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几乎没有谈论过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本文通过对辩证法本质的揭示指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所展望,而且他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发了未来新世界的一般特征,他反对以康德式的"应然"来表述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诉诸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式的内在批判立场。其次,马克思对黑格尔颠倒主谓关系的批判具有规范性的意义,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设想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并将共产主义区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到那时,人类能力就是目的本身。这些伦理原则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他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解决当今时代的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德裔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左派思想的倡导者而闻名,他早年曾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做过胡塞尔的助手,但比起他的老师们来,马尔库塞具有更浓厚的现实批判精神,他在黑格尔的意义上解读马克思的哲学,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与审美的乌托邦思想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引向社会批判,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诉诸自由理性的实现和对现实的否定,这一点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批判精神,同时,他在现实的意义上提出了"乌托邦的终结"的思想,依此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思想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之上。在弗洛姆看来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既不是阶级斗争 ,也不是暴力革命 ,而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保留着古老农村公社的俄国有无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恩格斯对于求解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他批判了俄国民粹派"落后优势论"的理论错误,既体现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性,也体现出理论斗争策略运用上的灵活性。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既有一定的差异性,更有根本的一致性,两者相互辉映、互为补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深刻洞见,不仅促使一批俄国革命家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向,而且在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5.
本书考察康德和马克思两方面内容,这两部分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并且自始至终相互影响着,整个课题———我称之为跨越性批判———形成了一个空间,使伦理学与政治经济学两个领域相互渗透。试从马克思看康德,从康德看马克思,并恢复对于两者进行批评的意义,这种批评源于仔细审视,一种细致的自我审视。怀着对这两位的敬意,19世纪晚期以来,已经有许多思想家把康德和马克思联系起来,他们努力捕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缺失的主体性、伦理性契机。康德绝不仅仅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对他来说,道德是唤醒自因而非善恶的问题,这便要…  相似文献   

6.
赫伯特·马尔库塞早期的人道主义理论确立了他一生的理论视角和理论主题.马尔库塞成熟期对发达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以其早期人道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批判武器的,马尔库塞晚年对审美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则是人道主义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尔库塞早、中、晚期思想的内在发展逻辑和理论联系表征了马尔库塞理论的乌托邦特质.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的总体性批判建立在否定的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之上,把发达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集中批判了后工业社会对人的整体压抑与绝对控制,并提出了反抗这种新控制形式的革命理论与斗争策略,寻求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未来新出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和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及其总体性革命理论。尽管他们的分析视角和理论路径各不相同,但其总体性批判理论立足于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抽象人本主义的文化批判与思想解放,不过是左派知识分子忽视了具体生产关系的理论抗争与头脑风暴。从其产生的新左派革命实践来看,"五月风暴"作为一块试金石,从表面上看显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总体性批判的现实生命力,但从根本上说也深刻暴露了其理论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他从实际出发,把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基点从"未来人应该怎么存在"转化为"现实的人应当会做什么",实现了人的发展内容的具体化。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把社会改造、人的改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变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发表于美刊《哲学杂志》1983年第7期(总第80卷)。艾伦·布坎南(Allen E.Buchanan),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特聘哲学教授,著有《人权、合法性与暴力的使用》(2009)、《正义、合法性与自决--国际法的道德基础》(2003)、《伦理学、效率与市场》(1985)、《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1982)等深具影响的学术著作,是一位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国际法、市场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等领域都富有建树的哲学家。他在这篇书评中继续阐述了他在《马克思与正义》一书中所阐释的思想,透过这篇书评,我们能够看到布坎南对伍德在捍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释马克思对法权概念的批判以及阐释马克思的辩证法方面的赞赏,但布坎南又不满意于伍德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正义思想建构的基本范式。在马克思看来,传统的正义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脱离了原初的对象和轨道,所以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重新考察正义具体的历史形态。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发现作为资本主义正义观念基本概念的劳动所有权实际已经转化为资本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所有、劳动与正义之间呈现的不是和谐统一,而是内在冲突。马克思同时还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提出经济范畴具有历史特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历史暂时性的思想,揭开了资本主义正义原则具有所谓超历史性的自然性和永恒性的意识形态迷雾。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学者奥尔曼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3年第67卷第1号刊登了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贝特尔·奥尔曼(Bertell Ollman)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双城记》,摘自奥尔曼的新著《辩证法之舞:马克思的方法的步伐》(2003年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文章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之名,认为马克思主义向人们讲述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双城记:一座城宣称拥有自由,实际上没有;另一座城是关于真正的自由的,但在地图上找不到。作者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实际上是科学、批判、幻想和革命战略的综合体;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马克思的辩证法,如果不把握辩证法,就既理解不了资本主义,也理解不了马克思;而要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就必须把握好“内在关系”和“抽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中,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永恒伦理"赖以存在的基础。一方面,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的分析构成了马克思对"永恒伦理"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另一方面,对资本与活劳动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分析则是马克思对"永恒伦理"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权与资产阶级所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等道德观念的相互关系,把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批判性分析进一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分析联系起来,揭露其本质和历史。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面向现实与回归学术的双重取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理解和把握俄罗斯民族独特历史道路和社会现实的哲学视域和思想基础。在俄罗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的复归与"新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为寻求俄罗斯民族复兴、构建可替代的经济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和理论资源,对特殊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基础和具体路径的研究为反思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域和阐释维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公平正义的批判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构建.其公平正义思想不仅对人类正义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人类对公平正义的理论研究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及建构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人格的考察具有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理想的双重维度,他一方面强调人格作为人之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强调人格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特质,注重人格的现实性维度。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马克思当时并没有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是,他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主体,并且能够自觉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展开行动,并自觉承担起对于他人包括后代人的责任,注重自己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长远影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马克思的这些设想对于我们进行新型人格的塑造,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共产主义旨趣至少关涉如下几个层面:指向"往何处去"的思想困惑,具有明显的共产主义问题意识;"批判旧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阐述原则;揭示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原点即"本质的矛盾",并初步指证了这一逻辑原点的基本规定性。阐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共产主义旨趣,对于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精神实质以及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在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构成、运行和发展向度等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范畴不仅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自身。在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即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心理、思想关系。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方面,他指出有机体的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等级序列"和"因果关系";社会意识自身有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机体还具有"整体性",许多"环节"共同作用推动有机体运行。在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向度方面,他认为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自选择性都起着作用。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有机体演进过程的认识存有明显的缺陷,最终陷入了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认识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思想品格的要求,不能采取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理解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定义和现成答案。必须正确总结和阐述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书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德国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其现实基础,德国"哲学"是其思想外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分析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揭示其德国"哲学"前提;同时还剖析其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实质,进而指出其症结及本质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路对于当今国内外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讨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着两条思想脉络:其一是启蒙思想,推崇理性和进步,并强调生产力的增长;其二则是浪漫主义思想,主要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以恩格斯和第二国际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通常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启蒙因素,而忽视马克思思想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探讨马克思思想中的这两条思想脉络,并着重阐述马克思关于创造性劳动和人性需求的观点,以及这种思想对当前生态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