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群众负责     
关茜 《前线》2013,(10):63-63
向群众负责,是共产党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向群众寻求真理”是1961年4月毛泽东在给邓小平的信中提出的命题。这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的命题,也是一个认识论的命题、指导思想的命题。它明确了群众与真理的关系,真理的来源。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群众真理观。进一步认识其内涵,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极有益的。一、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概括  相似文献   

3.
讲群众语言是一门交流艺术,一种工作能力。讲好群众语言,不仅可以有效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还可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说话不接地气, 有的干部异地工作不会说当地方言土语,加之本就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群众交流往往大打折扣,甚至闹出鸡同鸭讲的笑话。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有些基层干部办事凭感觉,拍板靠经验,不管说的做的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法律,不管群众是否愿意接受,仍习惯于用强制性、命令式的方式干工作。有些干部为了让农民“听话”,竟不敢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生怕群众知道多了“不好管”。但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农民通过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都能了解到党的政策和法律,个别文化高的农民甚至成了“政策通”、“土律师”。这些农民用学到的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对那些违反法律和政策的做法,这就使一些地方自行制定的“土政策”行不通了,少数干部简单粗暴、瞎指挥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3,(9):71-72
林冬同志: 你好!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1980年,邓小平同志到四』Jl看沼气改造运用项目,在一农户家里,他一边弯腰去看火苗,一边问道:“这个火苗能不能炒腰花?”大家都知道,腰花要旺火爆炒才好吃,邓小平同志如此询问,是想问清楚沼气的火力到底有多大,是否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一句贴近群众生活的问话,彰显了邓小平同志善于用老百姓的眼光看事物、用老百姓的思维提问题、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说话的沟通艺术。  相似文献   

6.
近一个时期,连续听了几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语言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哲理丰富,令人感动,感慨良多。高尔基说:“真正的文学语言……是从劳动大众的口语中汲取来的。”群众语言,不仅通俗,而更重要的是简明、形象、新鲜、活泼,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富有幽默感。毛泽东熟悉群众语言,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运用群众语言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群众语言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习用的口头语言,是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目前,在一些干部身上因与群众的感情建得不够深、群众观点树得不够牢、群众路线走得不够坚决导致存在的讲套话、大话、官话、空话的问题,已经成了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群众语言是一门艺术,讲好群众语言更是一种群众工作方法,需要温度、厚度、弧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后,临汾市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让每一位农民清楚税费改革的内容,把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国务院有关文件、本市税费改革的有关部署等内容汇编成《临汾日报农村税费改革特刊》,印刷74万份,然后下发给全市每户农民。农民们高兴地说:“党和政府把政策交给了我们。”无须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在农村许多地方,农民负担重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造成农民群众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是在有些地方没有把减负政策交给群众,或者是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由于缺乏透明度,哪些是合理负担,哪些是不…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某地一农民为了清楚国家政策,愿意掏钱买政府的文件。从这则消息中,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民们对国家政策了解之心十分迫切;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有关单位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原原本本地、及时地将党和国家的政策交给群众。群众对政策是十分渴求的,因为政策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基层干部,笔者在下乡时经常遇到群众打听询问国家政策。国家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国家出台的土地政策,为农民们发家致富吃了“定心丸”;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费的政策,减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的工作。有些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习惯于讲一些文绉绉的书面语言、高深莫测的哲学语言、空洞晦涩的纯理论语言、强制说教的领导语言,所以群众不买账、难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把道  相似文献   

11.
群众有什么好学的?有些干部常常心里犯嘀咕。历代的起义风烟、古人的民本邦宁、党的领袖的群众观点,在他们那里似乎已成遥远的故事,朦胧而又飘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党的领袖善于向群众学习的言行依然历历在目。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之日起就强调要重视群众的力量。列宁继承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并且进一步指出了群众的革命毅力和首创精神:“在世界上,不论哪个地方哪个时候,群众要摆脱压迫和专横获得解放,无不是这些群众自己进行独立、英勇、自觉斗争的结果。”(《列宁全集》第20卷第143页)毛泽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切向人民负责,是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跨世纪的宏伟任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在“三讲”中,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翼解决好公仆与主人、权力与服务的关系问题。党的各级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资格多老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对于一个人民公仆和勤务员来说,权力就是服务,为群众谋利益是权力最本质的应用,也是行使权力的根本内容。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受权于人民,却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置群众利…  相似文献   

13.
离休干部已经普遍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后,服务保障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与干休所在职人员少之间的矛盾、服务保障工作无止境与服务保障经费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怎样正视矛盾,破解面临的新问题?在服务保障工作中注意讲感情、讲政策、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向南林,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扎实实践者。作为一名青年士兵,向南林无愧于"四个新一代"的典型代表。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意识和丰富的知识武装,把博大精深的理论学深、悟透,在学用结合上狠下功夫,让理论观点回归现实.有效地指导各项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向南林由朴素到自觉、由慢慢产生兴趣到逐步形成习惯的学理论经历,充分说明党的创新理论是普惠大众的,只是要接受它、领会它、实践它,须有一颗火热的心。以"亲、近、活、精、实"的方式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充满了向南林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孜孜以求地钻研理论、踏踏实实地尽职尽责,是向南林爱军精武、忠诚报国的军旅写照。他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远大的理想要靠坚实的理论导航,党的创新理论一旦被战士掌握,就会转化为巨大的进取力量,成为引领官兵建功军营的不竭动力。当前,一个学习宣传"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向南林"的高潮,正在神州大地悄然掀起。从向南林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青年士兵可贵的精神风貌。本刊特选登向南林活学活用创新理论的几个小故事,愿广大读者能从中有所参悟、有所感应,努力成为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基层调研时,听到有的党员干部抱怨工作难干,埋怨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把工作好做呢?抱怨和埋怨恐怕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反作用;只有主动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才能达到目的。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处理好"听群众讲"与"讲给群众听"的关系。善于"听群众讲",对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掌握就会更准确、更全面,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就会更明确,决策和举措就会更科学。当然,群众讲的有时可能是逆耳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1,(3)
问:群众来信来访,可以向党委和政府反映哪些内容? 答:一是对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和要求;二是检举、揭发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三是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四是其它信访事项。其中的第二、三条,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提出。 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原则是什么? 答: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应当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问:群众来信来访,应该找哪…  相似文献   

17.
陈乃举 《新长征》2012,(2):64-64
我国目前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和调解各类纠纷,大家都会想到化解矛盾的主要方式是沟通,但沟通需要语言交流,怎么说话,讲什么样语言,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19.
什么是群众语言?字面上讲,群众语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尤其是俗语、熟语、谚语、民谣、歇后语、顺口溜等,鲜活、朴素、亲切,表现实际生活,如“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等等,都简单直白却又蕴含无限哲理。学习、积累和运用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才能和老百姓搭上腔、说好话、近距离,才能疏通他们的心结,解除他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汪洋 《党课》2014,(10):21-21
领导干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要在如何学说群众话、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做事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