肚里有货没货都忙着发文章、出书赶时髦;有些学者官员本是学者出身,但耽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学问,却又舍不下学者之名,也沦入学术南郭先生之列。于是就有大学校长论文抄袭、作协副主席找枪手代笔、不识五线谱的银行行长被诩为音乐天才、屡获诗歌大奖的县委书记原来只会写打油诗的种种怪相!  相似文献   

19.
他们演绎着现代版的“学而优则仕”:“乌纱帽”下,有一顶货真价实的博士帽。  相似文献   

20.
不一定     
陈鲁民 《新湘评论》2010,(16):61-61
有学问不一定有思想。中国最多的是学问家,不是"我注六经",便是"六经注我";最少的是思想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是蒙田说得好:"即使我们可以凭借别人的知识成为学者,但要成为思想家,却只能靠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